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应是哪一种?

艾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的简单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艾灸是通过经络体表直接给予人体优良的温阳功效。“艾”字,《说文解字》作“灼”字解释,是灼体疗法的意思。在施灸的过程中,患者会无一例外地感觉舒适。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应是哪一种?

《黄帝内经》中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体检对找到未病有帮助,但是体检并不是万能的。体检能查出血糖、血压高不高,骨密度是不是降低了,却查不出体内是不是有寒邪或者暑湿等病邪。中医讲的“治未病”是找病因、找病邪,是把破坏健康的元凶找出来。中医认为,人是统一的整体,穴位是经络上的点,刺激穴位就能引起经络的反应,而经络是气血的通络,同时也是病邪的通路。艾灸治病是活用了其通经络的作用。

艾灸是个宝贝,不过实际施灸的过程中,很多人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艾灸后,身体的局部位置起水泡,这个时候,初次接触艾灸的朋友可能会心存疑虑,身体气泡后该怎么办?到底是继续灸还是放弃呢?今天艾之灸掌门师兄就跟大家来聊一聊关于灸后起泡这个话题。

艾灸后起泡的原因

病邪进入身体的时候,一方面和正气争斗,一方面会在经络和腑脏中潜伏下来。也许一时半刻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积少成多,到正不压邪的时候,病就表现出来了。而艾草的药性是阳性的,有生发的特点,会在经络里巡行,一旦发现哪里潜伏者病邪,他们就起到卫士的作用,把沉淀潜伏的病邪搅动起来,顺着经络到达腑脏,排出来。当你长期艾灸,阳气变得充足,这个时候,体内正邪开始交战,因此不同的人灸会出现不同反应,有的人开始长痘痘,有人皮肤发痒,也有的人灸后会出现水泡等反应。

不同病症的水泡,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

1、如果灸后起的水泡是透明无色的,说明是体内寒湿比较重。

2、如果灸后起的水泡是黄色的,说明有体内有郁热的现象。

3、如果灸后起的水泡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需要排毒。

使用艾灸治疗疾病的人有很多,但是每个用过的人感觉都不一样。有的人感觉很明显,见效很快,有的人见效就很慢。灸感的强弱一般代表了经络的堵塞程度。有灸感、灸感强,说明自身的经络通畅,作用立竿见影;没有灸感也不代表没有效果,而是表示经络中邪气淤积严重,需要一点时间开淤散阻,作用慢一些。提到气泡以及各种反应,就不得不提到艾灸的灸感。

艾灸的七种灸感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应是哪一种?

有灸感,说明灸热穿透到了身体底层,此时要坚持艾灸

艾灸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通窜到其他经脉或是其他部位出现小疙瘩、疹子等现象。具体来说,艾灸后的灸感有七种感觉:

1、第一种是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穿透到深远部组织。

2、第二种是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第三种是传热,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直达病灶。

4、第四种是局部不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

5、第五种是表面不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脏器感觉很热。

6、第六种是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例如酸、胀、麻、重、痛、冷等。

7、第七种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人、胀、痛等感冒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得到缓解。

古人艾灸为何追求起泡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应是哪一种?

艾灸,中国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养生之道!

出现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气较重,发水泡是机体正气恢复、祛邪除病的过程,所以这种水泡的出现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标准是机体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灸疮,所以古人将灸疮作为判断灸量和治疗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

古人喜欢疤痕灸,追求艾灸起泡并不是无道理的,因为这样确实能起到很好的疗效。艾灸起泡后病邪找到了出路,排除了身体的毒,从祛病的角度来说是好事,身体会更快得到康复。

《小品方》说:“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可见古人认为施用瘢痕灸时,只有灸疮起发,才能发挥治愈疾病的功效。

艾灸后起泡怎么办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应是哪一种?

出灸花是排病反应,不用紧张!

现代医学使用温和灸或者艾灸贴,相对来说比较温和一些,当我们使用艾条悬灸或者艾灸贴敷贴时,局部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一般不需要处理,经数小时即可消失,如果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放出液体,或用注射针抽出液体,然后涂碘酒或者紫药水,以消毒纱布固定,需要注意千万不可用创可贴,等水泡好后再继续灸就可以了。如果水泡出现的比较多,可以适当的艾灸的频次和热度,一般建议灸3天停1天。同时注意适当的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待其自然痊愈。保持乐观的情绪,静心调养,勿过度劳累,使用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有助于提升艾灸疗法的疗效。

施灸后,除了水泡,有些朋友还会出现不同的排病反应,各位灸友们也可以了解一下。

关于艾灸的排病反应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应是哪一种?

上火时也可引火下行,取穴于足三里

部分灸友在初次施灸或施灸一定次数之后,有50%以上的人,但不是所有的人,会有病气加重,或者其它异常反应。

1、灸后发痒:如体内湿气较重,灸疗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

2、小便增多:这是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因为中医讲“肾主水,司膀胱开阖”。此时应该多喝水,不用担心,这些现象都会慢慢消失,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是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些问题。

3、灸后腹泻:艾灸后突然出现腹泻,是因为寒湿被集中到了胃肠,最后排出体外,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排病反应。腹泻后除了肠胃稍感不适外,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如果肠胃和身体有严重不适的,应该注意要排除肿瘤的发生。

4、灸后上火: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尤其是秋冬季节更容易上火,此时多喝水或者煮一点绿豆粥来喝,或者用金银花泡喝,上火严重的可以暂时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上火的症状了。

5、肢体冰凉: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严重阳虚,需要继续艾灸,使寒邪尽快排出。

温馨提示:越是出现多次排病反应,就越证明病邪的顽固,也体现正气正在一点点积累。有排病反应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排病的反应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应是哪一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