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社區醫護人員:忙裡忙外 築牢“外防輸入”防線

疫情下的社區醫護人員:忙裡忙外 築牢“外防輸入”防線

中新網太原4月10日電 題:疫情下的社區醫護人員:忙裡忙外築牢“外防輸入”防線

作者 吳瓊 劉璟琛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敦化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忙裡忙外,既要趕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引導境外入晉人員順利抵達轉運車輛,還要24小時值守隔離酒店對境外入晉人員進行醫學觀察,並做好隔離酒店日常消殺等工作,築牢“外防輸入”防線。

疫情下的社区医护人员:忙里忙外 筑牢“外防输入”防线

圖為隔離酒店中,醫護人員與外籍人士使用軟件交流。太原市杏花嶺區敦化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引導境外入晉人員順利轉運

3月21日起,太原成為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指定的第一入境點之一。3月23日中午,上述服務中心接到上級部門指令後,敦化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張向東作為醫學觀察總指揮,組建了兩支隊伍,一組為境外入晉人員準備防護消毒物資;另一組由該服務中心副主任朱曉萍帶隊,與其他4名醫護人員穿戴好防護設備,登上救護車,奔赴武宿國際機場。

抵達機場後,朱曉萍與其中一名醫護人員先進入航站樓與太原海關工作人員對接,朱曉萍告訴記者,“我們需要提前掌握轉運車輛數量、車牌號以及每輛車的載客人數等信息,再根據轉運車輛的具體情況進行安排。”

完成對接後,朱曉萍一行人將負責轉運的境外入晉人員編為多個小組,每組5人。由於航站樓海關登記出口到轉運車輛之間有一段距離,朱曉萍採用分工合作的模式,由醫護人員將分組後的境外入晉人員先組織進行行李安檢,再引導他們至轉運車輛前與護送醫護人員交接。

“我們一組一組地往轉運車帶人,並且留醫護人員在航站樓、轉運車輛值守。”截至3月23日23時,11輛轉運車先後抵達隔離酒店。朱曉萍回憶,那一天,她走了兩萬多步。

隨叫隨到 服務隔離人員

對於每位抵達隔離酒店的境外返晉人員,醫護人員都會給他們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發放“隔離醫學觀察告知書”“健康禮包”等物品……隔離期間,醫護人員與他們時常交流,及時瞭解他們的需求。

由於長時間待在隔離酒店,一些隔離人員出現心理焦慮等問題。4月5日11時25分,敦化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洪波接到朱曉萍打來的電話,“一位姑娘感覺有些胸悶,你看看怎麼回事。”

隨即,陳洪波便聯繫那位女孩。通過詢問得知,女孩體溫、脈搏均正常,稍微有些胸悶,初步判斷與隔離時間較長存在心理焦慮有關。陳洪波對其給予耐心的心理疏導,囑咐其做腹式呼吸,精神放鬆,把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女孩照著他的說法做了以後,胸悶逐漸好轉,情緒恢復。

日常消殺,在隔離酒店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朱曉萍等5名醫護人員主動把消殺工作承擔起來,她們揹負著裝有20公斤消毒液的噴霧器,每天上下午定時消殺2次,從一層大廳、垃圾存放處、電梯間、高頻接觸點到隔離人員居住區域,每天需要噴霧8桶。

除了日常消殺之外,她們還得監測在此集中隔離的境外入晉人員的體溫。困了、累了,她們就在墊子上席地而坐,有時,兩人坐在椅子上,彼此依靠著進入夢鄉。

語言不通 軟件幫忙

隔離酒店中,有少量境外入晉人員是外籍人士。語言不通,成為醫護人員與這部分人員交流的障礙。

其間,有的外籍人士由於不會使用水銀體溫計,摔壞了好幾支。“我們就教他們怎麼使用水銀體溫計,可是比劃了半天,他們還是沒聽懂。”朱曉萍說,無奈之下,她只好搬“救兵”,讓酒店經理當起了“翻譯”。很快,這些外籍人士不僅學會了使用水銀體溫計,而且還知道了如何讀數。

為了能方便與外籍人士交流,醫護人員們便在手機上下載了一款翻譯軟件。“有了軟件,我們更清楚地瞭解他們的需求,彼此間溝通暢通了很多。”朱曉萍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