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呼吁接小留学生回国惹争议,是真诚,还是伪善?

白岩松呼吁,包机接英国小留学生回国,结果惹了争议,被网友人肉,查出白家有24岁儿子,也在英国留学后就业,进而推论,他是不是假公济私?是不是假正经?是不是想混水摸鱼,渡子回家?还有网友指责,放着国内大学不上,为什么慕洋?一时之间,千夫所指。

说几点我的个人看法:

1、小留学生该不该接?古今中外,老弱妇孺,一直是人们重点保护的对象,孺是指儿童。新闻中已有报道,小留学生在英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怎么办?中国有句成语,叫做舐犊之情,意思是说,母牛知道舔小牛。鲁迅先生也曾在诗中说,俯首甘为孺子牛,充满了对儿童的关爱。牛是牲畜,都知道关心弱小,作为人类,怎么可能比动物都不如?

2、有网友指责,为什么要将小孩送出国读书?活该!活不活该,暂且不论,如今这种局面,我想,已经给这些小留学生的家长,足够的教训。但是,实话实说,将小孩送出国读书,和该不该包机接回,是两件事。好比,一个小孩,掉到井里,你现在却指责小孩父母怎么没把孩子看管好?有意义吗?当然是救孩子更优先、更要紧!

3、我不确定白岩松的儿子是否在英国?就算在,又怎样?如果白子想回国,以他的影响力,以他的人脉关系,难道需要搞如此之大的动静,需要假公济私,才能帮助儿子回国?建议某些网友,学会用脑袋思考,而不是用键盘思考!

4、即使白岩松想假公济私,怎么济?即使安排包机,也只会接年龄10岁左右的小留学生,白岩松的儿子是一个24岁的成年人,和儿童有几毛钱关系?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被曝光,白岩松难道能让一个24岁的成年人伪装成儿童,混进海外回国的儿童团队伍里?怎么装?

5、有人指责白岩松为什么将儿子送英国读书?居然还留在英国工作,为什么没有报效祖国?我想请问,在国外工作有错吗?有网友还联系到董卿赴美生子,也横加指责,认为他俩都是不爱国、假爱国。个人认为,每个成年人拥有更多选择,难道不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他们的此类举动,和爱国有关系吗?难道国外的人没有资格爱国?越穷越爱国?思想越落后越爱国?行动越守旧越爱国?比如,你,某个省市长大的孩子,读完大学后,居然不回家乡搞建设,却选择在另一个城市就业,和白岩松儿子有多大区别?换个角度说,林巧稚、梁思成、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这些对祖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他们当初不全是选择在国外就业?如果没有在国外学习和锻炼,掌握了先进知识和经验,后来又带回国内,中国建设能有如此巨大而辉煌的成就吗?

6、有网友质疑白岩松,既然儿子在英国,说话为什么不能避嫌?讲个故事。春秋时代,晋国国君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领导,你觉得派谁去比较合适?祁黄羊答:解狐适宜。平公问:亲,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答:您问的谁合适,又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平公说:很好!于是他任命了解狐,人们纷纷点赞,认为任命得好。过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军事统帅,谁合适担任此工作?祁黄羊答:祁午合适。平公奇怪地问:祁午不是你儿子吗?祁黄羊答:您问的是谁合适,并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点了点头,于是又任命了祁午,人们纷纷点赞,认为任命得好。孔子听说后评价说:老祁这人,还真不错,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大公无私。白岩松既然出于爱护孺子的公心与善意,为什么要避嫌?

7、自从防境外疫情输入以来,有网友一直质问为什么不关闭国门?我一直坚持,要让国门留道缝,要给海外游子,一条回家的路,这是作为一个国家,尤其一个大国,最基本的义务,最基本的胸怀。前几天,美国国务院曾呼吁本国国民尽快回国,有人不理解,该国国内疫情如此严重,为什么还要召唤国外公民回国?我同意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日涵副教授的观点:第一,美国认为,只有海外国民回国,政府才有能力保护他们,至于疫情如此糟糕,能不能给予保护,是另一码事;第二,美国公民自行回国,可以帮助美国政府的海外保护工作减压;第三,国民回到国内,美国才能集中精力处理国内疫情,避免国外再有事情,他们要多线作战,忙不过来。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心态,他们将国内外的国民,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考量,不分彼此。为什么有网友总是无端指责出国人员都是慕洋派?如果有人从比较落后的家乡,前往比较现代的城市去工作和就业,那又是慕什么?人们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方,他的根,始终会留在生他养他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