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赶考”“补考”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监管利刃出鞘

山西:“赶考”“补考”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监管利刃出鞘

4月27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山西重拳出击、利刃出鞘,剑指国资监管体制改革。4月27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西省国资委、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下称“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该省国资国企改革工作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赶考”“补考”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监管利刃出鞘

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张羽

“品”字架构突显监管创新

“国资国企改革是事关山西转型综改全局,事关山西国企长远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国资国企改革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建立完善制度体系,推出相关改革举措,组建成立了一批承载转型使命的新兴领域企业,全省国资国企改革迈出新步伐。”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张羽介绍称,4月17日,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提出“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了当前国资国企改革的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深入部署国资国企改革工作。

山西:“赶考”“补考”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监管利刃出鞘

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贠钊

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贠钊表示,此次工作会议的核心要义是三句话12个字,即分级授权、厘清职责、品字架构。“品”字上面一个“口”是指山西省政府;下面两个“口”,一个是指山西省国资委,专司监管,代表“有形之手”;另一个是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专司运营,代表“市场之手”。两者是平行关系、联合发力,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高效运转,共同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高质量转型发展。

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是山西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顶层改革、重中之重。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正是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产物,承接全部出资人管资本职能,持有全部山西省属企业股权。“公司层面不投资、不负债、不担保,放大市场主体灵活的机制优势,跨界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衔接的桥梁,干政府不能干、企业无法干的事,推动省属企业改革转型加速。”贠钊说。

山西:“赶考”“补考”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监管利刃出鞘

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党委专职副书记、副董事长张宏永

首创“六定”改革

为更好地推动国企改革工作,山西对全省省属企业今年主要目标任务作了系统谋划,即山西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腾笼换鸟”净回笼资金100亿元;盘活、止损沉淀资金100亿元以上;贸易收入规模压降15%,贸易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推进省属企业集团混改;推动75%以上的国有资本集聚到基础性领域和优势行业。同时,聚焦保值增值、深度转型、“一企一策”、“六定”改革、项目投资、“腾笼换鸟”、专业化重组、资本运作、风险防控九个方面,持续提升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作为此次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之一,山西积极探索实施省属企业定机构、定职数、定员额、定机制、定薪酬、定任期的“六定”改革,属于该省首创。其意义在于管住省属企业关键人员、管好关键环节,不断推动工厂制管理向公司化治理转变,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提升企业市场化运营水平。其中,前三者管的是总部机构和管理人员;后三者管的是用工“进、用、退”三个关键环节。

“按照‘去行政化、去机关化’工作思路,将对总部业务相近、职能交叉的部门进行有效整合,合理控制人员编制和职数,推行‘招聘制’‘契约化’‘任期制’‘组阁制’等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力争通过三年达标、五年巩固、实现省属企业总部机构数量降低40%,管理职数压缩40%,经营层市场化招聘率达到50%,阳光招聘率达到100%,任期考核兑现率100%。”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党委专职副书记、副董事长张宏永表示,该省将通过3至5年的努力,推动山西省属企业建立起“管理总部高效化、组织架构扁平化、选人用人市场化、薪酬分配差异化、效率效能最大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市场化运行体系,激发内生动力活力,提升山西省属企业运营效率。

山西:“赶考”“补考”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监管利刃出鞘

山西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创民

为激发企业活力积蓄动能

在强化国资监管职能上,山西也将进一步深化监管领域,创新监管方式。“我们突出监管的重点领域,聚焦到对企业重大投资、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重大国有资产交易、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重点领域的监管。针对既往国资监管存在的问题,用好大数据平台,抓好经济运行分析,发挥好内部审计作用,加大监管协同等方式,强化监管成果的高效运用,让监管起到及时预警、及时纠偏、及时问责、及时整改的作用。”山西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创民如是阐释道。

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国资国企改革的“初心”。下一步,山西将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布局向优势领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充分放手让企业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积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