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旦角扮相的程式


傳統戲的內容,大都是表現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市井庶民的生活。依據歷史、服裝頭飾產生了京劇旦角扮相的程式。


如:青衣,在京劇中大都是正旦,扮相要端莊大方,眉眼的勾畫要清秀,以鴨蛋形為一般標準。

京劇旦角扮相的程式

青衣


整體效果要雍容華貴,基本以戴點翠和銀丁頭面為主,根據人物、情節的變化決定頭飾的變化,以戴紅絨花、鳳頭桃為表示結婚、喜慶;以左戴茨茹葉為守寡、喪夫;右邊留甩髮為表示流浪、發配、瘋癲的精神狀態,還有個別青衣戲挽縷子。

青衣戲在大頭的梳理上,首先依照演員的條件來決定。

大頭


京劇旦角扮相的程式


大頭梳的高、低、薄、厚、長、短的參照系數要結合演員的頭型、身量比例來意會。梳出的頭不撅不翹,和演員的頭相符貼,有整體的感覺,當然大簪別的位置要準確,梳理後的鑑賞標準要像演員自己的頭髮做的一樣。

大頭梳理後的下一道程序是戴頭面,標準有三:劇中人物年齡、身份;悲、喜劇;行當。

如:悲劇人物,雖然有的戲戴點翠頭面,但也絕不是滿天飛翠,還應讓觀眾看出頭飾的佈局和造型。

一般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潑的少女或大家閨秀,所以顏色上要鮮豔奪目、光彩照人,她們大都梳抓髻大頭,帶辮子,抓髻的長短要根據演員的個頭來決定,總體來說要適度,利於表演。頭要梳得比青衣小些,頭上抓髻還要打網子花,表示出她們未出閣的少女身份。

京劇旦角扮相的程式

花旦


少女頭面的選擇多以雙光水鑽為主,滿頭亮光閃閃,加上小鳳桃子的點綴,十分明快亮麗。


有些花旦戲還戴一個耳挖子,形成一個“半邊翹”,即半頭草花,半頭頭面,也能產生一種“非工整的協調”,而後被人們沿襲下來形成一種程式。

武旦、刀馬旦,她們在劇中多扮演行俠仗義的英雄,表現形式也大多以武打為主,所以在裝飾、戴頭面上以少而輕為基本原則。大頭要求小而緊襯,無論做任何高難度技巧也不至於忝頭。

武旦


京劇旦角扮相的程式


其要領是:勒頭要勒的位置準確,尺寸、筋勁掌握適度,研究演員的頭型和技巧難度,考慮勒頭的高低、鬆緊,這種尺度仍然是靠經驗和感覺來判斷的。

繼而,網子的大小要合適,底口要緊,在這種基礎上梳出的頭既刮淨又不會散。然後就是關鍵的水紗了,水紗的底口也要吃緊,這樣包出的頭,任演員跌打翻撲絕不會忝頭的。

另外正面人物要插面牌、繡球,反面人物要插茨菇葉,右插絨球。

反映神鬼戲中的武旦則要打綵球、戴額子,其顏色要與服裝相配套。綵球要扎得花瓣均勻,綢子不歪不斜,三個球的尺寸相對應。還有的武戲要根據人物身份在頭上捻犄子,方法是左右手各一根,在頭上反覆相系,留出兩個犄角,以顯示人物幹練、素樸的性格和身份。

京劇旦角扮相的程式

神鬼戲


彩旦,她們在劇中多扮演詼諧、逗哏、幽默的角色,當然正反面人物都有,我們要依據人物性格、年齡、身份來決定顏色和頭飾,基本上正面人物的彩旦梳平三套螞蟻鬏,反面人物梳蘇州撅,帶紅辣椒,網子的顏色及小裝飾因人物而定。


— END —

青堂瓦舍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