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还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时吗?

凌晨三点还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时吗?

凌晨三点还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时吗?

凌晨三点还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时吗?

《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文章开头作者朋友升职的故事,似乎在暗示,加班到三点,是升职的主要因素。

凌晨三点还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时吗?

这样的文章很感动,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转发。但是,作为一个搬砖狗,大学四年主修心理的伪·大学生,我并不认同视觉志发的这篇稿子。

它缺少一个媒体该有的正确三观,从媒体角度而言,这篇文章一方面满足了社会焦虑,同时又制造了社会焦虑。这种文章已经越来越不少见了,之前的《摩拜单车胡祎玮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作为一篇爆款文章,走的就是满足现今焦虑的路子,我突然被文章营造的那种紧张感侵袭,但又令我细思极恐的事就是这篇文章的洗脑之力如此强劲,仿佛没有一夜暴富的我们已经被时代所抛弃。

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每个人希望自己的压力能被别人看到,被人理解,这篇文章恰恰满足了大家这样的情绪。

但更恶劣的是,这篇文章通过鼓吹和煽情深夜加班,让原本就焦虑的现代都市人,更加焦虑,认为自己没有成功是因为还不够努力,我也应该加班到凌晨三点。在情绪上用各种煽情的图片和故事,鼓动大家更拼命,更努力。

拼命和努力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这篇文章用“凌晨三点不回家”这种字眼,明示或者暗示加班的价值所在,你加班没事,老板看到了就能转正;你加班没事,吵架的男朋友会理解你,并会和你结婚;你加班没事,家里亲人自会照顾好孩子。

在这个加速前进的时代里,媒体应该做的是“去焦虑”,而不是制造焦虑,用每个人的焦虑来换取点击量,这种行为我认为很可耻。

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是: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乍一听,的确如此,不管是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还是成家立业的职场中层,大家都是为了生活不断地努力。

但是仔细回顾一下,你会发现何止是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是人的一生都不容易

幼儿园的小朋友容易吗?明明就想出去玩,大人不但不让玩,还送到幼儿园去做小板凳,还要背连大人都背不完整的《论语》、《三字经》等等。快乐都被剥夺了,容易吗?

小学生容易吗?平时的书包十好几斤重,好不容易有个周末,还被给排满了,一点休闲娱乐的时间都没有不说,大人还经常用" 你看人家隔壁家的xx,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么优秀呢 " 这样的话去打击,幼小的心灵背负如此重担,容易吗?

中学生容易吗?一个高考搞得人神经兮兮的,抗压能力差一些的搞不好还会得场重病,容易吗?

大学生容易吗?谈个恋爱,三天两头要吵架,好不容易谈得比较顺利了,找工作两人异地要分手,到拿了工资,发现自己读了十几年的书,每个月只值几千块钱,抛去房租水电费,还要家里人接济,容易吗?

凌晨三点还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时吗?

成年人是辛苦,但是,不是只有成年人辛苦,所以,不用强行自己感动自己。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就需要明白这个世界的规则。

80页的ppt,不知道一边做一边保存吗?我大一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写完一句话就点一下左上角的保存,以至于现在写完文章,不点个十几下保存,都浑身不舒服。

凌晨三点还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时吗?

做广告的,项目大于一切不是常事吗?为啥男友前脚不理解后脚就来求婚?

凌晨三点还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时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领导交给 A 和 B 同样一个人任务,A 很用功很努力,加班到很晚,做出了一个方案;B 综合分析各种可能性,给出了三个方案。

作为领导,会更赏识谁?如果升职,愿意晋升谁?

职场竞争的核心在于,牢记你的目标,然后超预期去完成它。

至于你是六点准时下班,还是凌晨三点才走,这件事儿不那么重要。

没必要神化努力,也要学会避免自我感动,张弛有度的生活和工作,才是我们该追求的。

该拼命的时候拼命,该享受的时候享受。让 " 凌晨三点不回家 "(特殊行业除外) 这种话见鬼去吧。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回头,也别抱怨别哭,可以偶尔软弱。

但别老把北上广的“月经贴”当作治愈自己的良药。

2018年3月30日,江苏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的研二学生1993年出生的小顾,在医院夜班后不幸猝死。这位猝然离世的年轻人生前曾多次在朋友圈“吐槽”加班生活:“28小时班,一刻不停写病历,做操作,开麻方,收病人,抽血气,睡了不到3个钟头,够够的!”“最羡慕那些朝九晚五、有双休、享受法定假期的人。”

2018年1月6日(周六),杭州香积寺路公交三公司门口,一个男青年在去加班的途中突然倒地,很多市民上去帮他,叫了一个附近医生来抢救,最终仍不治身亡。

2017年6月,浙江邵逸夫医院,26岁的规培医生陈德灵猝死。之前他频繁加班、通宵,猝死前曾连续通宵夜班。

2016年12月,年仅28岁、在深圳一家连锁酒店任销售经理的李同平离开了这个世界。三天前,他刚刚拿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几位与李同平相识的朋友认为,他的猝死可能跟之前工作过度劳累有关。

2016年12月,苏州一位24岁的工程师猝死,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但加班是常态。

2016年10月,44岁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2016年6月,前阿里巴巴数据技术及产品部总监在打羽毛球时猝死,年仅34岁。

2015年3月,深圳36岁IT男张斌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眼嗑诊说

凌晨三点还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时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