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学》诞生记之序零篇,那些成长中的小小故事

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故事,会花您几分钟时间来阅读了解。

关于冥想学这门学问的前世今生,在我的开创过程中,生命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所形成的复杂经历造就了这门学问的开拓创新。从十多年前以道为尊,为信仰,为信念开始就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并且将在这条路上一生走下去。

为什么要写这个序呢,之前写过序一,序二,然而为什么要写一个序零,这是这门学问在播种、浇水施肥、生根发芽、养护的故事,是这十多年那些值得感恩感谢的故事。那些人那些事或许模糊了,但是当有一条线把这些故事串联起来,作为一门学问的基石的时候,这些事就已经历历在目了。


《冥想学》诞生记之序零篇,那些成长中的小小故事


接下来就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说说这门学问诞生的曲折路。

在06年9月-08年7月。

还在读高中,那个时候开始就对哲学特别感兴趣,想要通过哲学来了解天地的道理,同时那个时代的我,幻想性思维极好,探索热情极度旺盛。那个时代也是各种小说兴起的时代,所以在那几年读了很多小说,也在学校图书馆看了很多哲学方面的书籍,并且在整个班里被人冠上了“哲学家”的称号,因为自己平时思考很多,讲出来的东西在那个年龄阶段就有点哲学的味道。但是作为一个理科生,最终没有哲学的道路。这是这门学问最深的起源。


《冥想学》诞生记之序零篇,那些成长中的小小故事


在08-12年。

大学时期,这段时间有合并两件重大事件影响了这门学问的萌芽。

一、曾经高中对于哲学的学习到了大学曾经有一段时间研究非常多,结果遇到外公和父亲都在这期间病逝,所以陡然经历了各种心理上的难关,一度抑郁,就从研究哲学转向心理学以及自我的疗愈救赎上,接触了第四道,通神学说,道教经文等,尤其这三者影响最深。逐渐转换了自己的角色,由一个学习研究者,变成了一个自我救赎的实践者,从那种因至亲离世之后的消沉和黑暗中,走出来,而靠的就是这些智慧所带来的光辉。

二、因为一个人的萌芽。在大二期间,外公离世之后,因心理有伤痕,有段时间沉迷于心理学的学习,甚至买了很多书,到处去心理学院蹭课,并且提前去霸占了考研室一个大三四考研的学长学姐们的位置,想在哪里好好的研究下这些。在哪里认识了一个大三的学姐,多次接触之后,曾经有那么一段相互的对话 “你未来的梦想是什么?想要做什么?”。我清晰的记得我告诉她其中的一个梦想就是“我要创建一门学说,写一本书,传播一种道理”。虽然我不知道那之后的没多久,父亲骤然病逝所受到深重打击,甚至差点陷入心灵困境中难以走出来。这是因为她的问给我所竖立的梦想,虽然期间有很多年已经悄然沉入心底,悄然忘记,但是冥想学这门学问的种子确实就是在那个时候凝聚和种下的。并且这颗种子还是虚幻的,甚至那个时候年少轻狂的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能够完成,甚至带着迷茫许下的愿。

后父亲离世之后,我自己的一度堕落与抑郁,和她的交集就少了,但是因她而开启的路已然悄然自我延伸。我在自我的痛苦中,不断的挣扎,学了很多东西,从宇宙学,基因学,量子学,逻辑学等等,并且有幸遇到前面提到的三门学问,最终靠那三门主要的学问为基础,慢慢的又走出来。而这三门学问构成了整个冥想学的三大核心理论基础,这又是后话了。


《冥想学》诞生记之序零篇,那些成长中的小小故事


在12年12月-15年3月 。

我已然在12年7月就已经毕业了。然后在家呆了几个月 ,去昆明单漂,叫昆漂吧。在那片纯粹而干净的天地中,我不断的继续疗愈自我,这几年看得相关书籍很少,但是各种实践体验很多很多,因为没人知道没人熟悉没人了解,所以可以任性的自我感知这片世界。

在风雨中冥想,在金沙江畔冥想,在明月高悬中冥想,在雷暴天气中冥想,或者这三年的岁月就是身在梦中冥想不息的岁月,这三年有太多真实的体悟,甚至对于抑郁有了强大的自愈能力,消除了它对我的很多影响,从恐惧、黑暗、自卑中走出来。当然,在这三年遇到很多人,都很感谢他们,尤其是那些我曾经教过的可爱的学生,因为他们年少的纯粹,我才能够真的回归自我的纯粹,驱除那些内心的黑暗。这个过程中给予冥想学的是各种实践,以三大学问的理论为基础,亲自实践了种种方法,并且有着长期的坚持,获得了一种真实体验和感悟,并且把那颗虚幻的种子慢慢的无意中凝实了,而这些都是一种对于这门学问浇灌的养分。


《冥想学》诞生记之序零篇,那些成长中的小小故事


15年8月-16年10月。

外婆去世,影响至深。我是属于那种很普通的农村留守家庭,父母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外出打工了,每年或者每几年回来一次,所以我基本上有二十几年一直和外婆外公等生活,主要是外公外婆负责我小时候的一切照料。

15年七月,外婆因故陡然离世,对我打击很大,曾经治愈了各种负面的影响再度出现,这一年多抑郁现象又有爆发的趋势,很多时候与世界有时常的陌生感和脱离感。这段时间因一直和兄弟、同事等生活,靠着自己的曾经的经验,以及爱看书的特性,慢慢的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再次走出来,当然我也变得更强大了,对于这门学问的了解也更深了,甚至更相信自己,但是那个时候这门学问还是模糊的,没有清晰的认知想要把它整理出来,以及写下来,只是经常用,觉得有用,就习惯了运用。睡也冥想,坐也冥想,思也冥想,体悟自然和天地,而在这个过程中,冥想学在生长发芽了。

其中要感谢自己的一个习惯,每次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心理障碍时,我的唯一解决之道就是看书,不断的看心理,精神,心灵等方面的书籍,找方法找出路,并且不断研究。


《冥想学》诞生记之序零篇,那些成长中的小小故事


16年12月-19年5月。

这几年,都和一个人有关。我解决自己的困难,喜欢看书,尤其是各种逻辑方面的书。因为微信的关系,微信读书一直是我用得最多的读书平台。这些年陆陆续续看了很多书。而在16年12月,遇到一个女孩子,一个我喜欢的女孩子,一个得了严重抑郁症的女孩子,一个曾经多次想要轻生的女孩子,以及之后的一份长久的异地恋。最初是在微信读书上偶尔聊几句,慢慢 的聊多了,就转移到微信上,qq上等等。那个时候,我自我疗愈已经差不多好了,遇见她,通过聊天了解之后,我想起了自我的经历,并且知道她一直陷入痛苦中。因为喜欢,因为自我的经历,在这份异地恋中,我想通过知识和智慧的传递,帮助她走出自我的困境。

所以在16年4月我开始兴起了总结自身经历的念头,并把它整理成一门学问,慢慢的传授给她,让她慢慢的学会并掌握,然后能够自己慢慢的走出来。这个时光有些漫长,因为我自己平时也有其他工作,所以每次能够她沟通的除了正常的情感交流之外,还有就是各种我看书和总结的各种经验和体悟。这些年微信读书上很多书的笔记,做得那么深刻,因为她,也因此成就了这门学问。这是冥想学,真正意义上要确立出来了,从虚幻的种子,到真实的种子,到潜藏汲取养分,到生长发芽,以及到这个阶段的长出泥土,向天地宇宙,宣告它的出现,向天地大道宣告,这个天地又一种大道的诞生。

她在这接近三年的时光,克服了很多思想上的障碍,获得了很多的心灵蜕变,我非常高兴和欣慰。不过由于我们异地太远,我不能去她那边,她也不能过来,所以我们共同协议终止了恋情。我把最初的关于冥想学的初步手稿通过网络传了一份给她,也希望她能安好。祝福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幸福美满。


《冥想学》诞生记之序零篇,那些成长中的小小故事


19年5月-现在。

或者因为她的影响,这门学问,已经让我意识到了它的存在感,以及我对它就如同父母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希望它能成长,能够壮大,能过在实际的社会运用和各种体悟修行中或者真实的成长,所以我在自我工作之余,开始了自己另一种工作,写作。以前写作都是凭着自己的爱好写,凭着自己个人喜好写,随心的写。但是我慢慢的开始把写作当作帮助它成长的一种方式,把握对它的理解和思考,传递给更多的读者,让更多人了解和认知它,并且能够懂得它,运用它,或者在它的帮助下能够获得自我的改变和成长,走出自我的心灵困境,走出自我的囚牢,获得原始纯粹的体悟和自然感知。


《冥想学》诞生记之序零篇,那些成长中的小小故事


所以我正在慢悠悠的写的一本书,就叫《冥想学》。确立了这门学问之后,又确立了“冥道”,确立了“冥家”,确立了“冥想法”,确立了“冥想理论”,确立“冥想的各种基础学科”,确立了“冥想的核心思想支柱”。很多很多,我都还没有写出来,甚至没有完善,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细细的再推敲,我一个人开始做这些事情,不断的延伸它的触角,我希望我创造的这个孩子能够在这个世界得到成长,所以我在养护它,慢慢的不断养好它。

我希望它能够得到成长,并且获得更多人的认可,最关键是它对人们有用,能够通过它帮助更多人走出自我的思想困境,或者一份来自心灵和精神的自由和洒脱,去体悟那份自如的幸福。

感恩于在它成长过程中,我生命里曾经出现的那些人,感恩您们,因为您们的烙印,它才能在默默中不断的成长,以至于机缘巧合中出现在这个世界,感恩您们。谢谢。

这是我给这个孩子起的名字,《冥想学》,希望你们能够通过我后面慢慢的阐述,会逐渐喜欢它,运用它,在它的帮助下成长自我。

此谢,刘道玄。2019年8月1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