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来一波:观音山上观山水;求下联

对联来一波:观音山上观山水;求下联

“观音山上观山水”

一、出句分析:

1、出句词性:

观音:专有名词;山:名词;观音山:是偏正词组组成的专有名词性词组,而且是由“观音”、“山”组合的名词词组。

上:方位词。

观:观赏(动词)。

山:名词;水:名词;山水:按本句的语境,这是由山、水组成并列结构的名词,作宾语。所以,“山水”一词不仅仅是“山”和“水”的简单相加,而是指观音山周围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2、句子成分:

(1)无主句句式

观 音 山 上 观 山 水

状 语 |谓|宾 语

即:本句省略主语,“观音山上”在本句里作状语使用,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2)主谓宾句式

观音 山上观 山 水

主语|状语|谓|宾 语

即:观音是本句主语(后面省略介词“于”),“山上”是本句状语,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3、出句平仄:

观 音 山 上 观 山 水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4、机巧(机关):

(1)重字技巧

第1、5字位重“观”字;

第3、6字位重“山”字。

(2)断句机巧

无主句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 在观音山上观赏山水

主谓宾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 观音在山上观赏山水

二、征联启事中对征集对句的基本要求:

1、联句要符合《联律通则》,以平水韵入句。

2、对仗工整,具有韵味且词性相当。

3、要注意到重字及专有名词的运用。

4、对句要切观音山的景观,且具有诗意。

根据上述要求,就会发现所有来稿的对句,都未能达到要求了。

作为学术上的探讨,我们选取几个相对比较靠近征集下联要求的对句加以分析,让大家品评一下,以求共同提高楹联的创作和欣赏水平。

1、耀佛岭前耀岭峤

点评:

(1)平仄合律。

(2)“耀佛”对观音,不通。“耀佛”何意?这不是一个完整的专有名词。

(3)耀佛岭对观音山。在整体上说是专有名词相对,也是观音山上的景点,成立。

(4)岭峤:是一个完整的专有名词,特指五岭,即南岭;如果硬要拆开来的话,岭指山岭,峤指峤岳(山尖而高)。“山水”是一个名词,指有山有水的自然景色;而岭峤这个词单指五岭(与观音山相去较远),同“山水”相对,显得不合要求。再者,“耀佛岭‘耀岭峤’”又作何解呢?语义似不通。

“藏佛洞”、“望佛阁”等也是同一类的对句,且景点与广东不沾边,不另点评。

2、罗汉象前罗象狮

点评:

pan>(1)平仄合律。

(2)罗汉对观音,“罗汉”是一个完整的专有名词,成立。

(3)罗汉象(象与像可通假)对观音山,也成立,观音山上有罗汉像。

(4)罗象狮对观山水,字面虽可对上,但语义有点牵强;具体到观音山上的景观,“罗象狮”作何解?(在罗汉象前面)罗列摆设几只象狮出来——这有何诗意?而且“象狮”不是习惯用语,组合后没能产生新语义,不如“山水”组合后可指自然风光。因而整句的意思自然与“观山水”的意境相去远矣。

(5)未能很好破解双重断句的机关。“罗汉\\象前\\罗象狮”,作“罗汉在象前罗列象和狮”理解时,“象前”语义晦涩,不象“山上”有所指。逻辑上基本不成立。

其他诸如“罗汉果中罗果因”等“罗汉”类的对句亦与上述类似,不另作分析。

以上选两例是对得较接近的应征联,故此选此作简单点评,在于引起大家注意,希望有兴趣的联友按征联要求应对

对联来一波:观音山上观山水;求下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