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醫院垃圾清運隊堅守兩個月不放鬆

他們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醫院垃圾清運隊堅守兩個月不放鬆

武漢晚報4月11日訊 武漢雷神山醫院,目前僅剩ICU病區還收治著的13名患者。而在該醫院有這麼一群人仍在默默堅守,他們負責醫療和生活垃圾清運轉運,他們和醫護人員一樣,也是距離病毒最近的一群人。

4月11日9點25分,武漢地產集團東方物業公司雷神山醫院垃圾轉運組的兩名隊員,開著擺渡車到達感染一科重症醫學二病區門口。


他們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醫院垃圾清運隊堅守兩個月不放鬆


(劉美承正在轉運垃圾。記者劉斌攝)

從深夜到早上,病區產生的醫療垃圾已經打包裝袋,靜靜地等著他們。其中一人的防護服上寫著“劉美承”。他們從不遠處拖來4個660升的黃色大垃圾桶,將垃圾袋提起輕輕放入桶內,每個大桶並未放滿,這可以保證蓋子能嚴嚴實實蓋上。

“不要壓,不要壓。”垃圾轉運組組長陳偉偉在一旁不停地叮囑。劉美承拖著兩個大桶走向百米外的醫用垃圾裂解焚燒車間。他在前面走,另一名隊員揹著消殺液沿著他的路線一路噴灑消毒。劉美承到達焚燒車間,將垃圾桶拖進紫外線消毒間,打開消毒燈後離開。這就是轉運隊員們每天的日常,病區、焚燒車間,兩點一線,不斷往返轉運。


他們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醫院垃圾清運隊堅守兩個月不放鬆


(垃圾轉運員們從病區往焚燒間轉運路上。記者劉斌攝)

“就如當初選擇當兵一樣,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疫情發生前, 陳偉偉是一名專職滴滴司機,他曾當過8年兵,參加過汶川地震救災。大年初三晚上,他看到朋友圈裡武漢地產集團招募雷神山物業人員的消息,在家反覆鬥爭了兩天,最終還是報了名,“就如當初選擇當兵一樣,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情。”2月2日,陳偉偉成為了首批進駐雷神山醫院的物業一分子。因害怕父母反對和擔心,家裡老人至今都不知道他在做這份工作。


他們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醫院垃圾清運隊堅守兩個月不放鬆


(陳偉偉對垃圾桶進行消殺。記者劉斌攝)

經過一週的專業培訓和考試,他成為武漢地產集團復退軍人突擊隊的一員,每天帶領40多名組員日夜奮戰在垃圾轉運一線。“雷神山醫院從收治病人開始,人數不斷增加,病人來得太快,加班是常事。”陳偉偉說,任務最重的一天,他和團隊成員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點才下班,回宿舍只睡3個多小時,又投入垃圾轉運工作中。高峰時,他們要承擔32個病區的垃圾轉運任務,每天每個隊員要走3萬多步,從最遠的病區到焚燒車間,一個來回接近40分鐘。

傳染病醫院的醫療垃圾具有高度汙染性,不能落地、不能洩漏,打包和轉運都更為嚴格。轉運時,由於內含針頭、氣體、病人嘔吐物等廢棄物,垃圾袋堆放不能擠壓,而各病區前往焚燒車間的道路並不平坦,陳偉偉和組員們只能緩慢推行,坡陡彎急的地方還要安排專人盯守,往往一個病區的垃圾就要轉運三四趟。


他們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醫院垃圾清運隊堅守兩個月不放鬆


(一個隊員在前面拖垃圾桶,另一個在後面跟著一路消殺。記者劉斌攝)

陳偉偉說,這份工作感染的風險很大,需要充沛的體力,所以選出來的都是精兵強將,80後佔近七成,90後佔三成。

為防止感染,他們必須全副武裝,往往幹上一小時就全身溼透。

“我當過護士,最有經驗,ICU我不進誰進”

和他們一樣,ICU病區內的保潔員也在奮戰。11日7點40分,39歲的楊玲就開始工作,她是武漢地產集團物業雷神山醫院ICU病區保潔領隊,一直做到中午12點才出艙。ICU是危重症患者抵抗死神的最後一道防線。楊玲曾經是一名護士,她主動請纓,2月16日帶頭進了病房,“我當過護士,最有經驗,ICU我不進誰進!”


他們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醫院垃圾清運隊堅守兩個月不放鬆


(楊玲在雷神山醫院ICU病區內清理透析病人的廢液。記者劉斌攝)

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保潔隊伍從一開始的2個人增加到後來的7個人,承擔了2間ICU和護士站等區域的保潔工作,“門、把手、桌面、病床......所有物表擦拭消毒、垃圾打包、地面消毒保潔,300平方米的區域,我們全部要負責。”她們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高峰期超負荷工作10小時。

最危險的是她們需要細緻地清理危重症患者的嘔吐物、排洩物、血液、痰液等汙染物,清理針頭導管、藥品、廢棄防護服等各類醫療廢物。“一個班一天要清理100多包垃圾。”病人做完透析後的黃色廢液,毒性比尿液還高。楊玲將這最危險的活攬下,一大袋8斤重的廢液,每天要拿到汙物池進行處理,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開,還要防止噴濺到身上。清理完後再用84消毒液仔細沖洗消毒。最高峰時,她一天要處理50多袋。


他們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醫院垃圾清運隊堅守兩個月不放鬆


(垃圾轉運隊員正在轉運垃圾。記者劉斌攝)

每天的醫療垃圾,保潔員要用雙層垃圾袋打包,打上鵝頸結、紮緊口,放到暫存間。轉運隊員再套上第三層,保證安全轉運到位,日產日消。

楊玲說,“就像醫生有手術刀一樣,大拖把、一次性抹布、消毒溼巾、二氧化氯、84消毒液就是我抗疫的‘武器’,武器在手我就始終要堅持戰鬥,不堅持到最後的勝利絕不離開。”(記者韓瑋 通訊員 田立平 陳飈 李家越)

他們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雷神山醫院垃圾清運隊堅守兩個月不放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