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对人冷淡:所谓高情商,其实就是“做自己”

近期,作为《奇葩说》第六季导师的蔡康永,再一次通过荧屏回到了大众的视线里。

依然以他沉稳又不失水准的主持风格,给大众带来一场接一场,不需华丽辞藻修饰,却又富含人生道理的“主持秀”。

他曾7度主持金马奖颁奖典礼,主持的节目也多是收视率的保障。

凭借名人访谈节目《真情指数》获得了台湾电视金钟奖的他,更因《康熙来了》这档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获得了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主持人奖。

他也曾凭借《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等著作,成功入围了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前十。

身份百变,切换自如。都只因为他多年的坚持,“做自己”。

蔡康永对人冷淡:所谓高情商,其实就是“做自己”

01

蔡康永自小生活在一个充满老上海旧派氛围的家庭里,他的爸爸尤其喜欢宴客。

小时候他时常在为一件事情苦恼:为什么爸爸总是会把家中最好的东西给客人,比如是一只螃蟹。

蟹盖给别人了,蟹身也给别人了。那么剩下的蟹脚,对于他一个小孩子来说,就一点也不想吃了。

可是,爸爸从来没有告诉他为什么。只是教育他,客人最重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也养成了他“客人最重要”的习惯。

学电影专业的在学成之后,没有像他的同学一样去成为演员,去成为导演,而是选择了做主持人。

他说过:“我觉得,如果我很标榜自我,如果选了一个工作是凸显自我的话,我会拍出非常多我后悔的东西。

因为“客人最重要”这个习惯,凸显的并不是自我,而是对方。所以潜移默化下,他认为自己会拍出一些会让自己后悔,会让自己丢脸的东西出来。

成为主持人,却让他觉得相对的舒适许多。

每一次访谈,每一次节目,嘉宾就好比如是客人一般,只要保持着他“客人最重要”的习惯,那么一次成功的节目,一次成功的访谈自然是必然的结果。

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是他自小便有的一种特质。做自己,做一个适合的自己,必然是人生道路上最为舒适,也是最易获取成功的一条道理。

人每天都要应付林林总总的人,若是一直用伪装的面孔去面对,那么总有一天会累。除非你能坚持到,让一个面具不管戴多久都不认为是一种束缚的阶段。

所以,做自己,做最适合的那个自己,才是人活在世一个最好的生存状态。

蔡康永对人冷淡:所谓高情商,其实就是“做自己”

02

我们刚开始看《奇葩说》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蔡康永过于冷淡。

相对于高晓松的据理力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些人会认为他对于节目不太乐衷,也有人会觉得他讲话水平有限。

后来你会渐渐发现这是一套属于他自己的处世原则,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在他看来冷淡才是最高级的情商。

刚开始成为主持人的时候,他也有一种惯有的思想,便是学会倾听,懂得倾听。但后来他渐渐发现,为什么要一定要把倾听甚至迎合他人作为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30岁之前的他是那样的,30岁之后的他,做到冷淡。不去过多的迎合别人,而是更多的关注自己。

他说过:“一个人一味地热情,一定是盲目的。大部分时候是冷淡的,才能够对比出你对哪些事情、哪些人怀抱着极高的热情。”

蔡康永对人冷淡:所谓高情商,其实就是“做自己”

所以在《奇葩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他十分冷淡,但是依旧可以给我们带来煽情却又富含人生道理的观点。

在生活上,他也有一个习惯,便是无论何时身边都会带上一本书。这本书除了用来阅读,也可以作为掩饰他不想聊天的工具。

有些人似乎觉得这不近人情,也让人无法理解。可如果是身边的人有困难,有麻烦,你找他,他依旧会给予帮助。

所以,冷漠与冷淡并不相等,只是我们不应该被更多的温暖所绑住。

一天只有24小时,人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做许多事情,也不能像中央空调一样去四处送温暖。

所以,不妨跟蔡康永一样做个冷淡的自己,把温暖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03

2015年的10月16日,一档做了12年的节目——《康熙来了》,随着主持人蔡康永与小S的离开,预示着台湾综艺界一档曾经称之为重磅的节目的落幕,也是很多人青春回忆的散去。

当很多人还在惋惜,还在哀叹的同时,却发现蔡康永以另一种身份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便是导演。这是他做了三十多年的电影人,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也是他一直在说道想要寻找一些改变。

蔡康永对人冷淡:所谓高情商,其实就是“做自己”

日复一日的做着主持人,做着相同的事情,是个人都会厌倦。

所以,这时候便需要做一些改变。或许离开的《康熙来了》的那天,也就是他认为的那个适当的时候。

他说:“人生的梦想不必都在很早的时候实现,有一些留在人生的后半段实现好像会更有趣。”

有人问他,对于这次的改变是否会担心失败?

他并没有用“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来进行搪塞,而是出乎意料的说道“人们根本记不住你的失败。”

评价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不会被成功冲昏头脑,也不为失败之困所迷。

在他看来人都是需要知道改变的。如果一个人因为20年不变而被人称赞,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个该哭的事情。

人不能只知一成不变。

总有一天,单调的生活,枯燥的人生会让人厌倦。这时候唯有适当的改变,才能引领人生更加正确的方向,也才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蔡康永对人冷淡:所谓高情商,其实就是“做自己”

04

蔡康永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高情商的人。甚至很多人会向他请教如何做一个高情商的人。

在他看来,所谓的高情商,无非就是做自己。

他在自己书籍的签售会上,总是会在签名上附上“做自己”三个字,当作对于别人的激励。

是啊,生而为人,只要没有选择,随之而来的便是身不由己的痛苦。

所以,这时候要让自己活得自在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生。

这是你的人生,你不必去向任何人解释。

蔡康永对人冷淡:所谓高情商,其实就是“做自己”

英国政治家哈利法克斯曾在《杂感录》说这样说到:“一个懂得恰如其分地热爱自己的人,一定能恰如其分地做好其他一切事情。”

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蔡康永。

我们喊着做自己的同时,也不得不被家庭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工作的麻烦困扰着。想要做一个自在的自己的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唯有尽力吧,愿大家都能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自己。

就像他曾经说的:改变自己最后让自己符合自己的标准,那个是唯一可靠的事情。你不可能人生中遇到的每个人都符合你的标准。

人最后只能够要求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我是作者拾光君,感谢点赞和关注的你。

*点击阅读往期精选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