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第一书记陈聪 把群众的事放在心坎上

最美人间四月天。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显农时贵如金。在巴州区大茅坪镇得阳村的田间地头,村民趁着晴好天气忙着除草、翻地、挖坑、施肥。

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陈聪坚持用情走访农户,用心服务群众,用力谋划发展。为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陈聪和村“两委”干部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抢抓农时稳生产、保障就业促发展。

困难群众的知心人

“多亏陈书记帮忙,我儿子才顺利入了学。”在宁波务工的村民张甫良想让儿子去宁波上学,却因相关手续问题“卡了壳”,于是找到陈聪寻求帮助。了解情况后,陈聪立即前往区卫生健康局沟通协调,多方奔走为张甫良的儿子办理好相关手续并寄往宁波,让孩子顺利入学。

群众事无小事,把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2017年3月,接到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任务后,陈聪第一时间赶到得阳村开展工作,和当地村社干部一起入户走访,与村民拉家常、谋发展,把群众的困难和期待一一记在心上。

驻村期间,陈聪走遍全村375户农家院落,对村情民意了然于胸,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为村各类养殖户代销农副产品20余次共12万余元;发动单位职工为贫困户捐款7.5万元;争取交通建设资金100万元,建成产业道2条共2.5公里;争取财政专项资金2万元,为龟田沟、小梁包两处聚居点的群众添置了健身设施。

脱贫致富的苦心人

在得阳村,记者看到连片的大棚里,各种时令蔬菜长势喜人。“陈书记鼓励我回乡创业,帮助我办理小额贷款,流转20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并请农技员指导种植,疫情期间帮我销售了两吨多大棚蔬菜。”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致富带头人张茂林信心十足,“以后我还要更加努力,不再戴‘穷帽子’。”

经过深入调查摸底,陈聪了解到当地群众对脱贫致富充满了渴望,但一直苦于没有好路子。于是,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得阳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拿出具体办法:

——因户制策、因人设计,鼓励村民发展小庭院、小加工、小禽园、小商店的“四小经济”,确保户均1亩庭院经济、每户掌握2至3个产业增收致富门路。

——围绕优质粮油、品质果蔬、特色养殖三大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领群众新种植50亩枳壳,培育养猪大户4家,实现年出栏生猪1200余头,带动22户52名贫困户稳定增收。

——2018年10月,招引得阳村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办养老院,每年不仅创造5万余元的集体收益,还给本村农户提供了10多个岗位。

“我将继续借助政协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想办法、出实招,做大做强产业,让群众日子越过越好。”陈聪表示。

组织建设的有心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驻村帮扶工作中,陈聪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推动建设一支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班子队伍。

以党建为引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培养后备干部2名,顺利完成村委换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发展党员1名,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突出。

利用“农民夜校”“晏阳初讲堂”“村史课堂”等平台完成政策集中宣讲12期,进贫困户院落单独宣讲政策80多次,让各类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推动政策实惠落到实处。

“陈书记来了以后,不仅给我们讲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还结合村‘两委’的实际工作,开好组织生活会,找差距、补不足,有效提高了村‘两委’的工作质量。”得阳村党支部书记张孝华表示。

“人务实,勤劳动”“学技术,早致富”“与人交,讲信义”……得阳村新村聚居点张贴着这样的村规民约,“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此外,陈聪还积极协调各方筹措资金,帮助村里完善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广播站、电影放映室等,修建村史休闲广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