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中最孝顺的是谁?苏轼兄弟惟一合作为他勒碑刻铭

文 | 百川


闵子骞,男,汉族,公元前536年生,寿命50岁。属相虎,星座约为巨蟹座,山东济南人。孔子弟子中最孝顺的是谁?苏轼兄弟惟一合作为他勒碑刻铭。


《论语·先进篇》有言:“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说:“孝顺啊闵子骞!他父母兄弟夸他,别人都不怀疑。 ”


孔子弟子中最孝顺的是谁?苏轼兄弟惟一合作为他勒碑刻铭


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第五篇《芦衣顺母》记载“周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锦絮;妒损,衣以芦花。


东周春秋时期的鲁国人闵子骞,是孔门十哲之一。其中,以德行著称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特长的是:宰我,子贡。擅长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大咖:子游,子夏。


闵子骞早年母亲去世,亲父娶了继母,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穿的冬衣,都是华丽的锦缎和上好的棉絮。继母妒恨闵子骞,给他做的棉衣,里面装的却是芦苇花。


父令损御车,体寒,手无法握住缰绳。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孔子弟子中最孝顺的是谁?苏轼兄弟惟一合作为他勒碑刻铭


这一年的寒冬腊月,父亲让闵子骞驾车出去办事。闵子骞冻得够呛,手根本没办法握住缰绳。结果出了车祸,父亲从车里掉出来,被摔伤了。父亲一怒之下,拿起鞭子就抽打闵子骞。


结果这一抽露了馅,闵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里面露出来的不是棉花是芦花!父亲看此情景大惊,回到家里后,就写了一封休书,要把后妻撵出家门。


闵子骞急忙跪在父亲面前求情,说:“继母在只有您一个儿子受寒,继母走了您三个儿子都孤单了。”继母听到这句话,也深受感动,当即表示悔改。一家人从此和谐相处。


约1500年之后的北宋时期,山东济南秘书长苏辙,撰文了一篇《齐州闵子祠堂记》,他的哥哥苏轼亲自用书法把它写了出来,这是历史可查的惟一一篇苏轼兄弟二人合作的作品。


历城之东五里有丘焉,曰闵子之墓。坟而不庙,秩祀不至,邦人不宁,守土之吏将有举焉而不克者。


济南历城区往东五里,有一座坟丘,就是闵子骞的墓地。有坟无庙,没法按例去祭祀,那一带的人总感到不大安稳。地方官也想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但终因无庙而不能实现。


孔子弟子中最孝顺的是谁?苏轼兄弟惟一合作为他勒碑刻铭


公元1075年,当地的名望老人,找到济南市长李公来,提议建闵子祠,得到市长的赞同,立即备齐人工,开始大规模修建。祠堂建好后,达到“百年之废一日而举”的良好效果。


同时举行的祭祀活动,也非常正规和隆重:献酒三次。用高档的竹器和木制器皿盛装祭品,司礼傧相也十分专业合规。“学士大夫观礼祠下,咨嗟涕洟。”参与的学生官员都激动得落泪。


有言者曰:惟夫子生于乱世,周流齐鲁宋卫之间,无所不仕。其弟子之高第亦咸仕于诸国。


有的人说,孔子生于乱世,周游流浪在齐、鲁、宋、卫诸国,并没有说不出仕为官。他的学生中才高的人,也都去当官了。子贡、冉有、子游在鲁国做官;子夏在魏国做官。


但孔门弟子,以德行著称的四个人,只有仲弓一个人当过鲁国权贵季康子的官,其他三人都没做或不肯做官,季康子想请闵子骞任费城县长,闵子骞却说:“你再强迫我为官,我就到汶上去隐居。”


孔子是圣人,还不把做官当成肮脏的事,闵子骞等三人,却不肯当官,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弟子中最孝顺的是谁?苏轼兄弟惟一合作为他勒碑刻铭


言未卒,有应者曰:子独不见夫适东海者乎?”他的话没完,有人便立即辨白:你没见到东海去的人吗?那海面辽阔,见不到边; 海水很深,测不出它的深度。


因此,航海的船只像山那样大,船帆像天空的硕大云朵。这种船才能冲破风涛而不翻覆。如果用江河上航行的船只去渡东海,那么,走十里就会因顶不住风浪而返回,航行百里就会沉没。


春秋时期,周王朝衰弱,礼乐废弛,天下混乱,想挽救那危局,比挽救航海帆船更加危险。孔子不顾风险而出仕,那是他的船大足堪凭借。


子贡、冉有等积极出仕而忘返,他们之中,有的人所驾的只是条破船,不过试试而已,也是尽力而为的意思。闵子骞等三人不肯出仕,那是因为他们想象孔子那样据有大船,却力量、才能达不到。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孝当竭力”,直译为尽孝要竭尽全力。闵子骞深知“进则达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道理,如果不能忠则尽命,那就做一位孝当竭力的孝圣吧。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北宋)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

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

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孔子弟子中最孝顺的是谁?苏轼兄弟惟一合作为他勒碑刻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