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3岁看大”?父母的语言,直接决定孩子的大脑发育

最近,许多的家长发微信问俗语所说的"三岁看大"这句话到底靠不靠谱?3岁的孩子还那么小,能懂得什么事情啊?其实,"三岁看大"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虽然年龄小,其实到了三岁他们大脑的发育已经达到高的程度了。

还记得"狼孩"事件吗?印度女孩卡玛拉在六个月大的时候被狼叼走了,等到七岁的时候被人救回来的时候发现,孩子错过了早期的教育,已经丧失了本应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父母早期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言语输出都是至关重要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其实错过了孩子大脑快速发育的关键期,才是对孩子大脑发育最大的危害。对于0-3岁的孩子,父母的言语直接决定了孩子大脑的发展。

为什么说“3岁看大”?父母的语言,直接决定孩子的大脑发育

"3岁看大"这句话的真相在这里!

俗话说"孩子三岁可以看大。"很多的父母都不理解这句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句话背后的真相。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本杰明·布鲁姆曾经对1500余名0-3岁的婴幼儿进行了长达2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0-3岁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所以从三岁就可以大致看出孩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从孩子大脑发育的角度来看,"三岁看大"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为什么说“3岁看大”?父母的语言,直接决定孩子的大脑发育

0-3岁是一个人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大脑的重量来看,刚出生时孩子的大脑重量大约为成人的25%,1岁之后脑中达到50%左右,到了3岁,他们的大脑重量接近成人了。同时大脑的神经元,决定大脑记忆力和智力的突触也快速发展,在3岁时达到一个高峰值。也就是说,孩子到了三岁,他们大脑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就基本定性了。

0-3岁是培养孩子脑力发展的最关键时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以后再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刺激孩子大脑的发展,也很难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语言对他们的影响最为巨大,所以父母要重视孩子0-3岁这个关键时期。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大脑发育具有决定性作业

1.父母的语言具有神奇的力量

一个正在快速发育的大脑能够迅速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如果把孩子的大脑比喻为一台机器,那么父母的言语就是不断刺激机器高效运转的工具。

达娜·萨斯金德博士曾经经调查发现,

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前听到的单词数量远远少于高学历家庭的孩子。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呢?这是因为孩子在出生之后,他们的大脑每秒能够产生700到1000多条神经连接,在这个时间段父母的言语是刺激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好工具。而在高学历高收入家庭长大的孩子,们的父母更加注重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更多的向孩子输出言语,不吝啬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为什么说“3岁看大”?父母的语言,直接决定孩子的大脑发育

2.父母的语言塑造孩子的大脑

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很多人被霍思燕和杜江的儿子嗯哼圈粉,主要原因是嗯哼很会说话。很多人在羡慕霍思燕的家庭的同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明星家里有钱,有条件,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但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嗯哼四岁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很强,说出来的话有很强的逻辑性,表达也很清晰。这难道就是因为家里有钱吗?我看并非如此,我们来看看霍思燕和杜江对孩子的教育。无论是在节目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孩子都付出了百倍的耐心。不论嗯哼向他们提问什么问题,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从来不会以敷衍或冷漠的态度对待。

为什么嗯哼年纪小就能够说出这么多金句呢?这离不开父母对他的无私付出,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拥有好的口才,好的逻辑能力,这都需要后天不断的努力。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语表达,多和还自己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中长大,这样也有利于塑造他们的大脑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普通的家庭,父母要如何更好的跟孩子交流,才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大化激发孩子大脑的潜力呢?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特别简单却十分有效的3T法则。

学会用"3T原则"打造孩子的"学霸脑"

1、第一个T ——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就是共情关注你的孩子在做什么,这里的共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共情关注孩子的行为也能够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进一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采用绘本教育,是一种很好培养孩子交流能力的方式。但是也有很多父母在使用绘本教育的时候用错了办法,而是只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输入信息。

为什么说“3岁看大”?父母的语言,直接决定孩子的大脑发育

在《父母的语言》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讲的是孩子正全身心投入到玩积木的游戏中,母亲走过来跟他讲:妈妈给你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但是孩子这时候只想只要玩积木,而没有回应母亲。这时候妈妈继续对孩子说:过来,妈妈给你讲一个故事。这听上去似乎很不错,但其实他违背了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对孩子缺乏共情关注。懂得共情关注的父母能够知道孩子这时候只想要玩积木而不想听故事,不会过分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在对孩子共情关注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按照"第一观察,第二理解,第三行动"的步骤去回应孩子,积极回应孩子的真正需求。

2、第二个T ——充分沟通

所谓的充分沟通是指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用不同的词汇和说话方式,以此来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达娜曾经在书中说过这样一个比喻,孩子的大脑比喻成一个存钱罐,父母不断地往罐子里塞钱,即使把整一个瓶子都塞满了,孩子最后还是交不起大学的学费。对孩子语言输出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味地使用同样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孩子的词汇量也不会随之扩大。相反,如果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能够多使用一些具体的描述性语言,让孩子的大脑装满更多的高级词汇,经过长期的积累,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孩子说话更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为什么说“3岁看大”?父母的语言,直接决定孩子的大脑发育

3、第三个T ——轮流聊天

语言的交流并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一个相互互动的过程。而最为常见的言语互动方式是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的,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可以多采用问答的方法,在一问一答中扩散孩子的思维,引发孩子的思考。

达娜也在书中提到,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和孩子交流,只需要把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得出最后的答案。在这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拓展孩子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利于孩子独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们要善于从自身出发,从日常生活中出发,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言语表达环境,促进孩子大脑更进一步的发展。

为什么说“3岁看大”?父母的语言,直接决定孩子的大脑发育

我是奶嘴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