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赋——重游母校后

渠江河畔,百福城下,有母校三溪。近百年校史,饱经沧桑。昔校训严谨,学风浩然。乃周边诸区乡之名校。

母校名师无数,学子人才济济。启蒙老师游远沛,德高望重,严格有名。善演讲,他表演的《半夜鸡叫》,手舞足蹈,声情并茂,神色兼备,全校师生观后无不掌声雷动,齐声喝彩,至今我等记忆犹新。数学老师何顺贵,深入浅出,教导有方。昔日有言:代数几何,磨破老壳。然经他教导,无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驾轻就熟。有德艺双馨,丹青妙手彭大望。有擅长吹拉弹唱的李友伦。此数子者,乃无数高师之代表也。

近百年辛勤耕耘,出成果无数,优秀学子比比皆是。文有骚人墨客,理有核物理博士;工有传承鲁班精神的行家里手,农有带头致富的种粮大户,医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之方家,商有财源广进日进斗金的达人;师有扎根乡镇,耕耘基础教育几十年的辛勤园丁,仕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民服务之廉吏;武有百步穿杨的神枪手,有号称军队顺风耳的通信专家,有戍边卫国,缕创扫雷世界奇迹之功臣……

忆昔日,母校令多少为跳出农门的他乡学子趋之若鹜。即使要渡河过桥,步行数公里羊肠小道,也不能阻止他们慕名而来的求学步伐。纵然江水暴涨,他们也能渡船过江,小桥被淹,亦能绕道入学。路远偏僻之生,天未破晓,打着火把,背着书包,提着饭盒,准时入学。清晨,校内总有朗朗书声,下午放学后,还有部分同学还在攻读学业。如此起早摸黑,学习风气可知亦!

母校基础建设成绩斐然。初,全校建于张家祠堂,乃全木楼结构,房屋雕梁画栋,楼房相互勾连,古朴古香。有戏台礼堂,有厕所厨房,办公宿舍,一应俱全。古槐数根,数人不能环抱,其余花草无数。校为带帽初中,有中小学近二十个班。课桌板凳,俱为木制。长可容五六人,短可二人共用。七十年代初,校园大兴土木,拆去旧楼,建成砖木结构标准教办公室。学校规划规范前卫,桌凳统一标准,焕然一新。那时母校之面貌,乃我县之翘楚。

然改革开放之八十年代后,学校搬迁至川中庙,校风转向。时经商盛行,发者无数。读书无用大行其道,彼时师不思教,多调走改行;生不想学,多迟到早退,厌学弃学比比皆是。学校教学质量一度急剧下降。悲哉!痛哉!

近年,校风好转,教学质量上升。然区市名校林立,生源竞争激烈,唯教师耐心苦心,学生专心用心,方能振母校昔日之辉煌尔。

看母校旧址,满目疮痍。屋漏墙倒,砖瓦不存,石头被搬,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一遍凄凉。唯留破教师宿舍楼一栋,平房数间,皆破烂不堪。管中窥豹,可知昔日学校一般。

呜呼,母校,我为你辉煌点赞,也为你衰败悲哀!我为师笃教而乐,为尊师重教而喜,为学友成才而歌,为校兴而荣,为校衰而悲,为生废而泣!

科教兴,国家旺;学风正,教育兴;教育兴,人才出;人才出,学校盛。哪些已经输在起跑线的留守孩子,且爱且珍惜。至此,唯有祝福!

母校赋——重游母校后
母校赋——重游母校后
母校赋——重游母校后
母校赋——重游母校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