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行:好事总是与你相遇

即行:好事总是与你相遇

01即行让梦想成真

有一次,在证严上人的会客室中,一群人正在讨论网站制作的各项技术问题。一位同仁提到如果要让网站的技术全部到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行等语。上人就立刻说:“口渴的时候,双手捧起水来就得喝,为何要等到一切具备了,才开始做。”于是网站立刻上线,再逐步增加各方面的功能。

“双手捧了就喝”,这句话让人有很深的感受。口渴的时候,需要及时解渴,无法等到做好精致的容器,再止渴。

“即行”,正是很高的生命智慧。综观慈济一路从慈善救灾发展的轨迹亦都是如此。“即行”的精神与智慧,是慈济能走到全世界九十多个国家地区的重要关键。

02即行送达温度

“即行”的精神,也让我想起2009年台湾发生的八八水灾,当时灾民困在水中,有很多人躲在二楼或屋顶,大水不退,一时之间下不来,慈济志工三餐都送热食过去。

即行:好事总是与你相遇

图片来源慈济

但是能动用的竹筏仍不敷所需,在高雄一位志工看着大家都送便当出去了,隔壁那两户人家待在二楼楼顶已经一整天,肚子一定很饿,他心想如果等到竹筏回来之后,再送热食过去,他们恐怕饿坏了。于是他决定双手顶着热食便当,徒步涉水过去。

当时不但积水,还下着雨,走路非常困难,也相当危险。这位志工缓慢地走着,深怕一不小心跌倒,热食掉进水里,灾民又没得吃了。于是他小心翼翼的走着走着,没料到一步踏下去,雨鞋里的脚一阵刺痛,糟糕!是玻璃刺穿了雨鞋,他隐隐感觉到脚底正流着血。

即行:好事总是与你相遇

图片来源慈济

他一思量,该不该继续往前走?如果他一回头,那两户人家就一整天没得吃,可是如果他继续走,脚伤会如何呢?他的思索没有让他停下脚步,一会儿,他把便当送到了。两户人家很感恩,在这样的大水不退又下着雨的情况,有人徒步将热食便当送过来,他们丝毫不知晓这位志工的脚已经刺破,正流着血。他缓慢地走回救灾中心,才赶往医院就医。所幸到医院后,打了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几天过去,并没有发生感染的情况。

那个当下,这位志工以乡亲的需求为先,暂时放下照顾自我伤口的需要,这就是即行的勇气与慈悲。

03即行不会错失良机

慈济创立的缘起之一,也是因为证严上人看到一位缴不起八千元的原住民难产妇女,无法得到医治,因此升起救助的悲愿。他当时与五位弟子住在一个小小的木屋,靠着缝制婴儿鞋维生。他并没有等到自己变得富足或经济宽裕了,再创建慈济功德会,再去帮助苦难人。

她以“即行”的悲愿,要弟子们一起发愿,每日多缝制一双婴儿鞋,一天多二十四元,一年下来就有八千多元,就能够救助像那一位缴不起八千元的原住民难产妇女。这就是“即行”的智慧与慈悲。

即行:好事总是与你相遇

图片来源慈济

方法没有固定的,行善要实时,不是等待着专业的训练或是规划完善再进行。而是一颗不忍之心。从这一个不忍的、恻隐的心出发,先把事情做起来,再逐渐向更高的专业水平迈进,就是“边走边整队”。

但“即行”并不意味着不深思熟虑,相反地,是审慎思量之后,一种巨大动能的发轫。一切伟大的事业莫不“发于微、出乎诚”。诚于所行,是“即行”智慧的关键。

04至诚之心·即行之道

能够诚意,就会有同理心;有同理之心,就不会莽撞行事,而掉进自我成见,因而导致所之事走到错误的方向。

中国古老《易经》所言的“咸临”,亦即临近事务之际,必须对事务本身全体通透。感通的第一要件就是“诚”。所以上人期许众人要“诚、正、信、实”。诚,是一切智慧的开始。而洞察万物,能够发于微,取得先机,知道如何采取第一步的行动,让事情可以往对的方向开始进行,这需要很高的智慧。

慈济志工在开始救灾的第一刻,未必知道灾难的程度与灾民的需求,但是只要诚,就能感通灾民之苦。感通他们的苦就能及时提出适时、适当的协助。

即行:好事总是与你相遇

图片来源慈济

许多第一线赈灾的慈济志工干部,会在赈灾的过程中以电话向后方报平安,并说明灾情,上人经常能够洞见第一线的关键需求。如在四川赈灾过程中,提出供应热食的想法,第一线志工刚开始还疑虑,但是上人要他们努力沟通突破;最终,煮热食,成了灾民最大的安慰,也让许多灾民经由煮热食这种帮助其他灾民的过程,走出自我的哀伤。

即行:好事总是与你相遇

图片来源慈济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上人会知道第一线的需求,甚于第一线的志工?这是因为他的心很诚;很诚,就能即刻感通他人之苦,能感通他人之苦,就能实时提出相应的救灾方案。

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心经常被自我的执着、成见、甚或私欲蒙蔽,他不可能有深刻的照见与感通的能力。

即行:好事总是与你相遇

图片来源慈济

实时的感通能力,需要至诚之心。而“即行”,正是至诚心念所缔造的智慧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