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實力遠不如美國,日本為何還敢悍然突襲珍珠港?

大家都知道珍珠港的故事。美國在一戰當中大肆販賣軍火,大發戰爭財,所以在二戰期間美國也並不打算加入任何戰爭,想繼續穩坐釣魚臺執行通吃的孤立主義。

而當時的日本與德國聯盟開始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發動攻擊。德國法西斯想稱霸歐洲,繼而稱霸世界;而日本法西斯抱上了德國的大腿,爭霸亞洲的野心自然也隨之擴大。

明知實力遠不如美國,日本為何還敢悍然突襲珍珠港?

既然要爭霸世界,美國當然是他們爭霸的最大威脅。日本政府決定突襲珍珠港,事前也沒有給過美國任何警告。


明知實力遠不如美國,日本為何還敢悍然突襲珍珠港?

突襲珍珠港


選擇侵略、殖民,跟進殖民地的洗腦計劃

在發展國際貿易之後,日本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危險的位置。

在被西方國家殖民之後,日本變成技術低下的國家。當時每個國家都在擴展自己的版圖(即使美國到了日本之後大肆提倡自由與自治,但還是屬於侵略)。在那個年代,國家與國家之間,不是侵略別人就是被別人侵略。以日本之狂熱,當然選擇了前者——侵略別人!

這就是明治維新:日本的主要目標是變得足夠強大,不僅能夠保護自己還能夠傳播其影響力,換句話說就是殖民。

跟今天殖民被視為邪惡不同,但當時很多國家都不這麼想。很多國家認為去其他國家殖民,是讓被殖民的國家得到很大的利益。

尤其是這些法西斯政府,日本在殖民韓國之後,給韓國人民灌輸的觀念就是“你願意接受亞洲同胞殖民或歐洲白人的殖民?”

由於日本的大肆宣揚,歐洲各國對掠奪亞洲財富非常有興趣,他們會破壞現有政府制定的東西。


明知實力遠不如美國,日本為何還敢悍然突襲珍珠港?


日俄戰爭後,歐洲和美國意識到日本儼然成為一個強國,並在亞洲殖民化上和他們有了衝突。因此怨恨日本,這便為二戰的導火線播下了種子。


明知實力遠不如美國,日本為何還敢悍然突襲珍珠港?

日本的南侵戰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瘋狂增強實力

當歐洲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激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加入了國際聯盟,迅速接收德國在亞洲的侵略據點。

一戰後,日本甚至成為了國際聯盟的創始成員之一。

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日本已經從連西方最弱國家都打不過且孤立的國家變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這也是日本所期待的。

歷史學家、文學家、政治現實主義之父修昔底德有一句名言,他說:“正如世界那樣,只有在權力平等之間存在問題,強者行其所能為,弱者忍其所必受。”

基本上,修昔底德所說的是:“有能力的人擁有權力並做出決定。如果你沒有權力,那就糟糕了。“

拳頭大便是真理!這就是包括日本在內的殖民化國家的觀點,在當時也是大行其道。

所以,當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時,似乎驗證了這套理論。

但是西方國家卻被激怒了。為什麼?是因為中國人正在遭受苦難嗎?還是這些國家有著高尚的情操?

當然不是!對於他們來說,控制是一種政治博弈遊戲——如果另一個國家蓬勃發展,這會對你的國家有害。

所以,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為了各自在亞洲的利益反對日本侵略中國。

而其他國家的反對,日本認為只是藉口。

日本認為,西方國家只想孤立日本,把日本鎖在小盒子裡方便控制。他們逼日本簽訂“軍備控制”條款,只容許日本擁有比美國與英國規模小的海軍,這根本就不平等!

明知實力遠不如美國,日本為何還敢悍然突襲珍珠港?


經濟困難與挑釁

在整個30年代和40年代,日本經濟蕭條。為了侵略中國之初,已經耗費了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

此外,日本版圖小、人口過多,食物成為一大問題,日本陷入困境之中。

一方面,日本是個島國,沒有天然資源。如果他們想像西方列強一樣,想變得強大,就必須擴大殖民地。

其他西方國家當然不會坐視日本做大。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會限制日本唯一的生存希望。所以,日本選擇了離開國際聯盟,並選擇加深殖民侵略。

為了懲罰日本,美國與其他貿易國家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並建立貿易封鎖,截斷日本的生存命脈。他們給了日本發出最後通牒–——離開中國,又或者與我們直接對槓。

在這樣的前提下,日本對美國軍隊的襲擊便不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

美國其實也瞭解未來有可能會遭受到日本襲擊。

美國在亞洲有一些殖民地,在太平洋地區主要部署為海軍。對於許多美國領導人來說,最好還是在日本面臨經濟停頓、侵略中國10年卻無所獲的情況下與日本交戰。如果他們等到日本變得更強大,最終日本可能會開始接管美國在亞洲的據點。

此外,美國和中國的密碼破解人員都竊聽到了日本的外交通訊,知道他們將來會襲擊美國。他們甚至知道會在哪一天發生。

但令他們驚訝的是日本真敢來偷襲珍珠港!


為什麼襲擊珍珠港

美國和日本都知道戰爭衝突無可避免。但是有一個主要問題,若打持久戰,日本絕對沒有獲勝的機會。

日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殖民地上,加上日本的自然資源非常有限,為了成為一個現代工業國家,他們需要搶奪更多的領土。

另一方面,美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擁有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雖然美國擁有更多的軍備和資源,但日本擁有一位“優秀”的戰略思想家–——山本五十六。


明知實力遠不如美國,日本為何還敢悍然突襲珍珠港?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軍司令長官,致力於發展海軍,是這次日、美戰爭的主要人物。

他策劃了一次絕妙的襲擊。

就山本對美國的瞭解,並預測說,如果他們在戰爭初期沒有銷燬美國太平洋艦隊,那麼所有為戰爭做的準備都沒有用。因此,他對6個目標進行大規模襲擊。


明知實力遠不如美國,日本為何還敢悍然突襲珍珠港?

珍珠港襲擊後受到關注,但在襲擊發生之後幾個小時,所有人都還處在驚訝之中。日本隨即在美軍所處的基地比如菲律賓、關島和英國領土馬來亞、新加坡和香港等地進行攻擊。

襲擊過程也異常順利!

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日本,膽子是越來越大!

連小巖都不得不說,這次日本的襲擊真的經過精心策劃與良好的執行配合,幾乎可以媲美德國軍隊的作戰風格,而這也展現了當時日本的軍事技能。

山本五十六的計劃是癱瘓美國太平洋艦隊並儘可能發展日軍在太平洋的據點。他希望能在美國重整待發時,日本在太平洋的勢力已經變得更穩固,以至於讓美國在談判桌前處於弱勢地位。

但我們都知道,事實並不像山本五十六所想的那樣。

日本這場瘋狂的軍事攻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進程有著重大影響。由於日本這次先戰後宣的行動,美國公眾輿論憤怒不已,全國自孤立主義轉為支持參戰;而歐洲的德國和意大利以及其他歐洲軸心國如匈牙利也對美國宣戰,美國因此也加入歐洲戰場。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給予各個反軸心國陣營大量的資源,導致軸心國最終滅亡。

結論:歷史從來不會按照人們想像的那樣發展。“善與惡”從來都不是發展戰爭的誘力,一般來說,利益才是發動戰爭的主要原因。牢記史實,富國強兵,避免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這才是目前我們應該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