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民营、外企,该选择哪个?

对于初入职场或者要换工作的人来说,如何选择单位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对于选择单位,一般有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公益性组织等几个选项。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组织先不说,我们先说说企业。企业一般来说有国企、民企、外企(包括中外合资)三种主要的形式。那么,这三种企业到底该怎么选择,哪一种更好一些呢?

当前,国企表现的似乎更好一些。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新闻上到处看到的是国企有担当,开足马力保障国计民生的需要的各类报道,可以称之为疫情之下企业界的中流砥柱。而外企不温不火,没有太大的动静,时不时闹出裁员、降薪的新闻。而民企则成为重灾区,且不说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的企业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其他行业的民企也遭受重创,裁员、降薪、停薪的企业不在少数。


国企、民营、外企,该选择哪个?

就业成为大问题


显然,大胆预测下,疫情结束后,就业问题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且不论874万的应届毕业生们要进入就业市场,现在也有一波被裁员的人需要找新工作,而从现在的表现看,除了机关事业单位一如既往的受青睐外,国企也将成为大家争抢的对象。

但这真的就是正确的吗?未必。涌入国企的人,受得了相比进入外企、民企来说更低的工资吗?受得了长久的原地踏步没有提拔空间的煎熬吗?受得了关系错综复杂、僵化的环境吗?

职业选择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不合适的区别。无论进入哪个类型的企业,都跟个人的条件、资源、定位、规划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简单说,想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企业,你需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你个人的现状。这一点是非常现实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状况,有人是富二代,生下来就吃穿不愁,选择企业也许是家里的意思,也许就是自己的兴趣所致。有些人却家境一般,没有太好的经济基础,甚至经济压力还不小。有些人家里的亲戚等本身就是在国企里工作,或者是在外企、民企里工作等。这些就构成了一个人选择企业类型的出发点,要综合考虑个人、家庭的历史与现状,没有必要好高骛远,要切实去解决现实最重要的问题。


国企、民营、外企,该选择哪个?

选择职业不能只看眼前


第二个要素:你个人的定位和规划。从现实出发,个人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呢?是作为专业人员直到退休,还是想成为公司里的高管,甚至是最高负责人,站在公司金字塔的顶端,还是通过职场积累经验,然后踏入创业的路途?这些都是个人的职业定位。这就需要考虑个人的动机、人格、兴趣等,综合做一个定位选择,这样才知道自己在职场的形象以及未来需要积累的经验和资历到底是什么,如此才能真正的知道国企、外企、民企哪个类型更适合自己。

第三个要素:人生的阶段和需求。这个非常重要。举个例子,有人为了现实的经济问题,希望挣更多的钱,于是进入了一家民企,这家民企工资高、待遇好,但是需要加班,可能比996工作还要时间长。一开始他觉得一点问题没有。就这样他结婚了,然后有了孩子,他突然发现家庭更重要,于是加班对他来说成为了沉重的负担,高工资也不再成为吸引他拼命工作的理由。显然,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工作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工作、个人生活、家庭构成了一个整体,要想选择最合适的工作,就要考虑自己需要什么、家庭需要什么,分阶段去规划、选择。


国企、民营、外企,该选择哪个?

选择最匹配的工作


因此,对工作来说,我们应该超越传统的观念,不要只盯着现在的待遇、职位,要从自己出发来选择最合适的企业类型,这才能减少自己的职业痛苦和频繁跳槽的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