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技术扶贫打造奉节“一村一品”太山奇景

“去年我家5亩多地里产了2吨多红心蜜柚,一共挣了4000多块钱。今年土里的肥已经施下去了,目前看来收成百分之百还能翻倍,我一直望着呢!”奉节县公平镇太山村村民刘长富,“365天都等着柚子树那几根树苗生长”,漫长的等待和精心的培育,终于迎来了2019年的首次收获。对于2020年红心蜜柚的收成,刘长富更是充满着期盼。

在太山村,家家户户都种有“脱贫树”,村民口中的“脱贫树”,除了刘长富种的红心蜜柚以外,还有板栗、脆李等。2017年以来,奉节县民政局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持续不断为太山村脱贫发展注入新动力,太山村的面貌日新月异。

贫困村高质量脱贫摘穷帽

太山村距离公平镇12公里,全村有846户2498人,曾是奉节县内响当当的贫困村。“当时整个村子交通极为不便,本来就是在大山里,又没有修好路,村民出行只能靠走泥路。生活上饮水也不方便,没有通自来水的情况下,村民都要挑水喝,既不卫生也很麻烦。最大的问题还是住房,许多村民没有钱盖房子,居住在条件很差的破旧危房里,安全隐患很大。”驻村第一书记邓相兵说起脱贫攻坚行动之前太山村,禁不住感慨现在:“变化太大了”。

2017年,驻村工作队协同太山村党支部着力强化产业振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脱贫致富,实行“双书记负责制”,驻村第一书记主抓脱贫攻坚,村党支部书记主抓党的建设,两者各负其责又协同配合,并建立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为贫困户出点子、找路子,急民所急,解民所需。目前,整个村子已经顺利实现全村高质量脱贫,公路修到了每家每户门前,做到了户户通自来水,年久失修的土房子也都完成了改造。贫困户104户354人仅有1户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08%以内。

用心、用情、用力,技术扶贫打造奉节“一村一品”太山奇景

(危房改造前)

用心、用情、用力,技术扶贫打造奉节“一村一品”太山奇景

(危房改造后)

技术+产业扶贫 打造太山奇景

太山村的产业扶贫,第一步就是从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开始。据了解,刘长富一家四口原先在太平村种植了多年脐橙,后来由于病虫害,基本没收成。后来,村里开始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建设红心蜜柚基地后,刘长富便转向红心蜜柚种植。

由于村民们从前没有种植红心蜜柚的经验,为此,太山村采取“民政局出资、引技+太山村培训、施技”模式,外引技术人员,每年根据产业需求和时节聘请专家进行现场教学。

2019年4月,经民政局协调,聘请奉节县脐橙产业中心专家黄涛江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村民红心蜜柚种植技术。从红心蜜柚的品种,到怎样施肥、施什么肥,再到怎样保存水分、怎样剪枝等知识,黄涛江一一为村民详细讲解。“去年黄专家来村里给我们上了三次‘大课’,通过这几次学习,我再也不用效率低的土方法施肥了,还把以前用的尿素肥换成了有机肥,柚子树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甜,我们是真心感谢黄专家和村里的帮助呀!”刘长富说道。

用心、用情、用力,技术扶贫打造奉节“一村一品”太山奇景

(黄涛江向村民讲解蜜柚种植技术)

据悉,太山村的320亩红心蜜柚地去年总产量超过了320吨,收益达到250万元以上。“这么大的产量,一开始也担心销路问题。村里一边通过引进水果批发商、帮助村民自产自销等传统方式销售,一边寻找新销路。后来我们发现这两年电商助农很火热,我们就开始与阿里巴巴等电商签约,加入助农活动,果然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原来咱们的水果不止能卖给周边地区,还能卖到几百公里外呢。”邓相兵说。

用心、用情、用力,技术扶贫打造奉节“一村一品”太山奇景

(村民采摘蜜柚)

“产业发展要搞出特色,不能跟风,要因地制宜,要用技术服务产业,以产业发展突破创新”,这是太山村产业发展之初就定下的原则。截至目前,太山村已经在低山区发展种植板栗120亩、红心蜜柚320亩,今年初的疫情期间更是毫不松懈,在中高山区发展了500多亩脆李,打造出了“一村一品产业园,一户一亩高产田”的太山奇景。

用心、用情、用力,技术扶贫打造奉节“一村一品”太山奇景

(技术员现场指导村民种植) 入股分红 村民不费劳力也增收

此外,县民政局还引导太山村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产业发展协会,建立起了“村集体经济统筹+龙头公司兜底+农户管护自主”的经营模式。“我们与市场前景好、效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龙头公司和农户合作,以注入股金的形式帮助村民取得稳定的分红收入。”驻村第一书记邓相兵介绍到。

2019年太平村筹措集体资金40万元,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决定,分别投入鑫炜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公平镇浸塘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入股分红。2019年底,已经对全村入股村民进行了利益分红。

“不用费劳力就能增收,村民们收到钱都很开心,一直问我明年还能不能入股呢!”邓相兵说,这样的合作不但村民喜欢,还能帮助企业扩大生产,撬动发展特色产业,企业也非常支持。

一对一帮扶 用心用情用力

为了做到“扶真贫、真扶贫”,2017年以来,太山村建立起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用“一对一帮扶”的形式为贫困户出点子、找路子,倾听帮扶对象诉求,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张安琼是太山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帮扶责任人,由她帮扶的村民唐文术一家,一直是太山村的“老大难”贫困户。据了解,这个四口之家里,唐文术身体弱,又没什么文化,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妻子王尊美的视力为一级残疾,离不得人照顾;小儿子唐鑫正在上小学;女儿唐小燕刚上初中,却怎么劝都不愿意去学校。

有每个月1400元的低保兜底,唐文术一家的吃穿还能维持,但不愿意上学的唐小燕却让张安琼头痛不已。请送学上门的老师教育、请她最好的同学劝导、无数次上门劝说,张安琼都无功而返,直到某次上门慰问的张安琼看到唐小燕小心翼翼地扶着视力残疾的妈妈说:“前面有一条沟,你慢点。”张安琼才明白这个懂事的孩子生下来就不得不承受的负担。

明白了唐小燕不愿上学的真正原因后,张安琼帮唐文术找到一个在附近建筑公司做模板工的工作,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妻子,还请村医每过半个月去家里给王尊美和唐文术巡诊。看到妈妈有人照顾了,唐小燕也终于安心上学了。

直到现在,唐文术一家通过努力已经成功脱贫并且还清了多年前为盖房子借的贷款后,张安琼仍然与他们保持着联系。张安琼说:“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有荣幸去帮扶别人,就要尽量做好。只要用心、用情、用力,‘老大难’其实也不难。”

上游新闻记者:戴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