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采山货

何为山货?生长在山上,野生的,没经过人工培养,养殖的可食用的动植物,称为山货。

近些年不知什么原因,我特别喜欢采些野山货。可能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做不了过重的体力劳动的原因吧。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个人不知不觉的对采山货上了瘾。

我发现人们都非常喜欢各类的山货,原因可能是,山货在生长中没受到任何污染,是无公害的食品。每种山货都各有不同的特殊味道。特别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他们吃到人们种植,养殖的农产品都不觉得为奇。而吃到应季的山货,觉得享受了最佳食品,很受益。

这不广是这些山货,无污染,无公害,味道特殊。还与我们不常食用这些野生食品有关。记得小时候人们口粮不够吃时,才上山采点山野菜充饥,那时也没觉得它怎么好吃,现在到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因此每到一个时节都有很多人到山上去采野山货。

今年年初就做好了准备,到应季时采些山货备起来,等家里来了贵客时,让他们享用这些稀有植物。力争做到比往年多弄点,让他们都吃个够,省着见面时说这也没吃够,那也没吃足。

我们这里人们主要采些植物类野山货。动物类的山货是不准狩猎的。他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人们都不捕杀野生动物。

今年春季因家里装修房屋,活太多。山野菜采集的比往年少很多,有一种山野菜没采多少,感到很可惜,它叫“苦了芽”。刚出土时是一拃多长,全株可食用,用开水焯一下蘸农家的笨酱,再吃一口事先准备好的粗粮水饭,那感觉是开始嘴里有点儿清香的苦,接着又转为清爽的甜,这种食物是谁吃了,都吃不够,特别是刚采的新鲜味道特别好吃。

到了夏季,家活儿也忙了差不多了。全身心的备战采蘑菇的盛产期,进入秋季,整天投入到让我日夜盼望的蘑菇旺盛期,天天都去几趟山菜集我家乡的特产蘑菇。并结合网友关于我们国家各地的特产蘑菇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收集和研究。

通过多篇文章的阅读和视频的观看,认知了最受人喜爱的几种蘑菇,特别是松树类蘑菇的生长条件和种类是我以前根本不知道的。

今天通过网络的学习才对他有了新的认识,松蘑的菌得经过松树下面的土壤,树根,茎杆,树枝,叶的循环,需五六年的时间才能产生松蘑。而且出土后48小时之内,不采就失去了松蘑特有的营养成分。

也就是说菌伞展开后,孢子落地就失去了蘑菇的各种酸类,原来哪知道这些,总认为蘑菇越大越好。

有了这方面的认识,上几天特意采了几个没开伞的松蘑,进行了鲜蘑菇品尝。吃起来确实比以前吃干品好吃,香。怪不得那些年,年年采着松蘑晾晒时的气味儿是特别的香,而到吃时总觉得没有晾晒时那么香,营养可能这时跑了一部分。

在这里感谢头条给我们建立这么好的平台,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感谢网友为我们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文章。

采山货是一种瘾,上山虽然很辛苦,人一旦上了瘾,再苦都能克服,因为有收获感,有新鲜感。

他和玩麻将的瘾是一样的。玩麻将抓了个大满贯,赢了不少钱和采了一筐山货,心情是一样的。采山货虽然辛苦劳累,但能接近自然,使人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采山货也有不如人意的场面,像经常见到人人都特别烦的蛇。它没受到人的伤害,它也不伤害人。但谁也不愿遇到它。我看到它的弯弯曲曲身体,心里就感觉特别的恶心,有一种想吐还吐不出来的感觉。

上几天上山采蘑菇就有这么个场面,让我的脑海里难以忘掉那个丑陋的爬行动物。

在一天早晨上山采蘑菇时,和往天一样进入了茂密的松树林里,树比较小相当密集。得弯着腰,低着头才能一步一步的前行,进入树林子中间后,眼前的一棵小松树距离地面一人高的枝杈上。成手掌形的几根树枝上面平卧着盘了一圈多的一条乌蛇,当我看到他时是近在咫尺。吓得我是浑身发麻,心里感觉特别恶心。过了几秒钟后,我缓过神来,后退了几步,快步的离开了此地,从此再也不会接近此地。

我这个人什么都不怕,就怕软体动物和蛇类。每当我见到一次蛇,再经过此地,多少年都得绕着走。心里也知道,他不会在那里长久,但就是忘不了。这次从树上见到蛇还是第一次。分析原因可能是昨晚下了一夜的雨,蛇宁可被雨水淋着,也不想让水泡着,若不它不会上树的。

我家乡的山林近几年受着《森林法》的保护,生态发展比以前好多了,各种山菜,菌类是什么都有事,不过因海拔高度在800米左右,没有云南的香格里拉,吉林东部的长白山地区和黑龙江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在3000米左右那么高,所以有些特产蘑菇不如那里。产的那么多,那么好,品种那么全。像猴头蘑茹真叫我眼馋。

我想再过几年,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农村的人口在不断的减少。更有利于森林的成长。各种动,植物会不断的增多,人们合理的利用这些野生资源。才能见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样和谐的原生时代。

那时该有多好,什么山货都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