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1937年西征,统帅若换此人,马家军可能占不到一点便宜!


1937年春,的因为成功打败2万而名噪一时。其实,得利,不过是完全尽占天时地利人和,并非红军就完全对付不了它。

在此之前一年,红军就有人打败马家军,且是以3500人大败10000余马家军骑兵。

这是1935年10月的事。

红军1937年西征,统帅若换此人,马家军可能占不到一点便宜!

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红军到达吴起镇,第二天早晨就传来了敌情,敌马步芳的4个骑兵团约万人向红军追击而来,先头团距吴起镇只有20余里。

马步芳的骑兵速度快、冲力大,且大多是土匪出身,个个骑术高明,刀法精湛,红军进入陕甘后,曾经吃过他们的不少苦头。

毛泽东得知敌情后,说:“我们进到苏区,决不能把敌人带进来,必须把这伙敌人打掉。”

此时红军加在一起,只有7000多人,全是步兵,其中还有不少伤病员。毛泽东把歼敌的任务交给了彭德怀。

红军1937年西征,统帅若换此人,马家军可能占不到一点便宜!

彭德怀接受任务后,立即与李富春政委、彭雪枫参谋长一起到前沿阵地察看地形,制定了作战的方案,并亲临前线指挥。为了保卫党中央,彭德怀只调了一半的部队约3500人进入阵地。

红军多数人不知道该如何打骑兵,战前彭德怀叫人把歼灭骑兵的战术编成歌谣,让战士们传唱:

敌人骑兵不可怕,目标又大又好打。
排子枪快放瞄准他,成片敌骑即倒下。

意思说打骑兵,要采取火力密集的战术,瞄准敌人后要立即快放枪。

然后,彭德怀立即将部队埋伏在一个四周有山和土岗,中间为平地与沟壑的地区。

当日上午8时许,远处黄尘弥漫,敌先头部队一个骑兵团冲进伏击圈。彭德怀大手一挥,下令:“开火!”

红军1937年西征,统帅若换此人,马家军可能占不到一点便宜!

红军几十挺轻重机枪在两面小山上同时打响,喷吐着火舌,扫向敌群;无数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响。一时之间火光冲天,弹片横飞,炸得敌人人仰马翻,鬼哭狼嚎,纷纷向来路撤去。

这时,红军一个早已埋伏在出口的纵队,又出其不意地展开攻击。敌一个骑兵团很快就被消灭了。

过了不长时间,敌人的3个骑兵团又向红军扑过来。部队按照彭德怀的指示改变了战术,有的隐蔽在山上,有的隐蔽在土岗上,还有的隐蔽在沟壑里。敌骑兵到了山前、土岗下,无法展开速度,发挥不了威力,到了沟壑前也一筹莫展。红军则马上采取密集的火力射击,战马目标大,又不会卧倒,敌人无法躲藏,伤亡重大。

战斗一直进行到下午4时,敌人又几乎一个团被歼灭,剩下两个团慌忙逃走了。

红军1937年西征,统帅若换此人,马家军可能占不到一点便宜!

这一次彭德怀用3500人的步兵与近万名骑兵进行作战,歼敌1个团近5000人,缴获了数百匹战马,上千支枪支、马刀与大量弹药,并把红军从极端危险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后来有军事研究者说:“这样的胜利,在中国和世界军史上都是少见的。这需要的不仅是勇敢,更需要智慧与高超的指挥才能。”战后,毛泽东特意赋诗一首,赠给彭德怀:

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
谁敢横枪勒马,惟我彭大将军。

马家军围歼西路军名噪一时,但是,彭德怀却总有绝招对付它。后来在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他再一次将马家军打得溃不成军,四下逃散,连许世友都说:

“西路军统帅若是换上彭老总,说不定就可能不会全军覆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