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採山貨

何為山貨?生長在山上,野生的,沒經過人工培養,養殖的可食用的動植物,稱為山貨。

近些年不知什麼原因,我特別喜歡採些野山貨。可能是隨著年歲的增長,做不了過重的體力勞動的原因吧。隨著閒暇時間的增多,個人不知不覺的對採山貨上了癮。

我發現人們都非常喜歡各類的山貨,原因可能是,山貨在生長中沒受到任何汙染,是無公害的食品。每種山貨都各有不同的特殊味道。特別是居住在城裡的人,他們吃到人們種植,養殖的農產品都不覺得為奇。而吃到應季的山貨,覺得享受了最佳食品,很受益。

這不廣是這些山貨,無汙染,無公害,味道特殊。還與我們不常食用這些野生食品有關。記得小時候人們口糧不夠吃時,才上山採點山野菜充飢,那時也沒覺得它怎麼好吃,現在到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因此每到一個時節都有很多人到山上去採野山貨。

今年年初就做好了準備,到應季時採些山貨備起來,等家裡來了貴客時,讓他們享用這些稀有植物。力爭做到比往年多弄點,讓他們都吃個夠,省著見面時說這也沒吃夠,那也沒吃足。

我們這裡人們主要採些植物類野山貨。動物類的山貨是不準狩獵的。他受到法律的保護,所以人們都不捕殺野生動物。

今年春季因家裡裝修房屋,活太多。山野菜採集的比往年少很多,有一種山野菜沒采多少,感到很可惜,它叫“苦了芽”。剛出土時是一拃多長,全株可食用,用開水焯一下蘸農家的笨醬,再吃一口事先準備好的粗糧水飯,那感覺是開始嘴裡有點兒清香的苦,接著又轉為清爽的甜,這種食物是誰吃了,都吃不夠,特別是剛採的新鮮味道特別好吃。

到了夏季,家活兒也忙了差不多了。全身心的備戰採蘑菇的盛產期,進入秋季,整天投入到讓我日夜盼望的蘑菇旺盛期,天天都去幾趟山菜集我家鄉的特產蘑菇。並結合網友關於我們國家各地的特產蘑菇文章,進行深入細緻的收集和研究。

通過多篇文章的閱讀和視頻的觀看,認知了最受人喜愛的幾種蘑菇,特別是松樹類蘑菇的生長條件和種類是我以前根本不知道的。

今天通過網絡的學習才對他有了新的認識,松蘑的菌得經過鬆樹下面的土壤,樹根,莖杆,樹枝,葉的循環,需五六年的時間才能產生松蘑。而且出土後48小時之內,不採就失去了松蘑特有的營養成分。

也就是說菌傘展開後,孢子落地就失去了蘑菇的各種酸類,原來哪知道這些,總認為蘑菇越大越好。

有了這方面的認識,上幾天特意採了幾個沒開傘的松蘑,進行了鮮蘑菇品嚐。吃起來確實比以前吃幹品好吃,香。怪不得那些年,年年採著松蘑晾曬時的氣味兒是特別的香,而到吃時總覺得沒有晾曬時那麼香,營養可能這時跑了一部分。

在這裡感謝頭條給我們建立這麼好的平臺,讓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感謝網友為我們寫出那麼多,那麼好的文章。

採山貨是一種癮,上山雖然很辛苦,人一旦上了癮,再苦都能克服,因為有收穫感,有新鮮感。

他和玩麻將的癮是一樣的。玩麻將抓了個大滿貫,贏了不少錢和採了一筐山貨,心情是一樣的。採山貨雖然辛苦勞累,但能接近自然,使人的身體得到了鍛鍊。

採山貨也有不如人意的場面,像經常見到人人都特別煩的蛇。它沒受到人的傷害,它也不傷害人。但誰也不願遇到它。我看到它的彎彎曲曲身體,心裡就感覺特別的噁心,有一種想吐還吐不出來的感覺。

上幾天上山採蘑菇就有這麼個場面,讓我的腦海裡難以忘掉那個醜陋的爬行動物。

在一天早晨上山採蘑菇時,和往天一樣進入了茂密的松樹林裡,樹比較小相當密集。得彎著腰,低著頭才能一步一步的前行,進入樹林子中間後,眼前的一棵小松樹距離地面一人高的枝杈上。成手掌形的幾根樹枝上面平臥著盤了一圈多的一條烏蛇,當我看到他時是近在咫尺。嚇得我是渾身發麻,心裡感覺特別噁心。過了幾秒鐘後,我緩過神來,後退了幾步,快步的離開了此地,從此再也不會接近此地。

我這個人什麼都不怕,就怕軟體動物和蛇類。每當我見到一次蛇,再經過此地,多少年都得繞著走。心裡也知道,他不會在那裡長久,但就是忘不了。這次從樹上見到蛇還是第一次。分析原因可能是昨晚下了一夜的雨,蛇寧可被雨水淋著,也不想讓水泡著,若不它不會上樹的。

我家鄉的山林近幾年受著《森林法》的保護,生態發展比以前好多了,各種山菜,菌類是什麼都有事,不過因海拔高度在800米左右,沒有云南的香格里拉,吉林東部的長白山地區和黑龍江部分地區的海拔高度在3000米左右那麼高,所以有些特產蘑菇不如那裡。產的那麼多,那麼好,品種那麼全。像猴頭蘑茹真叫我眼饞。

我想再過幾年,隨著城鎮化的進展,農村的人口在不斷的減少。更有利於森林的成長。各種動,植物會不斷的增多,人們合理的利用這些野生資源。才能見到“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這樣和諧的原生時代。

那時該有多好,什麼山貨都取之不盡,用之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