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丞相是哪四位,觉得如何?

美丽的樱花季


开门见山。战果时期还不叫丞相,叫国相。

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任李悝为相,开始了李悝变法,后面任用翟璜为相。李悝变法,不仅使魏国很快富强起来,建立一支强大的魏武卒军队,而且在战国时期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的革新进入更深入、更广泛的阶段。

魏武侯,是魏国第二代君主,在位期间,先任用田文为相,后任公叔痤为相,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田文当国相的时候,受吴起约束,吴起各项才能都比田文强,公叔痤继任田文为国相后,排挤吴起,吴起后来离开魏国,去了楚国。

魏惠王,是魏国第三代君主,先任公叔痤为相,公叔痤去世之前,举荐卫鞅,魏惠王没有采纳,后任魏昂为相。魏惠王把魏国霸权推向顶峰后,在桂陵之战后慢慢衰落。


典伟


看标题作者想说的魏国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魏国自曹操以后没设立丞相一职,你要问的四大承相,有很大可能是蜀汉四相,分别是诸葛亮,蒋琬,董允,费袆这四位。 第一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公元207年,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候,死后追谥忠武候,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第二位: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与诸葛亮丶董允、费袆合称"蜀汉四相”。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死后,蒋琬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候,后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朝。采取闭关息民政策,使国力大增。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延熙九年(246年)病卒,谥曰恭。死后葬于涪城西山。 第三位:董允,字休昭,泸县明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东汉末年,其父董和事刘璋为益州太守,刘备立太子时,允被选为洗马,后为黄门侍郎。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公元244年,大司马蒋琬因疾加重,不能处理国事,朝廷于是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袆的助手。最后于公元246年逝世。 第四位:费祎,字文伟,荆州江夏(今湖北孝感市)人,三国时蜀汉重臣,深得诸葛亮器重,曾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等人以辞锋论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至,始终不为所屈。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死后,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 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候祠,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纪念蜀汉一朝的文臣,称文臣廊,排名依次是: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红魔旧粉


考虑到当年老曹就是凭借丞相夺取汉家天下的,丞相同时掌管军政之权,窃国方便。所以魏国就一直没有设置丞相一职位,军政权分别由大将军和大司马掌管,还都是曹家的人。蜀汉自诸葛亮后也不设丞相之职。没想到吧

但是我们着重来谈一谈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西拒诸葛,北平辽东,镇淮抗吴,纳贤治民,两朝托孤,一代忠臣。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在和曹爽共事的时候,司马懿的野心出现得非常不是时机,年约七十,子弟十一人封侯,反正曹爽怎么折腾朝政,那也是下一代的事,也是曹家的家务事,司马儿孙的福气又少不了。

我迄今为止,觉得最合理的推测应是:他和长子司马师之间有所承诺,所以要为司马师的前程奋力一搏。

我觉得:若有人去喜欢一个政变之前的司马懿,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文武双全,成绩斐然。

至于“高平陵事变”时,他的表现确实太脏了。反正我是欣赏不来。

其他人玩政变,带兵进宫冲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他玩政变,靠的是言而无信。

蒋济和司马懿共事多年,自以为对司马懿很了解,所以才出面写信担保,哄得曹爽弃甲归降。司马懿反手一个操作,把老朋友的尊严给撂地上了,然后踩上去。

蒋济就这样被气死了。

——我相信谁也不希望有司马懿这样的朋友吧?在最需要信任的时候,你帮了他一把,他反手把你给卖了。

蒋济临死前,估计也是跟我一样的想法:如果仲达先走一步,那该有多好。


关于历史人物粉丝

我也知道很多历史人物粉的动机很单纯,就是单纯喜欢。

我之前也说过,有吕布粉承认吕布人品不行,喜欢吕布就是因为游戏里的吕布武力最高,形象最帅。

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粉丝,我觉得还可以理解和接受,因为他的喜欢,不干扰历史人物形象。

只是某些历史人物粉,心态有点神奇,他只要喜欢这个历史人物,就要认定此人一定是圣人化身。

不近女色,天降贤者。(于是《军师联盟》里的司马懿只跟“可憎老物张春华”恩恩爱爱)

光明磊落,正义使者。(后面就不举例了。大家脑补对号入座,我可不负责任)

为国为民,毫不利己。

忠肝义胆,侠之大者。



魏明帝曹睿曾与大臣陈矫有这样一段对话。

曹叡问:“司马公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

陈矫说:“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魏晋世语》

陈矫这句评价算是说出了司马懿的两面性。

朝廷之望,一时也。社稷之臣,万代也。

纵观司马的才能,他的确有资格被评为“朝廷之望”。

破公孙于辽东,兵贵神速。擒孟达于上庸,策无遗算。

与诸葛对峙,能以逸待劳。破吴兵四路,又稳操胜算。

如果有把握打胜,就用最快的速度进攻。

如果没把握打胜,就用最稳的办法保底。

这就是司马懿的用兵特点。

提拔邓艾于寒门,慧眼识才。推广屯田于边塞,以备军需。

镇守京畿,文帝比之为萧何。三朝托孤,明帝依之为霍光。

为公办事时,必能获得上司的认可。

为己谋私时,又让政敌找不到把柄。

这是司马懿的治政特点。

司马懿集急与忍、攻与守于一体,这种人是朝廷的希望,但又是对社稷的威胁。因为当他“忍守”时,会让你对他掉以轻心。当他“急攻”时,又会打你个措手不及。司马懿不能成为曹魏政权的“社稷之臣”,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司马懿的背景身份

曹操起家时,唯才是举,打破了士族大家垄断官场的规则,这是曹操一生中最伟大的地方。但却因此得罪了士族豪门,这也是曹操终身未能称帝的原因之一。到了曹丕时期,施行“九品中正制”,缓和与士族矛盾,最终改元称帝。

曹魏政权在“九品中正制”的护佑下,到了曹爽手里。曹爽留给世人的印象,大多是无才无德,其实曹爽也想有一番作为,他任用夏侯玄等人改革九品中正制,希望恢复唯才是举的人事制度,这就会再次挤压了士族大家的特权。不巧的是,司马懿正是士族大家出身。所以说,司马懿和曹爽两人,既有政敌之分,又有政见之别。这就是注定司马懿无法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司马懿也不可能去为曹魏的“万代社稷”去考虑。

第二,是司马懿的政治操守

凡事就怕对比,司马懿的政治操守好不好,拿他和诸葛亮一对比就知道了。

诸葛亮处理同为辅政大臣的李严,开诚布公,依法行事。

司马懿处理同为辅政大臣的曹爽,暗中设计,兵变夺权。

诸葛亮对李严,废为平民,仅惩罚他一人,依旧重用他的儿子。

司马懿对曹爽,先是许诺平安,然而出尔反尔,屠灭曹爽三族。

诸葛亮去世时,嘱托的是蒋公琰、费文伟,是为国家计。

司马懿去世时,托付的是司马师、司马昭,是为家族计。

诸葛亮子孙三代,都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懿子孙三代,终将曹魏政权过户到自己名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谁是忠谁奸,真的没必须再多说了。

脱离了封建时代的君臣大义,现代人可能会说司马懿是“胸怀大志”,诸葛亮是“恪守愚忠”,但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道德之下。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道德,去评价历史人物,都是耍流氓!

吕思勉先生说曹操是大汉忠臣,司马懿是奸臣贼子,我觉得这个观点有待商究。在我眼中,曹操和司马懿的本质是一样,都是能臣,但也都是权臣,即便不是奸臣,但也绝对算不上忠臣。用石勒的话就是:“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对比曹操和司马懿,曹操的所作所为还是上得了台面的。毕竟当时的大汉王朝四分五裂,行将就木,在曹操的努力下使东汉政府重新开张。而且曹魏政权的每块土地,都是曹操亲自打下来的。司马懿则不同,他是在国家政治稳定的情况下,靠兵变夺权,然后进行了政权演变。但在掌权后,司马懿比曹操的举动又收敛很多,司马懿没有称王爵,没有加九赐,没有逼皇嗣,没有杀皇后,这些事都是司马懿的儿子辈做的,他本人并没有这么做。司马懿和曹操这些细节的不同,不影响他们本质的相同,都是属于豪强把持朝政。

关于司马懿是不是奸臣?有个故事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晋明帝曾向丞相王导询问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得天下呀,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种种凶狠猜忍的手段,又说起司马昭杀害魏帝曹髦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听后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哭着说:“如果真像您说的那样,晋朝的社稷怎么能长久呢?”。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连他的子孙后代都觉得羞愧,仲达呀,仲达呀,这是你一生最大的悲哀。

最后,我们回到故事的最开始。

公元201年,22岁的司马懿被曹操召入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室将衰,不想为曹操效力,以自己患风痹病为借口,拒绝了应召。

公元208年,曹操使用强制手段应召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司马懿要还不来,就把他收监!”。29岁的司马懿畏惧,只得就职。同年,47岁的刘玄德去南阳卧龙岗拜访27岁的诸葛亮,凡三往乃见,最终卧龙出山,鞠躬尽瘁,成为千古美谈。

公元249年,70岁的司马懿诈病的手段再次上演,这次他对付的不是曹操,而是曹操的族孙曹爽。目的也不是躲避应召,而是夺取大权。之后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去高平陵扫坟时,起兵政变,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宣告曹魏政权正式灭亡,并贬魏国末代皇帝曹奂为陈留王。可能是巧合,汉朝末代皇帝刘协在做皇帝前的封号也是陈留王。曹家先是欺负刘家孤儿寡母得天下,司马家又欺负曹家的孤儿寡母得天下。东晋末年,有位名叫刘裕的汉室后裔又欺负司马家的孤儿寡母得了天下。历史转了一圈,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怀旧经典影像


说到蜀汉其实就是指的东汉末年那个蜀国了,三足鼎立时期的,其实还有吴国东吴,还有魏国曹魏,但是就蜀汉的情况来看的话,其实感觉蜀汉的人才也是众多啊,而且不管是武将还是文臣都多的很,我们我们今天不说什么武将我们来说说丞相,话说蜀汉有四大丞相,那么这四大丞相分别是谁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蜀汉四相

蜀汉四相到底是哪几位呢?其实就是传说中的“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这四位了,当然了这四位不是都做过丞相,只有诸葛亮和蒋琬做过,其他的虽然都有丞相的权利,但是也有真正的做过丞相这个位置了。之所以有蜀汉四丞相的说法,那是后世的人觉得这四个人都有丞相之能力,对蜀汉的贡献也十分的大,所以为了纪念表彰这四个人才给取的这个名号了,所以还是挺有意思的,也反映了这四个人的的确确是有实力的。蜀汉四相排名

那么人都是要分个强弱的,这蜀汉四相也不例外的,如果强行要分个排名的话,到底该怎么排列呢?其实想必大家也有心理目标了,小编觉得诸葛亮当然是第一了,这个没得辨,第二个蒋琬也应该没得辨别吧,毕竟是真有丞相之名的人,再看第三就应该是费祎了,费祎其实功绩什么的要比蒋琬多,毕竟是经常上战场的人,但是毕竟没有丞相之名了,最后就是董允了,董允其实更多的时候是费祎的下手,但是也有自己的见解,不过实力也不在费祎之下,但是论资排辈可能要低一些。最后排名:诸葛亮第一,蒋琬第二,费祎第三,董允第四。


育儿知识小视


魏国没有丞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