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憲身份甄析及其八景詩

劉憲身份甄析及其八景詩

作者 崔志強

寫在最前面:我不是一個研究歷史的人,但在工作學習中對產生的各種疑問卻是從不輕易放過,正因如此,吃了些虧,受了許多苦。這次,對通渭八景詩文作者劉憲的真實身份又產生疑問,經過網絡檢索分析自認為正確勘誤了,現分享給大家,懇請指誤。

劉憲身份甄析及其八景詩

1990版《通渭縣誌》與某網文的劉憲的標註

1.劉憲是明朝人

近讀通渭八景詩文,對其一作者劉憲的身份產生疑問。《通渭縣誌》(1990版)第二十二編《藝文》第二節《詩歌選·詠通渭"八景"詩》將"桃嶺紅霞"作者劉憲標註為"清邑士",通渭縣政協網站"文化園地"欄目收錄的通渭八景詩將劉憲標註為"清.參議",相關網絡文章多以"清參議"標註。上述標註綜合起來,讓人以為“劉憲是任清朝參議的通渭人”。查乾隆二十六年《通渭縣誌》和光緒十九年《通渭縣新志》,均無劉憲生平記載,只收載其八景詩文,並標註為"參議"。查明萬曆四十四年《重修通渭縣誌》,在卷之四《藝文志》中收載了劉憲的八景詩,同樣標註為"參議"。在萬曆通渭縣誌中志載劉憲詩文,可以確認:劉憲不是清朝人,而是明朝人。以是三志均無劉憲傳記,可能劉憲原本就不是通渭人修撰新志時對上志記載不清的可以考籍,絕不能平白杜撰出一個"清邑士"來,想必,"清參議"

也因此而來,如此志誤下去,後續邑乘必將誤記。

劉憲身份甄析及其八景詩

《萬曆重修通渭縣誌》對劉憲的標註

要確定通渭八景詩作者劉憲的確切身份,還需對劉憲的出生地、生活年代、"參議"使司與時間、緣何在通渭留下了那麼多八景詩等幾個問題進行解疑甄析,方釐清通渭八景題詩作者劉憲的真實身份。

2.明御史湖廣益陽劉憲

從網絡百度僅能檢索到明中期益陽劉憲的完整信息,收集以下三條供甄辨分析。

明《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九·南京刑部右侍郎劉公憲傳(實錄)》:

南京刑部右侍郎劉憲,字廷式,湖廣益陽人。成化戊戌進士,歷知縣、御史、大理左右寺丞,正德二年陞巡撫寧夏右僉都御史。寧夏衛大沙井驛草塲火毀草十四萬三千餘束,憲行管糧僉事,賈時逮間未結,尋陞南京刑部右侍郎。時劉瑾用事,遣給事中閱實邊儲,以該驛隱匿燒燬,捏稱浥爛報,逮憲下錦衣衛獄,責償納,遂死獄中。然情罪不相麗,聞者冤之,時正德三年六月。憲為御史時,總閱各道章疏,顧有名,及為寺丞,嘗奉命經略邊務,募兵數千人,虛糜無用。葢其才美,雖若可觀,而忠實則不足也。

詞典網歷史人物頻道劉憲簡介:

劉憲(?—1508),明湖廣益陽人,字廷式。十四年,官監察御史。弘治十五年,遷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值來犯,憲募土兵御之。正德二年遷右侍郎,後忤劉瑾,逮繫詔獄,瘐死。

政協益陽市赫山區委員會官網《文史資料》欄目劉憲介紹:

劉憲(?-1507),字廷式,號鹿山,明代益陽縣人。年二十補諸生,成化十四年(1478)登進士第,派蕪湖縣令,任中頗有治聲。成化十九年(1483)升廣西道監察御史,後任浙江道御史、山東道御史。任中,平反冤獄,彈劾太監李實,使李"下獄奪薪"。劉憲任臺閣要員16年,上奏表章逾百,扶植綱常,攻擊權佞,滿朝文武稱之曰"真御史",誥封朝議大夫。其後經兵部推舉,往延、寧二鎮招兵買馬,得精銳2萬餘人。弘治十四年(1501),敕受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賴其施政得法,寬猛適宜,軍民皆得靖安。弘治十七年(1504)外敵10萬犯境,劉憲親冒矢石,立五哨拒敵,獲大勝,繳戰馬、軍器以萬計,受金幣銀牌獎賜。正德二年(1507),升南京刑部右侍郎。此時正當宦官劉瑾擅權,瑾惡其不附己,蒞任未久,即為瑾逮繫獄中,不屈,死於獄。正德五年(1510)劉瑾伏誅後,經廷臣奏議昭雪。

上述三條傳記簡略中,均無劉憲任職參議的記述,而且找不到任何與通渭有牽連的理由。這位生活在明中期的益陽劉憲是不是在通渭題八景詩的那位劉憲呢?唯一可能來通渭的時間是弘治十四年(1501)到正德二年(1507年)任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時,難道這位從江南走出來的四品朝官還有興趣專程到遠在偏鄉僻壤的通渭欣賞並不起眼的八景嗎?還有興致為八景題詩?如果益陽劉憲就是為通渭八景題詩的劉憲,實在沒有理由說服我。但是,甘肅省作協會員、定西市作協副秘書長劉居榮在《安定崇福寺》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明代成化進士、任監察御史的湖南益陽人劉憲的一首《道院樓霞》的七律,是這樣的: 琳宮琅闕擁青蒼,上有紅霞捧玉皇。 我欲學仙來此遊,可堪青夢在巖廊。"顯然,劉居榮將此詩的作者認為是明御史益陽劉憲了。

3.明參議江西餘干劉憲

只要網絡上存在劉憲的字符信息,附加其他條件,就能檢索到劉憲的相關內容。現在只檢索到了益陽劉憲的信息,是不是還有其他劉憲的信息不是以字符的形式存在呢,而是以圖像的形式存在呢?劉憲在通渭題八景詩,一定是與通渭有一種行管職責或其他淵源。在明朝,通渭縣屬陝西布政使隴右道鞏昌府轄,《鞏昌府志》、《甘肅通志》等方誌可能有關於劉憲的記載。於是,通過檢索電子文史資料來查找關於同名同姓劉憲的蛛絲馬跡,終於有了收穫。

劉憲身份甄析及其八景詩

康熙十二六年《鞏昌府志》卷十九官師志對劉憲的記載

在康熙二十六年《鞏昌府志卷之十九·官師表》(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本)"分守隴右道"一節中查到"劉憲,進士,江西餘干人"記載。在雍正《甘肅通志》亦查到"劉憲,江西餘干人"的記載。在明嘉靖胡纘宗撰《秦安縣誌》有"參議劉憲,江西餘干人"的記載。查到這三條記載,如撥雲見日般欣喜,這足以證明在明中期還有一名出生於江西餘干的劉憲。

劉憲身份甄析及其八景詩

同治十一年《餘干縣志》卷九選舉志一對劉憲的記載

劉憲身份甄析及其八景詩

同治十一年《餘干縣志》卷十選舉志二對劉憲的記載

百度得清同治十一年《餘干縣志》PDF電子文本,查到一系列關於餘干劉憲的志載。在卷九選舉志一"進士"一節中有"已醜成化五年張升榜:劉憲,字文綱,東隅人,詳'宦業'"的記載,在卷十選舉志二有"劉憲,成化五年進士,陝西參政,詳'宦業'"的記載,在卷十一《人物誌一·宦業》篇中有一篇劉憲傳記,全文如下:

劉憲,字文綱,東隅人。少頴敏,成化已醜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升文選郎中、陝西參議。時大飢,憲儲粟賑民,擢參政,為人凝重宏達,不攻訐人過失,以文學負時望,著述盛多,有《春秋胡傳序》行於世。

劉憲身份甄析及其八景詩

同治十一年《餘干縣志》卷十一人物誌劉憲傳記

除生卒年外,可以說較完整的記述了劉憲的生平,在該志卷十九藝文志四中還收載了劉憲《東山書院記》文一篇。

繼查《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十二,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三月五日實錄記載:"己巳升禮科都給事中李孟暘、福建布政司右參議葉萱、陝西左參議劉憲、廣平府知府王衡、保定府知府沈純寧、國府知府黎福俱為布政司左參政"。續查《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十二,弘治二年(1489)正月二十六日(丙戌日)實錄記載:"先是成化二十二年及二十(1487)三年冬,虜連入蘭州境,殺虜居民二百餘人……巡按御史呂璋、副使翁遂、陸珩,參議劉憲、高弼,參政馬震,僉事楊純等勘事遲違俱有罪……呂璋等各停俸三月,歐賢降敕切責,賈奭已致仕宥之"。根據益陽劉憲的生平記載,弘治元年至二年,益陽劉憲應在廣西御史臺任上,不可能在陝西布政司參議任上,弘治元年擢升和成化二十三年罰俸的應當是餘干劉憲。大明實錄與《餘干縣志》對餘干劉憲的記述完全吻合。

在明朝對地方實行布、按、都三司管理,起到相互協調製約的機制,布政使分管民政事務,參政、參議為布政使佐官,參政為正三品,參議為從四品,均分守各道。陝西布政司轄今陝西、甘肅、寧夏廣大地區,布政司下轄府、州、縣。從《鞏昌府志》和《甘肅通志》知,時劉憲分守隴右道。劉憲即是隴右道的守官,是隴右道各府州縣衙的上司,在隴右各府縣督巡政務再平常不過了。

劉憲在巡查通渭時,曾寫過一首五言詩《通渭道上》: "驅馳通渭境,地僻野風腥,人怯高底路,吾憐長短亭。霜削秋草緣,天畔晚山青,戾止分司夜,孤燈照獨醒。"此詩表明了劉憲在行往通渭道上的情景和感受,收載於《萬曆重修通渭縣誌》中,十分珍貴,鑿鑿證明題詩通渭八景的是餘干劉憲無誤。

4.明參議餘干劉憲的八景詩文

八景,是興起於北宋時期的一種景觀文化,遴選域內八處山川形盛與人文景觀,確定為地方八景,凝練最具景觀特色的四字雅句為其命名,各級官員和文人學士遊賞景觀後,或丹青作畫,或題詩賦詞。據載,八景起源於宋朝。在宋哲宗時,有員外郞宋迪以瀟湘風景為素材,畫了"平沙落雁"、"遠浦歸帆"、"洞庭秋月"、"瀟湘夜雨"、"山市晴嵐"、"江天暮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八幅山水畫,書法家米芾看後讚賞有加,題書詩詞於畫中,時人在長沙建"八景臺",將瀟湘八景圖陳列於臺上,供遊人觀賞。後來,南宋寧宗趙擴觀後對八景詩書畫產生濃厚興趣,也親筆題書八景組詩,瀟湘八景因此名揚天下,後世相繼效仿,經久不衰,以明朝為盛,現各州邑古八景大多數是明中期確定的,文人也將八景題詩作為詠詩必選題目。明嘉靖間,修志在各地興起,八景則為邑乘必記內容,文人學士所寫八景詩也就因入志而留傳了下來。

通渭古有"中林春曉"、"溫泉冬漲"、"華川芳草"、"玉狼屏跡"、"悠江夜月"、"錦雞循界"、"桃嶺紅霞"、"白塔晨煙"八景,可能確定並命名於明成化(1465)至弘治(1505)年間。時因通渭知縣所邀,也為編寫縣誌所需,或因政務巡察,劉憲欣遊通渭八景,併為每景題詩一首。三品行政大員,所題八景詩詞,自然就遴選入志了。劉憲八景題詩,可能收載於通渭第一部縣誌《弘治通渭縣誌》(成志於於弘治11年(1488)至弘治18年(1505),由太史康俊(字封山)主纂,已佚。)中,後志承載而行存於世。

下面列九首劉憲所題通渭八景詩文。

中林春曉

古木森森老翠嵬,巋然獨臥白雲堆。鶯兒啼破枝頭意,早帶江南春信來

溫泉冬漲

窮冬登覽獨踟躇,一勺中涵萬象殊。欲識源頭何處來,乾坤別自有紅爐。

華川芳草

春風綠遍華川崖,肯為王孫管別離。山雨一燈孤館夜,謝家清思夢中詩。

悠江夜月

秋滿悠江淨不流,半輪獨月夜迢迢。分明赤壁磯上景,更有何人吹洞簫。

水光月色照鴻蒙,影落山河混沌中。不夜幽江清到底,分明流動廣寒宮。

玉狼屏跡

玉狼山下玉狼遊,狼去山空春復秋。當道無聲山色淨,樵歌牧唱自悠悠。

錦雞循界

天門初啟錦雞飛,獨立峰頭露羽儀。介石不移人共識,任他風雨夜何其

桃嶺紅霞

避世秦民不可求,桃花依舊滿山頭。風薰卻遊人目,疑是紅霞散未收。

白塔晨煙

白石凌霄八九重,曉煙繚繞淡遠濃。隔溪應有早行者,認作擎天第一峰。

不但通渭留下了劉憲的足跡,而且劉憲的足跡踏遍隴右很多府州縣,留下了很多詩文。如在安定時有八景詩《青嵐凝翠》、《道院棲霞》等,在渭源有《樂閒莊記》。

劉憲身份甄析及其八景詩

定西新城詩道春秋廣場劉憲安定八景題詩《青嵐凝翠》

為創建文化新城,在定西新城關川河畔關川路天慶金域藍灣段修建了一處"詩道春秋"文化廣場,廣場東邊人造五座石山,石勒古詩五首,每古一首,成為靚麗的一首文化風景線,劉憲《青嵐凝翠》為其一碑矗位於正中,詩曰:"懸崖帶雨青猶淺,老樹藏煙翠欲流。試向絕巔雙送目,萬家禾黍望中收。"甄別清楚了劉憲的真實身份,在賞析和引用劉憲詩文時,不致於誤志誤標誤注,本正源清,才能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也有利於縣域文化的交流,如若認錯閭門豈不成笑話。

劉憲身份甄析及其八景詩
劉憲身份甄析及其八景詩

定西關川河路金域藍灣段詩道春秋文化廣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