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第一書記陳聰 把群眾的事放在心坎上

最美人間四月天。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更顯農時貴如金。在巴州區大茅坪鎮得陽村的田間地頭,村民趁著晴好天氣忙著除草、翻地、挖坑、施肥。

自擔任第一書記以來,陳聰堅持用情走訪農戶,用心服務群眾,用力謀劃發展。為把疫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陳聰和村“兩委”幹部積極組織動員群眾搶抓農時穩生產、保障就業促發展。

困難群眾的知心人

“多虧陳書記幫忙,我兒子才順利入了學。”在寧波務工的村民張甫良想讓兒子去寧波上學,卻因相關手續問題“卡了殼”,於是找到陳聰尋求幫助。瞭解情況後,陳聰立即前往區衛生健康局溝通協調,多方奔走為張甫良的兒子辦理好相關手續並寄往寧波,讓孩子順利入學。

群眾事無小事,把關乎群眾利益的事時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才能真正成為群眾的知心人。2017年3月,接到駐村擔任第一書記的任務後,陳聰第一時間趕到得陽村開展工作,和當地村社幹部一起入戶走訪,與村民拉家常、謀發展,把群眾的困難和期待一一記在心上。

駐村期間,陳聰走遍全村375戶農家院落,對村情民意瞭然於胸,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餘起;為村各類養殖戶代銷農副產品20餘次共12萬餘元;發動單位職工為貧困戶捐款7.5萬元;爭取交通建設資金100萬元,建成產業道2條共2.5公里;爭取財政專項資金2萬元,為龜田溝、小梁包兩處聚居點的群眾添置了健身設施。

脫貧致富的苦心人

在得陽村,記者看到連片的大棚裡,各種時令蔬菜長勢喜人。“陳書記鼓勵我回鄉創業,幫助我辦理小額貸款,流轉20畝土地發展大棚蔬菜,並請農技員指導種植,疫情期間幫我銷售了兩噸多大棚蔬菜。”曾經的貧困戶、如今的致富帶頭人張茂林信心十足,“以後我還要更加努力,不再戴‘窮帽子’。”

經過深入調查摸底,陳聰了解到當地群眾對脫貧致富充滿了渴望,但一直苦於沒有好路子。於是,他與村“兩委”班子成員認真梳理存在的問題,分析制約得陽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拿出具體辦法:

——因戶制策、因人設計,鼓勵村民發展小庭院、小加工、小禽園、小商店的“四小經濟”,確保戶均1畝庭院經濟、每戶掌握2至3個產業增收致富門路。

——圍繞優質糧油、品質果蔬、特色養殖三大產業發展重點,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帶領群眾新種植50畝枳殼,培育養豬大戶4家,實現年出欄生豬1200餘頭,帶動22戶52名貧困戶穩定增收。

——2018年10月,招引得陽村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辦養老院,每年不僅創造5萬餘元的集體收益,還給本村農戶提供了10多個崗位。

“我將繼續借助政協人才薈萃、聯繫廣泛的優勢,與村‘兩委’班子成員一道想辦法、出實招,做大做強產業,讓群眾日子越過越好。”陳聰表示。

組織建設的有心人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在駐村幫扶工作中,陳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推動建設一支帶領群眾致富奔康的班子隊伍。

以黨建為引領,認真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培養後備幹部2名,順利完成村委換屆,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名,發展黨員1名,支部戰鬥力明顯增強,戰鬥堡壘作用更加突出。

利用“農民夜校”“晏陽初講堂”“村史課堂”等平臺完成政策集中宣講12期,進貧困戶院落單獨宣講政策80多次,讓各類扶貧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推動政策實惠落到實處。

“陳書記來了以後,不僅給我們講解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還結合村‘兩委’的實際工作,開好組織生活會,找差距、補不足,有效提高了村‘兩委’的工作質量。”得陽村黨支部書記張孝華表示。

“人務實,勤勞動”“學技術,早致富”“與人交,講信義”……得陽村新村聚居點張貼著這樣的村規民約,“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村民的生活。此外,陳聰還積極協調各方籌措資金,幫助村裡完善文化活動室、衛生室、廣播站、電影放映室等,修建村史休閒廣場,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