这部电视剧堪称创业者的指导课,每集都有收获,每个故事都是案例


这部电视剧堪称创业者的指导课,每集都有收获,每个故事都是案例


03年,山影拍摄了一部反映织布印染行业的商战片。电视讲述了以陈寿亭为代表的鲁商,联合沪商、晋商等爱国商人共抗外侮,击溃日帝经济掠夺的故事。

为什么说此片就是一部创业者的指导课呢?因为男主陈六子,自打进入染织行业,就开启了和别人竞争的模式。

这部电视剧堪称创业者的指导课,每集都有收获,每个故事都是案例


一路走来,他先从老家周村杀出重围,杀到青岛以后,又跟青岛的同行短兵相接,取胜后,转身杀进济南府。

可以这么说,他经商的过程,就是和同行“厮杀”的过程。

在这种与同行的“厮杀”中,他广泛听取顾客意见,积极调查市场反应。在每一次面对市场变化的时候,都能迅速而又准确地号准市场脉络,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一套经商手段,就不仅仅适用于织布印染行业了。您要是认为此片只能针对固定的行业,那算您白看这戏!

好了,闲话少说,咱们言归正传,看看这位商界奇才,是如何一步步构造出他的商业帝国的。

1,要学艺,先偷师!

这是句老话了,通常来说老话都比较实用。因为不实用的老话就不会流传千古,早在中间就断了传承。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不用小编多叨叨,可是它并不仅仅适用于拜师学艺上。其实这句话涵盖的内容,那广了去了,几乎您所能够想到的一切职业,一切行业,都与之相关。

这部电视剧堪称创业者的指导课,每集都有收获,每个故事都是案例


少年时代的陈六子,就牢记此话,并且契而不舍地终生奉行,这才有了他传奇的一生。

举例来说,他家最早请了一位染布师傅,仗着手里有点能耐作威作福。每次调制染料的时候,都偷摸藏在房里,不使他人瞧见。

陈六子能惯着他吗?每当他调制染剂的时候,都趴在窗外偷看。小半个月的功夫,其中的窍门就被陈六子全盘掌握了。

这部电视剧堪称创业者的指导课,每集都有收获,每个故事都是案例


他这时还只是最典型的偷师学艺,有点小机灵,算不得大智慧。

后来,他自己开了印染厂,被上海的林家难为住,亲自去了一趟上海。

林家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约束所有同行不准卖给陈六子印花布。要搁在一般人身上,那肯定是一筹莫展。

这部电视剧堪称创业者的指导课,每集都有收获,每个故事都是案例


这个时候,陈六子就晋级了“偷师”的技能。你不是不卖货给我吗?那我干脆把你的人才挖走!

当天他从上海挖走一大批高级技工,直接震慑了上海滩的整个同行。

偷师,不一定非得学习固定的技术,只要掌握了本行业的技术人才,想办的事情,一样能办!

这个层面的偷师,就不再拘泥于哪种行业了。咱们开任何一家店,都可以专门到生意火爆的同行店里溜达一圈。只要您有心,肯钻研,那这一圈必定️收获!要是您没心,也不善于钻研,那说句不客气的,您还是别耽搁时间了,找份挣死钱的行当混日子去吧。

2识人才,会利用!

现在社会上提到利用,就觉得是个贬义词,其实这词啊,还真不是贬义的,它就是个中性词。

只有不堪大用,无利用价值,那才是贬义词呐!能被利用,起码证明咱们还有用。

因此,利用的前提,就是您首先得拥有人才,身边得有能用之人。

人,太多了。人才就要少一些。需要有智慧的人,从人群中挑选人才出来。

韩寒说过:怀才,就好像怀孕,短时间内是不好分辨出来的。要想准确找到人才,就得提高咱们的眼力。

这部电视剧堪称创业者的指导课,每集都有收获,每个故事都是案例


陈六子就是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并且,他更加擅长利用人,以及人才。

别的不说,当年他拿下天津卫的印染厂,专门挽留住原厂的两位工程师,给对方干股,利润四六分。

他买下厂子,却只拿四成利润,大头全给了那两个人才,这是大手笔吧?

结果不言而喻,用剧中赵冬初赵老三的原话,“那哥俩得了好处玩命的干”,半年时间,把个半死不活的旧厂搞得生意红火。

或许有的小伙伴会说,这都是电视剧,都是编出来的,你还在这里瞎分析,有啥意思?

真的全是编出来的吗?我就问您,天津原厂被陈六子斗败,换成一般人,肯定不会高看天津厂子里的人了吧?人家陈六子偏不,不但没有因此瞧不起人家,反倒重用了对方,这首先就证明他有识人之明。

这部电视剧堪称创业者的指导课,每集都有收获,每个故事都是案例


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例子,马云,马化腾没成功之前,都曾经专门拜访过一位业界的大佬(咱们就不说名字了哈)。倘若这位前辈大佬看中他俩任何一个,恐怕今日之商界就要有大变化。

无奈,他把马云当成了“搞传销的”,说马化腾的QQ不值一提!最多半年时间,从科技大学找几个学生,最多50万就能搞出替代品。

归根结底,这就是眼界和学识,以及看人的学问了。

哪怕陈六子的故事是假的,咱们依旧能有心得,这心得总不会作假。

陈六子不但会利用人才,也会利用普通人。在青岛的时候,卢家驹就当惯了甩手掌柜,到了济南,陈六子还是给了他一成股份。

这部电视剧堪称创业者的指导课,每集都有收获,每个故事都是案例


难道,这真的只是他顾念旧情吗?其他的不说,开厂以后,在引进德国印染机的过程中,卢家驹就帮了大忙。

还有那两个因为自己疏忽,被机器绞断胳膊的工人,被他指使到场门口,同样派上了用场。

3重交情,通有无!

如果陈六子只是对同行闷头厮杀,那他终究只是一介莽夫。或许能成名于一时,终究难以扬名一世。

现实中有很多人就这样,对同行下手稳准狠,然而没有大局观。杀光了同行,自己的生意也做到头了,只好宣布破产。

这部电视剧堪称创业者的指导课,每集都有收获,每个故事都是案例


陈六子对同行该狠的时候狠,该帮的时候帮。要知道,生意不是一个人能做完的,给别人留活路,说不好就是为自己留活路。

在后期和藤井对抗时,也是他比较困难时,原先那些被他击败的同行,都到他厂子里进货。

对于那些同行来说,前面的恩怨,早已随着岁月流走,只记得他带给自己的恩惠。

这就体现出陈六子作为一名成功商人的个人魅力了。大凡成功者,莫不拥有浓郁的个人魅力。年长的,说到李嘉诚,年轻的说到马云、刘强东。哪个提起来,没有许多人视为楷模?

这部电视剧堪称创业者的指导课,每集都有收获,每个故事都是案例


此外,在一篇文章中我看到李嘉诚老先生的所谓自辩书。书中有言:他曾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捐款几十亿,说这些都是纯粹的善举,毫无投资参杂其中。

首先小编很钦佩富人们的义举,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能捐助出来,确实令人感动和钦佩。

但是,我不赞同“毫无投资”的理论。投资未必一定要建厂,或者直接带来收益。咱们作为穷人,咱们不投资自己吗?您看书看报,难道不是投资吗?您要孩子念书上学,那不是投资吗?

读书看报,念书上学能给您直接带来什么收益?

声誉,同样需要投资。尤其对于大企业,大商人来说,一个好名声,远胜于几亿,几十亿请明星代言!

说远了啊,总之,成功者必须善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也就是公信力,为公司谋福利。

那当然,前提是需要您先培养出个人魅力出来。

综上所述,陈六子的成功绝非偶然,同样在他身上,除了小编概括的这几点以外,还有许多没有说出的优点,都是能够带给大众学习和借鉴的。

小编以后会经常发布一些创业类的小短文,如果您对此有兴趣,欢迎大家关注一下,谢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