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水窖”今昔

“母亲水窖”是一项集中供水工程,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01年开始实施的慈善项目,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

2000年全国妇联、北京市政府、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具体承办了“情系西部·共享母爱”世纪爱心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募捐善款1.16亿元,用于设立“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专项基金。

我老家在渝东,山多路险,工业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所以也享受了此项基金。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深受各界赞誉的巨大便民项目,现状如何?真的解决了缺水问题吗?

“母亲水窖”今昔

以我亲眼所见,以我老家为例,在此说说情况。

这些年,各地陆续修建了很多“母亲水窖”,当地叫蓄水池。不完全统计,我们村大约有20来个,这可能算少的。原因是我村有两个大水库,天然泉水也不少。主要看地理环境吧,缺水的地方基本上都修了。有次我坐大巴路过一片塝上(当地土话,指大片斜坡地),挨公路附近就有七八个池子。因为今年夏天雨水不多,好几个池子水少快露底了。应该说,数量上,项目落实的很好。

那么,农村还会缺水吗?我老家那儿肯定是不缺水。暑假连着干旱快一个月,当地饮用水没有断过。因为我家门口的大水库,五年前被用来作为饮用水源,经过自来水厂消毒净化后,再分流各家各户。像我爸妈家,既用自来水又用山泉水,很方便。除了老家,其他地方,除了沙漠,相信缺水的少至少不会严重缺水。因为我们的祖国,一直在极力改善民生,老百姓的困难基本都有政府来解决。举世闻名的“南水北调”伟大工程,早几年就胜利完工了,何况其它呢?

至于庄稼干旱了,就用“母亲水窖”所蓄的水浇灌。蓄水池都是露天的,水的来源主要靠下雨,下雨时周边的水都流进池子,浑浊的雨水再沉淀,再在阳光下慢慢挥发。因此,蓄水池的水质并不适合饮用。

“母亲水窖”今昔

前些年没有自来水时,农户会把蓄水池的水过滤净化后再使用。若当地没有天然山泉,水源又稀少,能有水用已经算不错了。很多上了年龄的老人,分别经历过旧社会与新社会,特别感恩知足。因为旧社会的日子太苦,新社会国富民强老百姓很幸福,所以很感谢共产党!感谢国家领导!我母亲80多岁了,最念念不忘的就是毛主席!

老人的感恩知足,是源于生活的新旧对比。每当我不节约或浪费水时,父母就会重复讲下面这个故事。

从前大山里有一户人家,住在一个山腰坡,四周都没有水源。下雨了,家里所有的瓶瓶罐罐都会拿来装水。往年的穷人家,哪建得起水泥水池呢,必备的粪坑,一般都是用石头砌的。雨水当然不够用,常年要挑水吃。他家需要翻过屋后的山坡,再下到谷底的小溪里挑水。曲折的羊肠山路,上上下下,来回路程近十里。挑一担水,费几个小时。有一次,是大女儿挑水,她十三四岁,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女孩挑着半担水,好不容易走完了上坡,气喘吁吁开始下坡,脚下石头打滑,人摔一跤水桶也滚远,水全流了。她痛哭流涕,越哭越灰心丧气,绝望之下一头碰死在石柱上了。

说故事的老人,总会唏嘘不已,教育我们要懂得珍惜。从小这样,即便我没有缺过水,也不敢有少许浪费。“母亲水窖”利国利民,我们一定会加强爱护好好珍惜。不只是水,也包括别的。如今中华人民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感恩与惜福。

“母亲水窖”今昔

附:本文图片由作者在老家拍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