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3個貧困縣今年將「摘帽」,2020年貧困村全部脫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侯夢菲 攝影 許俊文

河南33个贫困县今年将“摘帽”,2020年贫困村全部脱贫

2020年,中國將實現全面小康。在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省委省政府發佈《河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簡稱《三年行動計劃》),為河南的脫貧攻堅工作繪製藍圖。

9月14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截止到2017年,全省已實現577.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5514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到2020年,全省將實現貧困村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記者會上,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透露:我省將建立對率先脫貧群眾的正向激勵機制,除低保金、養老金外,對貧困戶一律不再直接發錢發物。

【數據】目前,我省還有221.4萬農村貧困人口

省扶貧辦主任史秉銳介紹,《三年行動計劃》是指導河南省今後三年脫貧攻堅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吹響了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集中總攻號角。

他說,2013年至2017年,全省共實現577.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5514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國定貧困縣蘭考縣、滑縣、新縣、沈丘縣、新蔡縣和省定貧困縣舞陽縣脫貧摘帽;全省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底的9.28%降低到2017年底的2.57%;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6年高於全省農村平均水平,2017年達到10789元,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

由於貧困人口的基數大、貧困群眾分佈廣,河南仍然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全省未脫貧摘帽的還有47個貧困縣,其中,國定貧困縣33個(包括22個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11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省定貧困縣14個;還有3723個貧困村、221.4萬農村貧困人口,貧困人口總量居全國第4位。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和無勞動能力者佔比較高,這些都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

【目標】今年全省33個貧困縣“摘帽”,2020年貧困村全部脫貧

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了我省脫貧總體目標和年度目標。

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村全部達到脫貧標準、退出貧困序列,貧困縣全部摘帽。實現貧困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年度目標是:2018年,全省實現11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2365個貧困村脫貧、19個國定貧困縣和14個省定貧困縣摘帽,完成6.29萬農村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任務;2019年,全省實現75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1080個貧困村脫貧、14個國定貧困縣摘帽,完成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設施建設,搬遷群眾全部入住新居;2020年,全省實現36.4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278個貧困村脫貧,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任務】今後三年,重點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

確定目標後,《三年行動規劃》也明確了我省重點攻堅的主要任務。

史秉銳說,組織重點攻堅方面要做到“兩聚焦一注重”:“兩聚焦”,一是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針對盧氏縣、嵩縣、淅川縣、臺前縣4個深度貧困縣和1235個深度貧困村,整合創新扶持政策,引導資源要素傾斜;二是聚焦特殊貧困群體。針對貧困老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貧困群體,加快建立綜合性保障體系。“一注重”,即注重脫貧任務較重的縣(市、區),加大資金、項目、政策等支持力度。

在實施精準幫扶方面,提出要組織開展“四六四”重大專項工作:一是圍繞促進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著力打好產業扶貧、就業創業扶貧、生態扶貧、金融扶貧“四場硬仗”。二是圍繞提升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大力開展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扶貧助殘、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清零、扶貧扶志“六大行動”。三是圍繞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交通扶貧、水利扶貧、電網升級和網絡扶貧、環境整治“四項工程”。

【創新】率先脫貧有獎勵,不履行贍養義務列入幫扶領域“黑名單”

記者會上,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也搶到了一個提問機會:近年來,大多數貧困群眾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通過自身努力實現了脫貧。但也存在部分群眾爭當貧困戶,甚至達到脫貧條件也不願意脫貧等現象。《三年行動計劃》是否有相應措施解決這個難題?

“總體來看,經過近幾年脫貧攻堅,廣大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很高。”省扶貧辦副主任盧東林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但由於貧困戶享受的很多優惠政策都是“真金白銀”,少數群眾就有了依賴思想,“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

盧東林說,扶貧政策決不能養懶漢,為此,《三年行動計劃》強調要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強化脫貧光榮導向。他說,前一段,省裡已經專門制定印發了《河南省扶貧扶志行動方案》,將通過加強教育引導、加強政策引導、加強文化扶貧、加強典型引導等四個方面,解決這個問題。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我省將改進扶貧方式,建立對率先脫貧群眾的正向激勵機制,更多地採取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助、開發公益崗位等方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倡導多勞多得、勤勞致富。

“明確規定除低保金、養老金外,對貧困戶一律不再直接發錢發物。”盧東林說,同時,明確把扶貧領域誠信納入行業信用監管體系,將不履行贍養義務、虛報冒領扶貧資金、嚴重違反公序良俗等行為人列入失信人員名單,加大懲戒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