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医院垃圾清运队坚守两个月不放松

他们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医院垃圾清运队坚守两个月不放松

武汉晚报4月11日讯 武汉雷神山医院,目前仅剩ICU病区还收治着的13名患者。而在该医院有这么一群人仍在默默坚守,他们负责医疗和生活垃圾清运转运,他们和医护人员一样,也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一群人。

4月11日9点25分,武汉地产集团东方物业公司雷神山医院垃圾转运组的两名队员,开着摆渡车到达感染一科重症医学二病区门口。


他们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医院垃圾清运队坚守两个月不放松


(刘美承正在转运垃圾。记者刘斌摄)

从深夜到早上,病区产生的医疗垃圾已经打包装袋,静静地等着他们。其中一人的防护服上写着“刘美承”。他们从不远处拖来4个660升的黄色大垃圾桶,将垃圾袋提起轻轻放入桶内,每个大桶并未放满,这可以保证盖子能严严实实盖上。

“不要压,不要压。”垃圾转运组组长陈伟伟在一旁不停地叮嘱。刘美承拖着两个大桶走向百米外的医用垃圾裂解焚烧车间。他在前面走,另一名队员背着消杀液沿着他的路线一路喷洒消毒。刘美承到达焚烧车间,将垃圾桶拖进紫外线消毒间,打开消毒灯后离开。这就是转运队员们每天的日常,病区、焚烧车间,两点一线,不断往返转运。


他们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医院垃圾清运队坚守两个月不放松


(垃圾转运员们从病区往焚烧间转运路上。记者刘斌摄)

“就如当初选择当兵一样,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疫情发生前, 陈伟伟是一名专职滴滴司机,他曾当过8年兵,参加过汶川地震救灾。大年初三晚上,他看到朋友圈里武汉地产集团招募雷神山物业人员的消息,在家反复斗争了两天,最终还是报了名,“就如当初选择当兵一样,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2月2日,陈伟伟成为了首批进驻雷神山医院的物业一分子。因害怕父母反对和担心,家里老人至今都不知道他在做这份工作。


他们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医院垃圾清运队坚守两个月不放松


(陈伟伟对垃圾桶进行消杀。记者刘斌摄)

经过一周的专业培训和考试,他成为武汉地产集团复退军人突击队的一员,每天带领40多名组员日夜奋战在垃圾转运一线。“雷神山医院从收治病人开始,人数不断增加,病人来得太快,加班是常事。”陈伟伟说,任务最重的一天,他和团队成员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下班,回宿舍只睡3个多小时,又投入垃圾转运工作中。高峰时,他们要承担32个病区的垃圾转运任务,每天每个队员要走3万多步,从最远的病区到焚烧车间,一个来回接近40分钟。

传染病医院的医疗垃圾具有高度污染性,不能落地、不能泄漏,打包和转运都更为严格。转运时,由于内含针头、气体、病人呕吐物等废弃物,垃圾袋堆放不能挤压,而各病区前往焚烧车间的道路并不平坦,陈伟伟和组员们只能缓慢推行,坡陡弯急的地方还要安排专人盯守,往往一个病区的垃圾就要转运三四趟。


他们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医院垃圾清运队坚守两个月不放松


(一个队员在前面拖垃圾桶,另一个在后面跟着一路消杀。记者刘斌摄)

陈伟伟说,这份工作感染的风险很大,需要充沛的体力,所以选出来的都是精兵强将,80后占近七成,90后占三成。

为防止感染,他们必须全副武装,往往干上一小时就全身湿透。

“我当过护士,最有经验,ICU我不进谁进”

和他们一样,ICU病区内的保洁员也在奋战。11日7点40分,39岁的杨玲就开始工作,她是武汉地产集团物业雷神山医院ICU病区保洁领队,一直做到中午12点才出舱。ICU是危重症患者抵抗死神的最后一道防线。杨玲曾经是一名护士,她主动请缨,2月16日带头进了病房,“我当过护士,最有经验,ICU我不进谁进!”


他们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医院垃圾清运队坚守两个月不放松


(杨玲在雷神山医院ICU病区内清理透析病人的废液。记者刘斌摄)

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保洁队伍从一开始的2个人增加到后来的7个人,承担了2间ICU和护士站等区域的保洁工作,“门、把手、桌面、病床......所有物表擦拭消毒、垃圾打包、地面消毒保洁,300平方米的区域,我们全部要负责。”她们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高峰期超负荷工作10小时。

最危险的是她们需要细致地清理危重症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痰液等污染物,清理针头导管、药品、废弃防护服等各类医疗废物。“一个班一天要清理100多包垃圾。”病人做完透析后的黄色废液,毒性比尿液还高。杨玲将这最危险的活揽下,一大袋8斤重的废液,每天要拿到污物池进行处理,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开,还要防止喷溅到身上。清理完后再用84消毒液仔细冲洗消毒。最高峰时,她一天要处理50多袋。


他们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医院垃圾清运队坚守两个月不放松


(垃圾转运队员正在转运垃圾。记者刘斌摄)

每天的医疗垃圾,保洁员要用双层垃圾袋打包,打上鹅颈结、扎紧口,放到暂存间。转运队员再套上第三层,保证安全转运到位,日产日消。

杨玲说,“就像医生有手术刀一样,大拖把、一次性抹布、消毒湿巾、二氧化氯、84消毒液就是我抗疫的‘武器’,武器在手我就始终要坚持战斗,不坚持到最后的胜利绝不离开。”(记者韩玮 通讯员 田立平 陈飚 李家越)

他们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医院垃圾清运队坚守两个月不放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