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讓老年人收穫穩穩的幸福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成為全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為此,我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斷增加多樣化的養老服務、眾多貼心的優待政策,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正在成為現實。

加強法制建設 保障老年人權益

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的權益保護越來越成為全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熱點和難點。為了讓老年人老有所依,個人權益不受到侵犯,我市廣泛開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內蒙古自治區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為重點的政策法規宣傳教育活動,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呼和浩特市老齡委認真落實老年人意外傷害工作,紮實做好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宣傳工作。從2018年4月15日開始開展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工作,到2019年12月31日,第一保險年度為731位老年人辦理了意外傷害理賠,理賠總金額238餘萬元,第二保險年度為1099位老年人辦理了意外傷害理賠,理賠總金額272餘萬元。我市通過多措並舉解決老年人服務需求,不斷提高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服務方式更周全 老人安心子女放心

“孩子們平時很忙,我和老伴年紀越來越大,每天做飯就成為了問題,但現在社區有為老服務餐廳,幫助我們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兒女也不用為我們擔心了。”家住新城區東風路的徐大爺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通過走訪,呼和浩特晚報記者瞭解到,我市多個社區開辦了為老服務餐廳,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低償、可口的配餐就餐服務。同時還為轄區65週歲以上符合辦卡條件的老年人辦理了老年卡,老人們可以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用於就餐和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項目。

“為老服務是民生大事,我市各級政府積極發展為老事業,著力構建更有獲得感的民生保障,市老齡辦通過政策和資金等多方面支持引導,以新城區為試點,已在轄區內啟動了7家為老服務餐廳,直接服務老年群體達2萬多人,輻射周邊社區老年人約5.8萬人。”呼和浩特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

老年優待政策全面落實 讓老年生活豐富多彩

在呼和浩特,許多老人都擁有一張紙質版“敬老優待證”,可以在乘坐公交車、去往遊覽景點時享受敬老優待服務。2019年,為了更好的方便老人享受敬老優待服務,我市將原老年人使用的紙質版“敬老優待證”變更為“呼和浩特市敬老服務卡”。

據瞭解,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敬老服務卡”已發放7萬餘張。新式服務卡的啟用不僅適應了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更能方便快捷的服務我市50多萬老年人,滿足和擴大不同層次的為老服務需求,破解老齡化社會諸多為老服務突出矛盾。

老有所樂 老有所學 讓“夕陽”更燦爛

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生活的現狀和麵貌,直接影響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穩定。更多的老人開始期望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而近年來養老事業也在朝著這個方向不斷的發展。

在興康社區,社區聯合教育機構增設了合唱、舞蹈、器樂、剪紙、模特、音樂素養等種類多樣的公益課堂,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學習需求。陳福林老人在社區公益課中選擇了合唱和音樂素養課,“年輕的時候我就喜歡唱歌,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系統的學習。現在社區裡開展合唱公益課,在家門口就可以學習了。通過大家不斷的努力,我們的合唱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音樂素養方面還存在不足,為此,社區特別請來了老師,讓我們學習音樂素養,不斷提高自己。”

興康社區黨委書記李宜珊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我們社區的工作宗旨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結合社區老年人居多的實際情況,我們一直都在探索如何為老年人打造幸福的晚年生活。所以我們就把‘教育終身制’引入了社區教育中,聯合內蒙古電大,在社區設置公益課堂,根據居民們的需求安排課程。”

代表委員熱議: 加快建設養老服務體系

兩會期間,對於“養老”話題,代表及委員們也持有各自看法。

採訪中,雲振英代表建議,首先,健全和完善養老機構的功能和服務設施非常重要;其次,養老服務應該採取多元化的方式,多種社會組織也可以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第三,作為街道辦事處、社區在開展養老工作時,要具有創新性。採取一些切合老人需求的方式,例如居家養老,日間照料等形式。

南海鷗委員表示,目前,老年人口中慢性病、失能、失智等殘障老人們需要特殊照料的數量在持續增加,而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農村人口外流、社會轉型加速使得養老問題更加複雜化。進入老齡階段後,隨著人的自我修復能力減弱,如何“養老”“安老”“享老”成為關注點。如此,推行分層次老年智能“康養醫”養老服務模式需受到重視。

南海鷗委員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各級政府部門設立針對養老服務的“康養醫”(康復+養護+醫療)管理部門,推行三級診療養老模式,管理養老服務資源,管理養老服務信息;二是推進ABCDEF未來智能養老模式,即A(Artificial)人工智能、B(Bone)機器外骨骼、C(Cloud)雲計算、D(Data)大數據、E(Environment)環境改造、F(Farness)遠程服務來實現智慧養老快樂養老。

劉娜代表表示,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主要有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三種。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由於家庭結構的變遷和人口的流動性,導致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日趨削弱。受傳統觀念和客觀條件的影響,老年人一般都不願意離開熟悉的環境到養老機構中去養老。因此,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作為當前養老模式的最佳選擇方式之一,具有明顯的優勢和可行性。大力發展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老年福利機構不足的矛盾,又彌補了家庭養老的不足,促進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最終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目標。

劉娜代表建議,首先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需求性凸顯。對於養老服務場所規劃的必要性也是越來越重要。一是政府對於老舊小區應資源整合,統籌養老服務場所。二是從長遠角度來看,新建小區要預留配套養老用房;其次,加大培育社會組織參與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讓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

呂曉青委員表示,為統籌推進我市養老服務,我市開展了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並制定了實施方案,探索引入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承擔各級民政部門和社區辦、街道及社區委託的養老服務、政府購買服務、公共社會服務等項目的管理與服務。但我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產業仍屬於摸索嘗試階段,先在全市的街道社區採取試點推行等嘗試性服務方式,才能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呂曉青委員建議,我市應加強居家養老服務理念的宣傳,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產業規範化管理,培養專業化服務人才隊伍,整合養老服務的多種資源,統籌發展“養老+”“互聯網+”,為老年人提供各類文化養老資源。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李娟 許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