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差劲的晋武帝│593

到了290年4月,司马炎已经病入膏肓。

此时,杨骏独揽大权,并借助女儿杨皇后的关系,时时守在晋武帝身边,使其他大臣都不能靠近皇帝。而且,杨骏还趁着这个机会,将晋武帝身边的亲信人等全部换成自己的心腹,彻底隔绝了皇宫内外的沟通,将垂死的晋武帝牢牢把握在了自己手中。

晋武帝稍稍好转后,发现自己身边的亲信都被杨骏赶走了,非常生气,怒斥杨骏:“何得便尔?”你怎么敢这么做?

杨骏呢?当然是毫不在乎。我为什么不敢?别看你是皇帝,但是现在的你,还能把我怎么着?

晋武帝确实不能怎么着杨骏了,也顾不上了。此时的晋武帝,眼见不久于人世,最重要的还是要安排下辅政大臣的人选。

因为汝南王司马亮一直在拖延,所以现在仍然留在京城之内。

于是晋武帝司马炎命令中书写诏书,让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政,然后还打算从朝廷官吏中选择几个有威望的大臣,协助司马亮和杨骏,一起作为辅政大臣。

杨骏听闻,当时就不高兴了,有我一个人就够了,何必安排那么多人?于是杨骏打着借诏书看看的名头,将这份最重要的诏书拿走之后,自己收藏了起来。

负责保管诏书的中书监华廙(yì)吓坏了,去找杨骏索要。但是杨骏就是不给。华廙心惊胆颤,却无可奈何,也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的晋武帝已经不时陷入昏迷之中。

趁着皇帝半昏迷半清醒的,皇后杨芷奏禀晋武帝,陛下,您是不是让杨骏单独辅政啊?

也不知晋武帝听明白还是没听明白,只是胡乱的点点头,甚至都不一定点头了,这边就立刻招来中书监华廙和中书令何劭,宣布晋武帝最新旨意,让杨骏单独辅政,加封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然后让他们去重新书写圣旨。

写好圣旨后,为了表示光明正大,杨皇后特意当着华廙、何劭的面,将圣旨呈送给晋武帝看,“帝视而无言”。

不知此时的晋武帝,是根本已经看不清字迹?还是看见了却已经反应不过来了?还是能反应过来但已经说不出话了?还是虽然说得出话,但是明白此时的局面已经不是自己能掌控的,说了也没用?总之,看过圣旨后,晋武帝沉默不语。

杨骏就不管你司马炎说不说话,不说更好,就当你是默认了。

这位刚刚受封,还没正式上任的辅政大臣(得等老皇帝死后,新皇帝即位,辅政大臣才算上任),发布的第一项命令,就是催促司马亮赶快离开京师,前往许昌镇守。

不久,晋武帝又稍稍清醒一些,询问身边人:“汝南王来了没有?”估计此时的司马炎,还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希望能见一下自己这位叔叔,托付托付后事。可惜,此时的汝南王,是不可能,也不敢来皇宫的。

随即,晋武帝带着遗憾死了。

接下来,傻太子司马衷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

然后,杨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贾南风被立为皇后。半年之后,晋惠帝立自己那位被晋武帝寄予厚望的儿子,广陵王司马遹为太子。

朝政大权则被杨骏全部控制在手中。

杨骏直接居住在太极殿中,身边安排了一百名虎贲军贴身侍卫,前呼后拥,威风凛凛。

那个被司马炎寄托了最后希望的汝南王司马亮,别看辈分高,权力大,却是个十足的窝囊废、胆小鬼。他赖在京师不走,自然是希望能在司马炎死后,掌控朝政大权。可是现在见杨骏辅政,大权在握,却又非常惧怕杨骏,别说争权,连去皇宫中祭拜晋武帝都不敢去,只是在大司马门外哭祭一番,也就算完事了。

然后,司马亮带着自己的亲信士卒在洛阳城外屯扎下来,上表向杨骏请示,能不能等皇帝的葬礼结束之后,我再赶赴许昌啊?

可是这件事不知怎么的,传来传去就被传成汝南王要率军讨伐杨骏了。

杨骏一听也吓坏了,急忙通过杨太后,让晋惠帝下旨,派石鉴和张劭二人,率军征讨司马亮。

司马亮得知消息后,也不知如何是好,急忙问计于廷尉何勖。何勖建议,现在杨骏不得人心,朝野上下都归心于您。您索性就振臂一呼,讨伐杨骏呗。又何必害怕他们来讨伐?

可是,贪生怕死的司马亮根本不敢这样做,合计半天,感觉留在京师太危险,这回也不赖着了,而是连夜出逃,快马加鞭,逃去了许昌。

看来,晋武帝看人的眼光实在不怎么样,你就看看这两个辅政大臣选的,一个比一个的差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