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欣賞問題,還是作品質量問題,過往春晚小品讓人回味無窮!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春節只能呆在家裡看電視,翻看往屆春晚趙本山、黃宏、郭達、、馮鞏、鞏漢林、郭冬臨等藝人的小品,無一不讓人耳目一新,開懷大笑,回味無窮。而鼠年春晚的小品,大多是過目便忘,才過幾天,連小品的名字都叫不出來了。

不知是欣賞問題,還是小品的質量問題,鼠年春晚的小品,給人的記憶好像是個舞臺劇,有幾個小品演員眾多,臺上看上去似乎很熱鬧,可作品卻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記。而像往屆春晚的《超生游擊隊》、《賣柺》、《賣車》、《忽悠》等作品看一遍過目不忘,再看幾遍也不覺得不煩。其關鍵的關鍵是作者能抓住觀眾的心理,作品則能以小見大,反應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當然,還有演員的表演技巧和功底。一句話,通過演員高超的表演藝術,能把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熱點問題搬上春晚舞臺,不但能吸引眼球,而且還能讓人從中得到某種啟迪。鼠年春晚的小品,演員的演技自不能與趙本山等小品大家相提並論,就作品本身而言也很難讓人拍手叫好。

其實,在在現實生活中,小品素材要有盡有,問題是小品作創作者如何去挖掘,春晚導演如何去選材。人類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十分期盼春晚小品的含金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好看,且能讓人過目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