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愚夫》|一座即将坍塌的房子,引发的责任与利益的现实思考


《危楼愚夫》|一座即将坍塌的房子,引发的责任与利益的现实思考

《危楼愚父》是俄罗斯现实题材的剧情片,导演尤里 ·贝科夫, 2014年12月11日在俄罗斯上映。豆瓣8.4分,第二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2015)年度冷门佳片(提名)、评分最高的欧洲电影(提名)。第67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2014)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影片的开头,是老旧的房子里住着一家三口,喝醉的老公追问他的钱在哪里,胆怯的妻子小心翼翼地回答丈夫,发誓她没有拿钱。醉熏熏的男人扶着墙壁摸到另一间房,随后传出女人歇斯底里的哭泣声,和男人恶狠狠的打骂声,伴随着东西摔一地的兵乓声。这边妻子刚平复了心情,以为躲过一劫,却听到女儿的叫喊声,马上飞奔进女儿的房间。

她不顾一切拉开丈夫,两人厮打在一块。女人终究敌不过身强力壮的男人,被自己的丈夫拳打脚踢,捶到贴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恰好这时水管爆裂,喷涌的热水正射到男子身上,一场战斗才就此终结。

破败的房子里住着无情无义的人,丈夫可以随意打骂家人,作为弱势的女人只能忍受,即使有执法人员可以逮捕他,身为妻子却要考虑到自己的丈夫明天还要上班,不然奖金无法拿到,无奈签字放弃制裁丈夫。

一个人生活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人已经丧失基本的理智道德,连自己的行为也无法控制,这样的注定随着腐败的房子,老死在那里。

社会有健全的法律条例,却没有提供人们能够形式民主权利的基本社会生态,当一个女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只得依靠男人生存的时候,她拿什么保卫自己的基本权益。当暴力成为常态,良知便会泯灭。为了活下去选择的沉默和忍耐,生活不再是生活,而是像木乃伊一样麻木机械。


《危楼愚夫》|一座即将坍塌的房子,引发的责任与利益的现实思考

《危楼愚夫》剧照

这是电影反映出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家庭矛盾牵扯出的社会病灶。

画面一转,则是温馨的一家人在准备吃晚饭,谈论健康和未来。看似温馨和睦,实则暗藏矛盾。迪马一家代表的是中产阶级,有独立的房子,生活水平还过得去,勤勉度日。

他们一家的矛盾来源于父子俩的正直和廉洁。迪马的父亲一生没有朋友,不是因为他做人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他没有沾染社会不良习气,不被社会风气影响,依然坚守本心,安分守己。

可笑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三好公民,没有人愿意靠近他们,个个对他避而远之。甚至嘲笑他,言语攻击。

被孤立的人,也会时常问自己这样做是对还是错,这样坚持到底有什么意义。家人的不理解,更激发自我怀疑。在想对错的时候,根本没有对错可言。当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人,或某一种处世准则时,那与众不同的人就会自然地被孤立,被排斥,即使他本身并没有做错什么,没有危害社会,对得起天地良心。

迪马,一个正在学建筑二年级的中年男人。但他在人群中是“另类”,格外地与众不同。他正义,善良,坚守本心,对社会有着强大的责任感。他做不到对那些被破坏的公共设施置之不理,尽管已经修理了几百次,每当听到有人打架搞破坏,都要跑出去制止。看到被摧残无数次的长椅,依然没有放弃对它的维护。

这样的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包容身边的人和事。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却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敬仰;就连他的母亲和妻子也不能理解他,觉得这样子做不值得,毫无意义。

在迪马母亲看来,你做的这些好事没人会感激你,甚至被人嘲笑是个傻子。干着费力不讨好的事,一直默默地为身边的人付出,却没有一个支持者,没人领受他的好意。

迪马的性情,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他们俩父子,在那个人人只为自己利益考虑的社会环境里,是那么地与众不同。因为他们廉洁,洁身自好,不偷不抢,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周围的人都是只考虑自己,从不为他人考虑,只考虑眼前的苟且。他们被家人埋怨,因为他们多管闲事,他们被周围的人孤立,因为他们不入流。因为他们太过于公正公平,不会逢迎,不会贿赂,不会打砸偷抢。

这是少数正直人的代表,他们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脚踏实地追求美好的生活。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人,关注群众的生命安全,会换位思考。迪马的善举,引发出官场的腐败,资本家的残酷无情。也反映了底层人民麻木的思想,坍塌的道德。


《危楼愚夫》|一座即将坍塌的房子,引发的责任与利益的现实思考


迪马在得知那座楼水管爆裂,在现场勘探发现有裂缝,引起了他的注意。是他的责任心迫使他没有忽略这座楼,多次询问得知这座楼仅有的两次维修,都不过是简单的修补粉刷。

迪马回到家中依然忘不了自己白天发生的事,开裂的墙体,倾斜的基座,爆裂的管道,一幕幕在他的脑海里回放。夜深人静时,他辗转反侧,他深切地感受到有危险发生。本能地爬起来,连夜研究那栋楼的情况。

当他得出结论,那栋楼将会在24小时内坍塌,屹立不会超过一天。他即刻起床穿衣服,准备出门找相关负责人安排调配撤离。

寒冬的深夜,昏暗的灯光映照着孤独寂寞的身影,寒冷不能将心中的焦灼熄灭。随着镜头切换到酒店里,欢声笑语,歌舞升平,推杯换盏。

各级官员在歌颂功绩,赞扬美貌的市长尼娜的卓越成就。就这个场景,和前两个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种生活场景完美地展现出来,深刻反映出底层人民的苦难,高度展现出上层官员的奢靡和腐败,夹在中间的普通人民,是难以言说的心酸与无奈。

迪马在与市长尼娜详细说明情况后,市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开展紧急会议。在会议上,他们不是讨论如何安置危楼里的人,安排怎样撤退,如何安抚群众。而是在相互推诿,揭露过往的隐秘,部门之间在相互推辞,人与人之间在相互揭露过往罪行。饱受内心煎熬的迪马依然在耐心等待解决方案的落实。


《危楼愚夫》|一座即将坍塌的房子,引发的责任与利益的现实思考

迪马·尼基丁

市长尼娜心存维护社会的心,想要安排人员撤离,却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房子供他们安置。此时他背后的男人博加索夫站出来让尼娜冷静下来,告诫她,没有钱她什么也做不了。

钱,都被一层一层克扣完了,而这后果就需要底层人民承担。尼娜在沉默良久好,终于决定不管即将发生的一切,即使那里将会埋葬820人的性命。她能做的只是在事情发生前,毁掉所有相关的证件。欺骗迪马,说已经安排人员撤离。

有些事一旦做了就不能回头,房管局长因为这件事而丧命,因为总有人需要为这个事买单。而迪马侥幸逃过一劫,只是因为房管局长良心发现,慌称与他无关,并不知晓整个事情,迪马这才得以活命。这是整部影片最温情的一幕,所有的悲伤、愤怒、无奈,在这里才体会出人性的善,人间有爱,终不负善良的心。

影片在最后结尾几分钟的时长里,制造了激烈的冲突,那是人性的碰撞,阶层的矛盾,思想行为的集中表现,赤裸裸地把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放大,人性碰撞的火花是那么绚烂绝美。

迪马一个人承受着所有的压力,放下家庭,不顾生命危险,一层一层敲门,一户一户劝离。人们在面对未知的危险时,总持怀疑心态,本能觉得应该相信,也都不顾一切地飞奔到楼下。而他们只是聚集在楼下,焦急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迪马跟他们说楼马上就要塌了,让他们远离,而人群中那个醉酒打老婆女儿的男人站出来,他不是引领众人听从迪马的话撤离,而是暴打迪马,围观群众觉得自己被戏耍欺骗,纷纷出手攻击迪马,人群中虽然有站出来拉架的人,却没能控制住形势。打得迪马抱着头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看到这里,再多的热情和责任感,也会被消耗尽,愚蠢的人,麻木的思想。危楼易扶,人心难救。唯一欣慰的是,迪马有一个支持者,那个跟他一样遭受人们暴打的人。820人中,有一个相信迪马,这是对那819人的讽刺,还是对迪马的安慰,还是导演想留一点希望和正义给观众。


《危楼愚夫》|一座即将坍塌的房子,引发的责任与利益的现实思考

剧照


故事太真实,真实到有那么些夸张和不可思议。一个人想当英雄,坚持心中的正义,却被所有人嘲笑,羞辱。

高楼欲塌,人心难扶。可以预测楼的命数,却难测人心。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枪打出头鸟。无数的英雄用他们的生命验证,这个世界不管什么时候都有敢于站出来的人,因为他们不能够让自己良心过不去。但普通大众就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考虑的不过是自己,也没人支持他们的行为,只有从中嘲笑。

不管什么时代都不缺少正义人士,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具有羞耻心,有正义感。在千万年的时光流转里,人们已经形成固有的思想,有廉耻心,有荣辱感,有责任心。

在我们的认知里,总是要面对太多的思想与观念。我们在意他人的眼光,会不由自主进行对比,会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活着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别人而活。

当一个人在为别人活的时候,他的生活不再有意义,而被别人的想法左右自己的行为时,不是世界的可悲,而是生而为人的可悲。

一座危楼,体现了三个阶层人民不同的生活现状,三种社会思维碰撞出的现实意义。高楼易造,人心难扶。


《危楼愚夫》|一座即将坍塌的房子,引发的责任与利益的现实思考

剧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