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都昌脫貧摘帽 特色方法值得學習

修水縣

十三五以來,修水縣聚力抓好四個環節推進落實“五個一批”,標本兼治,實現高質量脫貧。走近修水縣黃溪村,3000畝高標準打造的產業基地環繞別墅式新村,一派生機盎然。通過精準定位壯大產業,幾年時間,這裡從落後村變先進村,村集體年收入40多萬元,全村銀行存款突破1億元,人均收入2萬多元。

修水、都昌脱贫摘帽 特色方法值得学习

【修水縣馬坳鎮黃溪村黨總支書記 徐萬年】老百姓不脫貧心不甘,老百姓不致富,我們心不安,作為基層幹部,我們的想法是這樣的,黨的好政策怎麼落地,就靠我們基層幹部,所有的老百姓過得非常幸福美滿,這是我們的最大目標。

黃溪是修水縣實現高質量脫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修水縣立足找準貧困根源、完善政策體系、強化精準施策、全程跟蹤問效四個環節,落實落細“五個一批”脫貧舉措,全縣88710名建檔立卡對象,已有84609人脫貧,13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修水是山區大縣,針對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貧困地區群眾,分批有序實施縣鄉村“三級梯度”安置。大椿鄉九曲村村民葉友娥不僅通過易地搬遷政策住進了縣城的安置小區,還順利在小區內的扶貧車間找到了工作,挪了窮窩,成功脫貧。

【修水縣大椿鄉九曲村移民戶 葉友娥】現在小學中學就在旁邊,醫院、超市在小區裡面就有,而且我到這裡上班一兩分鐘就到了,一個月也有2000多塊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修水縣已有2746戶10370名建檔立卡對象像葉友娥一樣通過易地搬遷後續產業就業幫扶實現了穩定脫貧。修水立足實際,鼓勵貧困群眾發展茶葉、蠶桑等週期較長、長期受益的傳統優勢產業,又兼顧發展菊花、中藥材、畜牧養殖等投資少、見效快的短平快產業。近四年,全縣投入產業扶貧資金4.46億元,貧困戶中有1.3萬戶5.5萬人增收受益,貧困勞動力有3.4萬人實現就業。

【修水縣委書記 孫朝輝】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嚴格落實“四不摘”的要求,把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同時大力推進,進一步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動群眾增收致富,從而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的成果,努力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

都昌縣

都昌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全縣頭等大事,盡銳出戰,以“繡花”功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書寫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合格答卷。在官橋村千畝中藥材基地,數十名村民正在為枳殼(讀音為ZHI-JIAO)剪枝、鋪膜、套種皇菊。彭焱秋是官橋村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不等不靠,通過土地流轉、從事力所能盡的勞動在基地入股,年均增收近2萬元。

【都昌縣春橋鄉官橋村村民 彭焱秋】我自己一年可能有1萬8千塊錢,一個月也能做20多個工,60元一天。

都昌縣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夯實基礎等方面強化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長效之策,多措並舉壯大產業“樹品牌”,主攻“兩茶一水”特色產業。2019年種植茶葉3.15萬畝、油茶4萬畝,國家地理證明商標“都昌鄱湖小龍蝦”養殖面積12.2萬畝,養殖面積、產量和產值均在全省前列。

都昌縣還積極穩崗就業“搭平臺”,通過創建扶貧車間、開發就業扶貧專崗、組織技能培訓、鼓勵外出務工、開展用工對接服務、引導能人創業帶動等六大就業平臺,促進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2017年至2019年,全縣就業扶貧受益貧困群眾2.5萬餘人,落實各項補貼1600餘萬元。

住房保障“建金窩”。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新建重建、加固修繕等舉措,2017年以來共完成5639戶危房改造,發放補助資金近1.05億元。

教育保障“斬鏈條”。落實控輟保學、送教上門、政策資助、改善辦學等舉措,2017年至2019年,共發放各類貧困生資助金7200餘萬元,惠及貧困學生12萬餘人次。

醫療保障“織密網”。織好健康教育、基層衛生、家庭醫生服務、保障投入、貧困慢性病服務“五張網”,全縣“四道保障線”累計補償62886人次、4.8億餘元。

社會保障“兜底線”。加大低保動態管理、貧困殘疾人員服務力度,農村低保、特困人員全部應保盡保、應兜盡兜,截止2019年12月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社會保障兜底保障對象23046人。

此外,全縣共投入村莊整治資金8.22億元,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投入5200餘萬元用於貧困村改水和鄉鎮水廠供水能力提升,安全飲水保障率達到100%。至2019年底,全縣所有貧困村全部退出,14929戶59105人擺脫貧困,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6.9%降至0.66%。

【都昌縣扶貧辦副主任 向新平】都昌縣在下一步的脫貧攻堅鞏固提升中,做實產業扶貧,大力發展“茶葉、油茶、小龍蝦”等主導產業。做優消費扶貧,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做穩就業扶貧,吸納更多貧困戶就近就業。(來源:九江新聞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