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州到北京》:北京作家海外求学工作后归国,指点写作秘笈

大家好,我是一个自媒体人的心理治愈系专栏作者若水,这是我们的第36次分享。今天继续分享《从加州到北京》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今天看完本书啦,还不太舍得,断续做了八个读书笔记,看好书就如同跟一个好朋友交谈那样,不舍得。



《从加州到北京》:北京作家海外求学工作后归国,指点写作秘笈


在这本书里,今天看到作者王葳和严歌苓的对话。她两同为在海外有一定名气的中国作家,惺惺相惜,并且家世背景差不多,都是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后来留洋,并持续写作。



两个人的对话作者实打实写出来了,觉得挺有意思。两人都提到了到海外后身处边缘文化的一种触动及由此带来的创作热情——很多故事和感触都是从这当中来的。


不同的是,王葳会更加看重心理学,在心理学的框架里去解读一些东西。从寻找素材来看,王葳习惯于到处旅行,寻找素材;而严则喜欢把自己关在屋里,闭门造车,当然,她偶尔也与朋友交谈,甚至到咖啡馆等倾听别人聊天,借此获得灵感。


严的文字比较唯美,带有深层思考,她的父亲曾建议她:不要这么理性,不然文字很可能让人望而生畏,并失去很多读者。不过严觉得不能迎合读者,她觉得自己的作品是艺术而不是娱乐。


《从加州到北京》:北京作家海外求学工作后归国,指点写作秘笈


​王葳则也不排斥市井街头语言,并且常常从中得到灵感,很喜欢运用类似京片子来写作。


作为旁观者,也是读者也是作者,我觉得知识分子层面的这些人,其实有义务用尽可能直白的语言介绍比较深奥的精神内涵,不是大白话,也不是很艰深,就是介乎两者之间比较好。当然,如果能用大白话讲出大家都爱看的故事和道理,那就很厉害,这要求这个人修为很高,并且文字功底还很不错,基本上就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了。


严歌苓也曾经为王葳文章写过序言,作为差十几岁的两位作家,严觉得:她们那一辈的人可能会过得更为压抑,会更加注重超我,有很多理想化和责任感甚至牺牲精神在里面。


然而,新新人类们则更多从本我到超我,不再压抑自己,而更多突显本我——然而这股劲太大,也让老一辈望而生畏。


当然,社会急剧变化,人的情感没有归属,很可能就会产生认同危机和自身价值或意义的质疑,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会诞生很多的作品,之前的作家如是,现在的作家如是。


这是严歌苓表达的意思,我自己理解的,也确实觉得很赞同,没有人能逃出她的时代,充分地融入时代,融入周围的人,有情感,才会有共鸣,也才会有鲜活的素材,源源不断。



《从加州到北京》:北京作家海外求学工作后归国,指点写作秘笈


由上面话题引申开去,我觉得内容创作者的创作,一定要有根基,比如你实打实地为家人、朋友为单位或者其他集体付出过,这才容易有感受、体会和题材,也才会带着情感,容易打动人。

所以,和人事物的互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这两天,在某平台写的东西多一些,并且经常是一些它们需要的比较短小的内容,开始觉得好玩,就是赚点碎银子,写得多了,突然发现,自己写长文章不再费劲,就把这些鲜活的小素材整理一下,我的长文章就有了,并且,还比较鲜活,并不无病呻吟。


这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就是创作一定要依托周围的群体,尽可能和一群人互动,这样才会有根,才有灵感的来源。


所以,根据因缘,融入一些事情,接触一些人,对于创作者来说,很有必要。并且也不要排斥短小的内容。您可以似乎无意识地把这些触动自己内心的小事情记录下来,相当于就是捕捉到了灵感的源头,很美妙,也谢谢这些带给我的领悟。



《从加州到北京》:北京作家海外求学工作后归国,指点写作秘笈


回到王葳在文末写的她为啥从国外又要回国。我觉得那个文章特别好。我想,是使命和责任感,让她回来。


她说自己常常想起唐朝,那个时代中国如此诗意,女人有相对的自由,长安也很国际化,那时候的中国人似乎比现在的我们自信。


王葳说,我们应该见人微笑,打个招呼,显得更加有礼貌。我们要说谢谢,甚至对那些踩了我们脚的人。

我们不把别人想得很坏,我们先把别人往好处想。希望我们能够放松,我们不激进、不仇恨、不官迷、不艳羡。

我们善待孩子,让他们天真玩耍,不给他们太多功利的寄托。我们有大国的平和的心态,我们诗意的栖居。


《从加州到北京》:北京作家海外求学工作后归国,指点写作秘笈


我觉得她讲得简直太好,心有戚戚焉,为此,我们都要去努力,淡然地,又是极其勤奋的、充满热情的。


结尾作者还刊载了国内记者采访她的英语学习方法的文章,简单地总结,王葳不提倡功利性地学英语,越着急,反而越学不好,并且只能学到皮毛,学不到精神,到最后也是不能够用英文写作的。


而反过来真正的好奇、热情和勤奋,就会让我们创造一切机会学好英语。而英语其实只是工具,而不是我们的目的……


至此,看这本书接近尾声,真的很好。看书真的像两个灵魂的相遇,觉得真的很荣幸,谢谢。

也谢谢您对本文的阅读。关于本书的其他七篇读书笔记,我发在以下专栏里。



夜深了,今天先写这些吧。谢谢您来。码字不易,也欢迎转发~


《从加州到北京》:北京作家海外求学工作后归国,指点写作秘笈



若水:自由撰稿人。北大社会学硕士、前报社头版编辑,11年媒体工作经验。七岁孩子的妈妈。


了解书的更多内容,请戳如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