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关于红豆,你还知道多少?

没错,我说的,正是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此物最相思:关于红豆,你还知道多少?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五言绝句《江上赠李龟年》借物抒情,使红豆成为了最负盛名的相思豆,于是,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以红豆寄相思,当亲朋好友离家远行时总要给亲人带上一颗相思豆,以此寄托相互的思念;相爱的情人也把相思豆当作爱情的信物相互赠送。红豆在古代诗词之中为何成为相思寄托之物?

此物最相思:关于红豆,你还知道多少?


一方面与美好的传说有关

相传,在汉朝时期的闽越国,有一个男子被强征戍边,妻子日夜在一棵树下盼夫归来。思君的眼泪流尽,流出汩汩的血泪淌入泥土。此后,树上开始生长出一种奇异的小果子,质地坚硬,色泽鲜红如血,晶莹剔透,形似一颗跳动的心脏,就被称为“相思子”,也就是现在的红豆。

在其他典籍,诸如《列异传》、《搜神记》、《述异记》中也都有相似的典故记载,就不一而足了。

此物最相思:关于红豆,你还知道多少?

一方面与它的自然属性有关。首先,红豆外形独特,果实呈心形,其色彩艳丽,小巧精致,惹人喜爱。其实,它生长在南方,生长环境比较恶劣,长在悬崖上,采摘的危险以及数量的稀少使它无比珍贵,作为珍贵的礼物最适合送给心爱的人,久而久之,采摘红豆送给心爱之人被大家广为流传,好多青年男女甚至把红豆当做定情信物,因为关于红豆最早是在部队开始流传,以解相思之苦,因此给它取名为相思豆。它向征着男女的爱情像红豆一样永远火热,永远不褪色,永远美好。

一方面与它的文化属性有关。对于红豆被赋予的文化属性,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唐朝王维的《江上赠李龟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讲的是什么呢?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此诗借咏物而寄相思,语浅情深。你必须知道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此物最相思:关于红豆,你还知道多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文化就是人们运用符号为生命、为事物赋予意义。植物的文化意义获得,来自人们对植物的品性特点的解释和阐发,由此建立起人与世界的联系,获得人在世界上的位置感。与《圣经》中将动植物当作食物不同,中国人并不将动植物单纯地看成衣食来源,而是善于将包括动植物在内的万物与自身紧密地联系起来,中国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就为中国文化传统打下了基调,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

千万年来,中国人格物致知,以万物来激发想象、参悟哲理,从中获得教益,确立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壁立千例,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格言。可以看到,大至日月星辰、山川河海,小至一草一木,都可以被人们发掘出可供学习的美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