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市,建国后曾为省内最大且沿海,三淮一体后改了名

江苏省,位于我国华东沿海中段,濒临黄海,长江、淮河于此入海,自古为我国经济最繁荣、文化最昌盛的地区之一,省会为南京市。江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省内名城、古城众多,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就有十三座,是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

江苏一市,建国后曾为省内最大且沿海,三淮一体后改了名

其中,江苏省所辖地级市淮安市就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明清时期为运河沿岸重要的都市,历史上曾称楚州、淮安府等,不仅有“中国运河之都”之誉,也曾被称为“淮水东南第一州”。

江苏一市,建国后曾为省内最大且沿海,三淮一体后改了名

淮安,古为淮夷地,春秋战国先后隶属于吴、越、楚等国,秦时就于此设淮阴县,为两千多年古县,东汉时始有山阳,南北朝时期分设淮安县,唐宋时为楚州,是当时繁华之地,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清河县出现于南宋,明清时设淮安府,府治为山阳县(今淮安区)。

江苏一市,建国后曾为省内最大且沿海,三淮一体后改了名

淮安之地自秦至清末,经过两千多年的行政区划变迁,从淮阴一县演变为山阳、清河两县,民国初淮安府废,山阳县改称淮安县,清河县改称淮阴县,其中淮阴县治位于清江浦。建国初,由于江苏省特殊的政治、经济情况,江苏省人民政府并没有立即成立,而是设立了苏南、苏北两个行署区及直辖市南京市,淮阴县隶属于苏北行署区淮阴专区且为专署驻地,而淮安县隶属于盐城专区。1950年,以淮阴县城设立县级清江市,为淮阴专区专署驻地,1953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淮阴专区属之且面积有所缩小,而淮安县仍属盐城专区,1954年才划归淮阴专区。经过一系列的区划调整,1971年淮阴地区辖清江市及淮阴、淮安、涟水、洪泽、盱眙、金湖、灌云、灌南、宿迁、沭阳、泗阳、泗洪等1市12县,面积超过盐城地区达到最大时,为当时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单位,且通过灌云县而滨海。

江苏一市,建国后曾为省内最大且沿海,三淮一体后改了名

1983年对于淮安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淮阴地区、清江市撤销,地级淮阴市正式成立了,这一年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新成立的淮阴市失去了滨海的地位。1996年也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北部四县划出成立了新的地级市宿迁市,灌南县也划归连云港市,淮阴市面积自此不仅小于盐城,还次于徐州,仅居江苏第三位。2001年,江苏省实施“三淮一体”(原地级淮阴市、原淮安县及淮阴县)战略,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县的作用,力图将淮阴市打造为苏北重要经济、文化中心,缩小苏南、苏北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地级淮阴市改称淮安市,淮阴县改设为淮阴区,淮安县改设为楚州区,“三淮一体”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淮阴、淮安的融合。

江苏一市,建国后曾为省内最大且沿海,三淮一体后改了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