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捕手》:解得開自我封閉的心結,解不開自我摧殘的宿命

天才與瘋子之間僅存一條細線,而我已將它擦去。

—— 奧斯卡·黎凡特

豆瓣評分8.9的《心靈捕手》是當年在馬特·達蒙、本·艾弗列克這兩位一線大牌明星成名之前的良心之作。也正因此片,兩位優秀的演員獲得了奧斯卡獎。

《心靈捕手》:解得開自我封閉的心結,解不開自我摧殘的宿命

豆瓣評分

影片講述了叛逆數學天才少年威爾,在心理學教授肖恩的幫助下,打開了自我封閉的心結,開始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的故事。威爾原本只是名校園清潔工,卻能解開數學教授們都解不開的難題。但這樣一個天才在生活中卻是個容易惹事的不良少年,也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最終在肖恩教授真誠和智慧的引導下,威爾打開了心結,奔向自己所找到的幸福。整個影片充滿了勵志元素和暖心的正能量,我也是每次觀看都會被感動到熱淚盈眶。

可是,該影片的主角是一個不世出的天才,他的心智結構根本不同於常人,那麼難道他真就這麼簡單的被“治癒”了嗎?

一個真正的天才

《心靈捕手》:解得開自我封閉的心結,解不開自我摧殘的宿命

清潔工威爾在破解難題

天才這個詞很容易被低估,很容易被理解為“非常優秀的人”。但真正意義上的天才是超越了普通人的常規理解的極個別特例。劇中的威爾就是一個真正的天才。他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培養和訓練,卻能輕輕鬆鬆達到頂級專家都望塵莫及的水準,這是不能用簡單的“努力”和“聰明”去解釋的。

麻省理工大學的蘭博教授發現了威爾的天賦。作為保釋他的條件,教授要求威爾必須幫助自己攻克數學難題,並且接受心理治療。對於這個天才來說,並不存在所謂的“數學難題”。他一度厭倦了這項工作,與教授起了爭執,發飆道:“我不想一輩子當個解說員,你知道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有多簡單嗎?我很抱歉你不會做,真的,因為我不想整天坐在這看著你苦苦搜尋!”

蘭博教授請心理學家來治療威爾,是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對他進行了定位:這個孩子叛逆過頭了,心理不正常,正在糟蹋自己的天賦。可是如果他終日裡“苦苦搜尋”而解不開的難題,卻被威爾輕而易舉的解決,那麼他又憑什麼認為自己可以去定義威爾的人生呢?當他把威爾放在數學上去看的時候,威爾就是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當他把威爾放到生活中去看時,威爾又成了需要他幫助的人。所以在那次爭執中,蘭博教授不禁對威爾說:“難道你就沒點感恩之心麼”。可是他忘了,威爾從未向他尋求過幫助。對於蘭博來講,他永遠無法理解一個“糟蹋天賦”的人。

影片在描寫蘭博教授與威爾的關係上,諷刺了教授的功利心。蘭博教授是個又努力又聰明又有追求的人,也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可他只是個典型的“普通人”。而威爾不是普通人,他也並不看重功利。不能僅僅因為一個人的離經叛道,就認為他心理有問題需要治療,也許那只是他的理性選擇。

威爾是孤兒,從小顛沛,還遭受過養父的虐待,這對他的性格必然造成了不良影響。但從他拒絕國安局給他的工作邀請上可以看出,威爾並非一個不懂世事的數學呆子,相反,他有著自己對社會和人生非常獨立而鮮明的看法,並且根本不屑去迎合主流。蘭博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威爾的,但威爾並不一定非要走教授的那條數學之路不可。這一點也在肖恩教授與蘭博教授的爭吵對白中被表達了出來,肖恩大吼道:“他不是你,你懂嗎?”

比起蘭博教授,肖恩教授在某種程度上更理解威爾,因為他也並非一個功利之人。肖恩明明有能力獲得比蘭博更高的成就,但卻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忠於了自己的內心。這一點,他與威爾心照不宣,也因此無形中拉近了兩人的距離。但即便是對情商爆表的肖恩來說,天才威爾也是一道難解之題。

一場逆向的救贖

《心靈捕手》:解得開自我封閉的心結,解不開自我摧殘的宿命

肖恩教授與威爾

肖恩雖然是蘭博請來幫忙調教威爾的,但在相處的過程中他和威爾成為了朋友。肖恩並不在意威爾的數學前途,只是希望他真的認清自己和自己想要的東西,打開他自我封閉的心結。

影片中真正暴露出威爾的“心理問題”的,是他與思凱勒的戀愛關係。威爾在親密關係上格外沒有安全感,童年的經歷讓他害怕遭到遺棄。所以當他發現關係中出現風險的信號時,馬上就想逃離。可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種問題普通人也會有,這與影片天才角色的設置其實沒有什麼特殊性的聯繫。

影片最打動人的,是當威爾跟隨肖恩的引導終於卸下自己的內心防備,擁抱著肖恩失聲痛哭的那一段。他一邊哭一邊說:“我真的很抱歉”。他為自己的自私道歉,為出於自我保護而不惜傷害別人的感情而道歉,也為自己故意侮辱那些想要幫助自己的人而道歉。威爾成長了,可這是真的嗎?

當他打開了自我封閉的心結之後,威爾並沒有去走蘭博教授所期望的數學之路,而是踏上了追尋真愛的列車,去找曾被他傷害的思凱勒。因為他勇敢的面對了自己的內心,真愛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影片就這樣給了觀眾一個暖心的結局。

這裡我們不得不思考,威爾自我封閉的心理問題與他的天賦到底有什麼關係。也許因為他比其他人更加敏感,所以更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可這也並非是天才才能有的問題。而影片中威爾遇到最大的麻煩,竟然僅僅是年輕人不懂愛情,這未免有些過於膚淺。總之無論如何辯駁,都沒辦法很紮實的確立:像威爾這樣的一個數學天才,他所遇到的問題只是普通人同樣可以遇到的。不僅如此,威爾的心結最終只因為與肖恩剛剛建立起的友誼、信任,和肖恩那句“這不是你的錯”,就給解決了。

對上述疑問合理的解釋,是在看似過份簡單的劇情之下,有著另一層的影射。實際上威爾從一開始就是在配合蘭博和肖恩而已。當蘭博教授第一次在收監處與威爾交談,並開出他的條件時,威爾只是雲淡風輕的笑了笑,點上蘭博遞過去的煙,此時的他還戴著手銬。威爾可以用自己最擅長的數學能力解決眼下的窘境,但必須與面前這個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人做一筆交易,這對他來說是個諷刺的事。威爾笑的是自己必須要接受蘭博的條件。

《心靈捕手》:解得開自我封閉的心結,解不開自我摧殘的宿命

威爾與蘭博教授的交易

之後,威爾一邊無奈的幫著蘭博解決數學難題,一邊還要應付各種心理治療。他挖苦那些試圖治療他的心理專家們。他可以準確的判斷出他們哪個是同性戀並公然揭穿,他也可以對每個人的治療套路瞭如指掌,令他們難堪。直到遇到肖恩。

威爾從肖恩畫的一幅畫中讀出了肖恩的與眾不同,他準確的判斷出肖恩痛失過一段感情,但他沒有說對原因,並馬上從肖恩激烈憤怒的反應中發現了自己判斷上的瑕疵。他發現肖恩的內心比其他人豐富細膩許多,對肖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就是為什麼作為一個打架鬥毆被法院監禁的不良少年,在被憤怒的肖恩掐住脖子時,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抗的真正原因。

蘭博誤以為自己手握威爾的數學前途,肖恩誤以為他試著一步步走近了威爾的內心。但實際上威爾既不在乎所謂的數學前途,也不在乎心理治療,他只是憑藉蘭博擺脫出被監禁的困境,以及試圖治癒肖恩!威爾這樣的天才可以輕易的做到擺佈別人的預期和誤解,他在被掐住脖子時表現出的剋制,是超出普通人的理解的。以此也能推斷出威爾之前的鬥毆僅僅是他出於一系列不為人知的理性選擇。

最終肖恩得到了治癒。他放下了自己的過往,他不再繼續把愛人的離世怪罪到自己頭上,他重新開啟了自己的生活。不僅如此,肖恩認為自己治癒了一個天才問題少年,這是其他人都沒能做到也不可能做到的事,這給了自己無比的成就感。從自責的陰霾中走出,並重拾信心,這是天才威爾贈予朋友肖恩的一份厚禮。威爾從一開始就是有意而為之,他認為這是正義的事,正如曾經讓自己揹負遭到監禁的那些事一樣的正義。雖然這種正義普通人難以理解,但他從來不是個需要別人理解的人,他早已習慣於終極的孤獨。

再反觀威爾,他擺脫了牢獄之災,但根本沒有選擇數學。他離開了自己的那幫窮人朋友,雖然少年友誼無盡美好,但現在他要去遙遠的西部了,要去與愛慕自己的思凱勒匯合。是的是愛慕自己的,而不是自己愛慕的。

威爾能看上思凱勒什麼呢?有不少觀眾坦言,為什麼女主這麼醜?她怎麼能配得上我們的天才威爾?沒錯這正是影片的設置,劇組選擇了相貌平平但演技出眾的明妮德里弗來飾演思凱勒,再恰當不過。因為威爾並不喜歡思凱勒,也許他對誰都沒辦法產生愛慕,也許他遇到令自己最感興趣的人就是肖恩了。

可他為什麼要去找思凱勒?也許只是換個地方行使他的正義而已,這對於威爾很正常,因為他從小就是居無定所。

《心靈捕手》:解得開自我封閉的心結,解不開自我摧殘的宿命

思凱勒

一生孤獨的追尋​

歷史上有許多離經叛道的數學天才,例如以賽亞牛頓、約翰納什、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等人。他們都是真正的天才,他們的人生充滿了玄幻色彩,不被理解。

格羅滕迪克曾經差點被從遊艇上趕下來,原因卻是他堅決不願意把放在座椅上的腳移開。他極端固執的堅持​自己認為的正確。他曾經為了自己堅定不移的反戰立場,幾乎斷送了自己的整個學術生涯。在晚年時期,格羅滕迪克幾乎將自己與世隔絕,並燒掉了自己大量的著作。

納什​在很年輕時就是出了名的數學天才,他的博弈論成為了後來經濟學界重量級的課題。但納什也是在年輕時代就開始變得十分古怪,他相信外星人正在進行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計劃,還坦言自己的研究靈感許多都與外星人有關。納什被常年進行精神治療,直到晚年才終於“恢復正常”。我們試想,如果他只是選擇了變回正常呢?他真的不正常過嗎?不得而知。

牛頓是我們最為熟悉的物理學家、數學家。但他曾經還是“鍊金術士​”、甚至是個神學家。他甚至沉迷於“與上帝對話”,但他所信仰的絕非是主流宗教中的那些上帝們。

天才們的離經叛道只是相對於普通人而言,由於不能理解,所以我們把他們視為異端。而且還不能容忍他們的這種異端,還要​去對他們進行“治療”。

這就好比一個智人掉到了猿類的部落裡,被猿猴們視為古怪,並“暖心”的給予幫助。面對這一群猿猴,智人的解釋是多餘的,正如威爾的那句對白“我不想一輩子做個解說員”。所以最終更明智的選擇​只有兩個:①演猴子;②設法遠離猴群。

《心靈捕手》:解得開自我封閉的心結,解不開自我摧殘的宿命

格羅騰迪克

結語

《心靈捕手》的原英文片名是《Good Will Hunting》。其中的“Will Hunting”就是主人公威爾的名字。而“Will”的意思是意願,“Hunting”是捕獵捕捉之意。為了翻譯的可讀性和影片整體寓意的通暢性,譯為“心靈捕手”恰如其分。

在他們各自的認知裡,蘭博教授捕捉到了威爾的數學天賦,讓威爾來幫助自己攻克數學難題;肖恩教授通過自己的真誠和智慧捕捉到了威爾內心最脆弱的點,幫他打開心結。而威爾捕捉的是更不為人知的東西,他捕捉到了肖恩的善良和正直,並幫助他找到了更好的自己。他還捕捉到從舊有的生活中擺脫出來開啟新的征程的機遇和挑戰,並一如既往的向前駛去。

在現代生物心理學中,科學家們做過有關天才的大量研究。研究發現人的基礎感知模式可分為兩個類別:①機械化模式(mechanistic):將萬物看做“物體”,用邏輯進行關聯;②精神化模式(mentalistic):認為萬事萬物的背後存在精神驅動。如果一個人的感知極端趨近前者,則容易患上孤獨症,社交障礙,但可能獲得極高的數理天賦;如果極端趨近後者,則會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與現實脫節,但可能獲得極高的藝術天賦。

但歷史上的極個別頂級天才,例如上述提到的牛頓等人,似乎同時趨近了兩個心理極端。例如根據當年友人描述牛頓的手稿,放在今天牛頓就有明顯的孤獨症傾向,而他在異教信仰方面,又顯得格外脫離實際。

真正的天才們可以為人類社會帶來跳躍式的進步,但他們個人的人生多數卻是一場悲劇。在普通人看來,他們是極端的不正常,認為他們有病,他們因疾病而自我摧殘自我毀滅。而那些看起來相對正常的天才們,也許內心依然孤獨。


歡迎關注 紐約百強企業海歸碩士,專注心理哲學領域的獨立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