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還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時嗎?

凌晨三點還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時嗎?

凌晨三點還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時嗎?

凌晨三點還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時嗎?

《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文章開頭作者朋友升職的故事,似乎在暗示,加班到三點,是升職的主要因素。

凌晨三點還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時嗎?

這樣的文章很感動,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轉發。但是,作為一個搬磚狗,大學四年主修心理的偽·大學生,我並不認同視覺志發的這篇稿子。

它缺少一個媒體該有的正確三觀,從媒體角度而言,這篇文章一方面滿足了社會焦慮,同時又製造了社會焦慮。這種文章已經越來越不少見了,之前的《摩拜單車胡禕瑋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作為一篇爆款文章,走的就是滿足現今焦慮的路子,我突然被文章營造的那種緊張感侵襲,但又令我細思極恐的事就是這篇文章的洗腦之力如此強勁,彷彿沒有一夜暴富的我們已經被時代所拋棄。

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每個人希望自己的壓力能被別人看到,被人理解,這篇文章恰恰滿足了大家這樣的情緒。

但更惡劣的是,這篇文章通過鼓吹和煽情深夜加班,讓原本就焦慮的現代都市人,更加焦慮,認為自己沒有成功是因為還不夠努力,我也應該加班到凌晨三點。在情緒上用各種煽情的圖片和故事,鼓動大家更拼命,更努力。

拼命和努力本身並沒有任何的錯誤,但是這篇文章用“凌晨三點不回家”這種字眼,明示或者暗示加班的價值所在,你加班沒事,老闆看到了就能轉正;你加班沒事,吵架的男朋友會理解你,並會和你結婚;你加班沒事,家裡親人自會照顧好孩子。

在這個加速前進的時代裡,媒體應該做的是“去焦慮”,而不是製造焦慮,用每個人的焦慮來換取點擊量,這種行為我認為很可恥。

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乍一聽,的確如此,不管是初入職場的大學生,還是成家立業的職場中層,大家都是為了生活不斷地努力。

但是仔細回顧一下,你會發現何止是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是人的一生都不容易

幼兒園的小朋友容易嗎?明明就想出去玩,大人不但不讓玩,還送到幼兒園去做小板凳,還要背連大人都背不完整的《論語》、《三字經》等等。快樂都被剝奪了,容易嗎?

小學生容易嗎?平時的書包十好幾斤重,好不容易有個週末,還被給排滿了,一點休閒娛樂的時間都沒有不說,大人還經常用" 你看人家隔壁家的xx,你怎麼就不能像人家那麼優秀呢 " 這樣的話去打擊,幼小的心靈揹負如此重擔,容易嗎?

中學生容易嗎?一個高考搞得人神經兮兮的,抗壓能力差一些的搞不好還會得場重病,容易嗎?

大學生容易嗎?談個戀愛,三天兩頭要吵架,好不容易談得比較順利了,找工作兩人異地要分手,到拿了工資,發現自己讀了十幾年的書,每個月只值幾千塊錢,拋去房租水電費,還要家裡人接濟,容易嗎?

凌晨三點還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時嗎?

成年人是辛苦,但是,不是隻有成年人辛苦,所以,不用強行自己感動自己。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就需要明白這個世界的規則。

80頁的ppt,不知道一邊做一邊保存嗎?我大一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寫完一句話就點一下左上角的保存,以至於現在寫完文章,不點個十幾下保存,都渾身不舒服。

凌晨三點還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時嗎?

做廣告的,項目大於一切不是常事嗎?為啥男友前腳不理解後腳就來求婚?

凌晨三點還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時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領導交給 A 和 B 同樣一個人任務,A 很用功很努力,加班到很晚,做出了一個方案;B 綜合分析各種可能性,給出了三個方案。

作為領導,會更賞識誰?如果升職,願意晉升誰?

職場競爭的核心在於,牢記你的目標,然後超預期去完成它。

至於你是六點準時下班,還是凌晨三點才走,這件事兒不那麼重要。

沒必要神化努力,也要學會避免自我感動,張弛有度的生活和工作,才是我們該追求的。

該拼命的時候拼命,該享受的時候享受。讓 " 凌晨三點不回家 "(特殊行業除外) 這種話見鬼去吧。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既然選擇了,就不要回頭,也別抱怨別哭,可以偶爾軟弱。

但別老把北上廣的“月經貼”當作治癒自己的良藥。

2018年3月30日,江蘇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的研二學生1993年出生的小顧,在醫院夜班後不幸猝死。這位猝然離世的年輕人生前曾多次在朋友圈“吐槽”加班生活:“28小時班,一刻不停寫病歷,做操作,開麻方,收病人,抽血氣,睡了不到3個鐘頭,夠夠的!”“最羨慕那些朝九晚五、有雙休、享受法定假期的人。”

2018年1月6日(週六),杭州香積寺路公交三公司門口,一個男青年在去加班的途中突然倒地,很多市民上去幫他,叫了一個附近醫生來搶救,最終仍不治身亡。

2017年6月,浙江邵逸夫醫院,26歲的規培醫生陳德靈猝死。之前他頻繁加班、通宵,猝死前曾連續通宵夜班。

2016年12月,年僅28歲、在深圳一家連鎖酒店任銷售經理的李同平離開了這個世界。三天前,他剛剛拿到了自己的第一輛車。幾位與李同平相識的朋友認為,他的猝死可能跟之前工作過度勞累有關。

2016年12月,蘇州一位24歲的工程師猝死,他平時不抽菸不喝酒,但加班是常態。

2016年10月,44歲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2016年6月,前阿里巴巴數據技術及產品部總監在打羽毛球時猝死,年僅34歲。

2015年3月,深圳36歲IT男張斌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馬桶上面,當日凌晨1點還發出了最後一封工作郵件。

眼嗑診說

凌晨三點還在加班,你是上班玩了八小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