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心理疾病的根源


濟群法師:心理疾病的根源


現代人心理問題很多,這些心理問題怎樣才能解決?有些人求助於心理醫生,但心理醫生的治療只能起到一種疏導和緩解的作用,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不能滅除問題產生的根源,那麼,今天這個問題得到了疏導,得到了暫時的解決,明天又會繼續製造新的問題,心理問題並不能得到徹底解決。

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是什麼?是無始以來伴隨著我們生命的無明,和由此產生的種種不健康因素:如貪心、嗔恨心、愚痴、我慢等等。所以我們要從佛法入手,通過勤修戒定慧,來熄滅貪嗔痴,從根本上剷除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貪嗔痴在佛教裡被稱為三毒,就是三種危害我們精神健康的毒品,它時時都在傷害著我們的心靈,左右著我們的人生。

現在吸毒的人很多,我們知道毒品對人構成的傷害主要是在身體上的,但身體和精神的關係很密切,在身體受到傷害的同時,我們的精神也會隨之受到傷害。我們對於毒品的危害已經有了深刻認識,所以,全世界都在為了人類的健康而抵制毒品。

但危害到我們心理健康的精神毒品是無形的,它潛伏在我們的生命裡,反映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和我們的關係密切到使自己都難以察覺。我們常常不由自主被它推動著,造下種種惡業,不僅影響到今生的幸福,更影響到未來的生命形態。

世間的一切,因為和我們的貪嗔痴煩惱相應,都可能變成毒品。我們對世界的錯誤認識,使我們每個人都對“自我”產生高度的執著,又因為對“自我”的執著,帶來了種種煩惱。

因為執我,進一步執著我們的事業,執著我們的家庭……一旦事業受挫,一旦家庭解體,都會對精神構成極大的傷害。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因為無法接受感情挫折和事業失敗而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

同樣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具體到和自己發生關係,如果不是具體地落實在自己的身上,結果會完全不同。世界上每一天都有人破產,每一天都有人家庭破裂,可我們很少會因為別人的挫折和失敗感到切身的、難以忍受的痛苦。為什麼挫折與失敗一旦和自己發生關係之後,就會構成那麼大的傷害?原因就是我們對“我”的執著。

濟群法師:心理疾病的根源


同樣的一個孩子,他的健康,他的學業,他的發展,做父母的感覺會和外人有著很大的區別。因為父母對兒女有一種強烈的感情上的執著,而這種對“我的孩子”的執著,同樣也是來自於對“自我”的執著。

而我們對金錢的執著,對地位的執著,對名譽的執著……對世間的一切執著,都是生長在我執的土壤上。我們把整個身心都安住在我們的執著之上,一生都在為它歡喜為它憂。

先賢告訴我們:“人到無求品自高”。怎樣才能無求?沒有了對自我的執著,自然就無所求。無所求也無所謂得失,沒有了得失之心,人生就能因此得到解脫。

所以,我們對世上的一切,對我們的事業,對我們的家庭,對我們的人際關係,都要運用智慧去觀照,從因緣的角度正確地透視它們,才能活得自在,活得灑脫。否則處處都有牽掛,走到哪裡都不得自在,這就是佛法關於解脫的道理。

選自《學佛與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