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创业的源泉,保持初心享受当下

来源:e代理(id:iedaili)

分享嘉宾:钟薛高创始人兼CEO 林盛

趁早创始人兼CEO 王潇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CEOTALK回顾 | 快乐是创业的源泉,保持初心享受当下

创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于不同创始人而言,他们内心追求的东西都不一样,节制自律或是听从欲望,只要能找到一个最喜欢的方式,做到极致即可。


“经纬出行”与“三朵云计划”携手推出了“CEOTALK”系列,围绕创业中的快乐与焦虑,我们邀请到了“钟薛高”创始人兼CEO林盛先生与“趁早”创始人兼CEO王潇女士。两位创始人达成这样的共识:快乐是创业的源泉,当享乐当下和计划未来达到50%比例的平衡,是最快乐的时刻。


首先让我们回顾本次两位嘉宾的精彩观点。


本期金句赏析


  • 现今决定商品价格的要么是成本,要么是用户接受度,这其实是误区。中国非常多的领域里决定产品价格的其实是中间商,比如渠道,他们需要什么利润,才是核心点。渠道会做成一个过滤网,过滤掉低于预期的产品,造成一个水涨船高的现象。
  • 时间管理,不仅仅是时间管理本身,而是目标与价值观的追溯,每个人想要达成的目的有大有小,都有方法论把它做到,“趁早”就有一个大的框架。
  • 融资的过程中,会遇到与很多与投资人价值观的冲撞。我们要对自己的企业有信心,知道自己产品的产品价值与商业价值,前进道路通过自己的操作去印证。但是投资人也会有很厉害的观点和非常有洞察力的建议,经过分析之后决定是否要执行。


品牌名字的由来


王潇:趁早最早的用户都来自于我的读者,在于用户对理念的认同。趁早的核心就是生命在于知道,更在于行动。


林盛:首先,“钟薛高”不是三个老板姓钟、姓薛、姓高。雪糕是品类名,无法注册。随着商标越来越严,中国的“中”字也没法注册。但是因为市面上的中高端品牌都是国外的,我们就想做中国雪糕,在传统行业做不一样的产品。因此,这三个中国姓氏,代表地道的中国身份,算是自勉。


焦虑与低迷期


林盛:首先,疫情持续下去,对供应链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产品的很多原料,来自13个国家,共有四五十种原料,都是海外进口的,而且很多比较小众。主要来源是欧洲、澳洲,但是欧洲疫情不乐观,我们现在已经不计成本地空运原料。但是如果他们迟迟没法复工,影响很大。另外,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往前走,我会担忧下一坑在哪里,这是一个长期矛盾。


王潇:我们的业务分为两部分。去年我们花了一整年时间开发了新业务,有一个“趁早行动”的微信小程序,本来是帮助用户用各种方法管理时间。今年变成了用各种方法引导用户消费时间、度过时间,疫情下业务增长很快,大家有大量的时间,尤其最受欢迎的“线上健身”。而另一个业务是内容和工具性的线下业务,是把人们聚集到一起,根据书本、笔记本来定目标记下每天的生活,这就涉及到供应链、物流、仓储,这些环节基本停滞了。因此,于我们而言,第一季度很分裂,经历了一部分业务的低迷,又经历一部分业务的增长,很矛盾。用户需求和供应链产生巨大矛盾。


“钟薛高”真的贵吗?


林盛:钟薛高这个贵是否为真的贵,这是一个定义的问题。性价比这句话是没底线的,总能找到更便宜的去比。我们要关注用户是否真的只需要性价比,然后我们会发现用户有两面性,有些方面省吃俭用,有些方面落落大方。钟薛高不见得算是贵的东西,麦当劳和和路雪刚进中国的时候都被认为是天价的。这些巨头公司进入市场前会有缜密的研究,按他们的研究,如果中国当时的消费水平是2毛,就应该推出3毛,最多4毛的东西迎合市场。但他们都没有这么做,都是原价进来的,他们对事情的判断不是静态的看法,看的是十年后这个市场会怎样,以10年为坐标,为锚点。我们今天在看待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会以现在为锚点,这是有偏差的。随着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大家开始会觉得和路雪是性价比高的。我们考虑的是给用户提供的是否物有所值,我们也不是基于眼前这件事,而是基于5年、10年倒推看这件事,我认为最多3年,大家会认为钟薛高是正常价格的中端产品。今天决定一个商品价格的要么是成本,要么是用户接受度。这其实是误区,中国非常多的领域里决定产品价格的其实是中间的管道段,比如渠道,渠道需要什么利润,这是一个核心点。渠道会做成一个过滤网,过滤掉低于预期的产品,造成一个水涨船高的现象。2018年的时候,大家觉得你非常贵;2019年,开始有一些声音认为你只是小贵;2020年,声音又变了,当市场上的选择都变成6块8块,钟薛高就显得没这么贵了。而且从我们的大数据来看,销售占比中三四五线城市能达到40%多,接近50%。我们的复购率也是全网最高的,不要低估三四线城市的购买力,可能他们的房子便宜,但生活水平一点都不差。


获得快乐的方式


王潇:一路走来,我寻找过很多快乐的方式。很多快乐维持的时间很短暂,而我们为了不停达到预期值,沸点会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断追求相似的东西,有的快乐就像西西弗推着石头上山,每次要再高一点才会更快乐。有的快乐并不相似,一旦进入,快乐就会重现。快乐有的来自多巴胺,有的来自内啡肽。关于吃的快乐是最容易理解的,比如饮食男女。在趁早刚开始创立的时候大家很质疑我们的理念,都认为懒和馋的生意会大行其道。但其实,大家追求的快乐是有层次的,饮食男女之上必有一层是因为我们想超越、想进步、想尝试。于我,关于快乐我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正确答案,二三十岁的时候我觉得人应该努力,人也应该玩,我觉得我都应该做到,那时候我没找到正确答案,最痛苦的事情是我要想清楚一天要花多少时间去玩耍,去获得当下即时的快乐,还要考虑一天要花多少时间去努力、计划、学习,为了未来得到延迟满足。这个比重很难把握,以至于最终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四十岁的时候,我想通了,当年这么努力就是为了现在享受这个成果,已经有足够长的延迟满足。津巴多时间观给了个正确答案,一个人应该用50%和50%的比例分别去做享乐当下和计划未来,他是最快乐的。快乐来自于我终于有办法、有理念、有能力用一半的生命享受当下,另一半的生命计划未来,可以同时搞定。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这个分配的比例值要不断波动,年轻的时候应该越加强延迟满足的东西。很多享乐当下的快乐是与年龄成正比的。二十岁的快乐到四十岁可能会有点偏差。因此,快乐来自于有能力、有办法知觉我在单位时间干什么,把时间合理调配起来,得到一个丰富的人生。


林盛:人最大的快乐是你想干嘛和你可以干嘛。人的痛苦来自内心的汹涌雀跃和现实的悲催无力,这两个产生矛盾的时候很可怕。


当初心遇到资本需求的冲突


林盛:这是一个性格的问题,永远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看法和别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大家都是主观性地在看,很多意见要去听,听完了要想,想完了要去分析,分析明白了就听,不明白就按自己的来。最核心的点在于,这有点像是一起养了个孩子,创业者是父母,投资机构、资本类似于孩子的保姆、老师。父母带孩子的时候,是要听到专业意见的,但对于自己的孩子到底适合什么,取决于自己,是否执行完全取决于自己。从我的角度,一旦认为这是对的,那就去做,哪怕用延迟满足的方法,也要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做出来。创业本身是个很苦的事,如果内心最后坚持的快乐都被剥夺了,那就不用继续了。

王潇:2015年我们融资过一次,融资的过程中,与很多投资人的价值观结构会有冲撞。对一些概念肯定有人认同,有人不认同。不认同的人,一种是不认可我们的商业模式,一种是不认可创始人。但是没关系,你很清楚你是个体,创始人要有文化自信,你的自信不来自于任何标签,你知道自己的产品是什么,知道它的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在前进道路通过自己的操作印证这一切。其实如果他们真正懂得你做的是什么,他们一定会支持。对于我们这些创始人痕迹很重的公司,创始人的节奏、直觉还是最准确的,要相信。投资人是会有很厉害的观点,非常有洞察力的建议,要与他们先聊,了解他们的思维结构,达成很多共识之后,先有战略投资,战术上可以有摇摆,但是大方向一定是认同的,大方向不认同那战术也没有意义。


林盛:自己不要把自己关起来,也不要把所有时间花在听别人说什么。首先要听自己说什么,再听其他人的意见,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多了解别人怎么失败的而不是怎样成功的,成功很难复制,为何失败是大同小异的。另一点,有实操经验的投资人,他们对钱的认知比你强,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更好达成收入、规模、利润,但不一定能达到你心中美好的东西,要追求一个平衡。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林盛:本质来讲,我很难形成完美的平衡,陪家人的时间非常少。但无论如何都会有补偿心理,因此每年或者每一段时间,我会抽出一两天时间完完整整和家人一起待着。这一点上我很分身乏术,做的远远不好。疫情期间反而比较开心,完整与家里人待了两个月。

王潇:很多创始人不是一开始就创业的,可能有了家庭后再创业。家庭的时间调配就变了,家人有一个不接受的过程。我不太一样,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创业,然后才认识人生伴侣,他对我的设定就是我就是时间少的人,这是一个先天的认知。我的愧疚心比较少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妈是事业型女性,从小就不怎么见到,我的认知里大家的妈妈都是这样的。现在我女儿也是认为妈妈就是会经常出差的,她接受了这个认知。2018年下半年的时候,我每一个周末都不在家,那段时间马不停蹄地工作,心里很空。平衡首先要过自己那关,现在我算是基本找到了。其实不存在平衡两个字,在于单位时间里你选择做什么,回过头看两端各是多少。


林盛:你以为你在替你的家人负重前行,实际上是你的家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们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这么去忙,这么不陪家人,本质是因为你的家人足够好,而不是我们对不对。得认清这个本质,我们不能因为家人足够好,就觉得我们做的是对的。


王潇:创业者还要有个特别清醒的认识,创业是个非常自私的需求。为了心中的自由、快乐、梦想,你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这并不是你家人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