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下大力氣讓3000萬畝黑土“沃”起來

今年,遼寧將繼續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在新民市、臺安縣、燈塔市、鐵嶺縣建設黑土地保護示範區110萬畝,集中展示地力培肥、耕層構建、結構優化、養分平衡等黑土地保護技術和實施成效,為確保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生態安全提供有力支撐。這是記者4月27日從遼寧省綠色農業技術中心瞭解到的。

遼寧下大力氣讓3000萬畝黑土“沃”起來

科學施肥,讓黑土“沃”起來。

黑土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是極其珍貴的土壤資源,人們常用“一兩土二兩油”來形容它的肥沃與珍貴。而“以土為本”“藏糧於地”,正是提升糧食產能的基礎。東北黑土區是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區之一,多年來為確保糧食安全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遼寧省有約3000萬畝黑土地,佔耕地面積的近50%,為糧食穩產增產提供了有力保障。黑土珍貴,更有“弱點”,退化容易形成難。在自然條件下形成1釐米厚的黑土層,需要200年至400年。

近年來,伴隨著長期高強度的土地開發利用,黑土地透支、退化問題“紅燈”頻現,曾經鬆軟肥沃的黑土,因重用輕養,有機質含量下降,理化性狀與生態功能有所退化。近60年,東北黑土地耕作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下降1/3,部分地區下降1/2,黑土層比開墾之初減少了約40釐米。

為了遏制黑土地變瘦、變薄、變硬的趨勢,遼寧省自2015年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累計爭取中央財政資金3.8億元,推進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採取有機肥施用、種植結構調整等綜合措施,探索黑土地有效治理模式,改善其設施條件、內在質量、生態環境。

在重點措施上,遼寧省明確,要發揮教學、科研、推廣等單位的技術優勢,組建黑土地保護科技創新團隊,集中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研究和模式探索,著力破解研發生產與推廣應用脫節的難題。以解決“土變瘦了、土變硬了、土變薄了”等問題為導向,集成秸稈還田、有機肥施用、保護性耕作等技術措施,形成科學、高效、易操作的技術指導意見,加快技術推廣應用。

遼寧省鼓勵意願較高、技術能力較強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示範區建設,集中連片開展治理修復。積極建立並推廣社會化服務機制,針對分散經營地塊,探索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有實力、有技術、有意願的企業、專業服務組織等,為農戶提供統一的秸稈粉碎深翻還田、有機肥施用、深松深耕等作業服務。著重普及黑土地保護、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提高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通過開展黑土地質量監測,跟蹤項目實施效果,為持續推進黑土地保護工作奠定基礎。(來源:遼寧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