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原因論”,活在當下

“你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過去的事情”,這是原因論的創傷學說中的一種典型說法,套用了萬能因果定律的原因論,看似無懈可擊,能夠很好地解釋解釋我們的行為,因此也被很多人推崇。

下面來看一個典型地原因論信徒的說法:

“小A的父母從小對他很嚴格,在家,他經常要被拿去和各種鄰居家的孩子比較,指責他不夠優秀。在學校,他是班裡那種灰色的學生,沒有老師關注他,沒什麼朋友。長大後,他感到自卑、不自信,事業上工作不順利,愛情上也不成功。小A把現在的一切歸因於他那嚴格的父母,不友好的學校和同學,任務如果不身處那樣的環境長大,他完全會有更好的人生。”

這就是原因論的運用,看起來一切合情合理。但是,活在這樣的原因論中,未免過於悲觀。拿小A來說,他不是哆啦A夢,無法乘坐時光機回到過去,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如果深陷原因論的漩渦,轉而會深信宿命論,如同一些人面對苦難時發出的“這就是命”,表示自己無力改變一切,正如此前川普發出的“也許這就是命吧”的感嘆。

這種原因論其實只是一種表面原因論,實際上並不成立。來看小A,把工作不理想,愛情不順利,生活失敗沒有朋友歸結於自己的20歲前經歷的一切,這是多麼無能多麼悲哀的一種說法。小A只是需要一個藉口,一個理由,證明他現在的不順不是自身的無能,而是家庭帶來的影響。

要知道,我們的經歷不會決定什麼,面對失敗,有人痛哭流涕,一蹶不振,有人欣然接受,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給過去的經歷賦予什麼樣的意識,這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過去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看待他,原因論只是一種藉口,一種手段,一種逃避現實的說法,正如川普,美國70多天的不作為導致的爆發,換來這就是命吧這樣的說法,這不是無能是什麼呢?

無論之前的人生髮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沒有影響。沒有上帝之手操縱我們的人生,我們是用自己的手來選擇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們也有這種力量。

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若是以前沒有種,現在可以行動了,而不是天天后悔當時為什麼沒有種,活在當下,看向未來,才是我們要做的事。


打破“原因論”,活在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