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開播,劇中宋仁宗為何被稱作“官家”?其實大有深意

這兩天,正午陽光年度大劇《清平樂》正式開播了,開始這幾集,主要是講青少年時期的宋仁宗,和太后劉娥之間的關係,主要的矛盾自然是關於仁宗生母的問題。不過在看劇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官家”這個稱呼感到奇怪?我們在一般古裝劇中,看到皇帝都是自稱“朕”,大臣等見到皇帝,要麼稱“萬歲”,要麼稱“陛下”,這“官家”是個什麼稱呼呢?

《清平樂》開播,劇中宋仁宗為何被稱作“官家”?其實大有深意

《清平樂》宋仁宗

一、由來已久的官家

翻閱文獻的話,官家這個詞其實歷史也比較長了,但是這個詞的意思,一開始其實不是專指皇帝,而是代指公家,也就是政府。比如東漢末年荀悅的《漢紀》裡就有“官家之惠優於三代,豪強之暴酷於亡秦”的說法,這裡的官家顯然就是指東漢朝廷。

《清平樂》開播,劇中宋仁宗為何被稱作“官家”?其實大有深意

漢獻帝

把皇帝稱作官家這種說法,目前最早見到的是十六國時期後趙的石邃。《晉書》裡有記載石邃和臣子李顏等人的一段對話:“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這裡的官家指的是石邃的老爹石虎,大概是說石邃想要效仿匈奴冒頓單于的舊事,殺爹造反了。可見把皇帝稱作官家,最早可能是受到少數民族的一些習慣影響。

再後來,經南北朝到隋唐,傳世文獻中零星的也有見到稱皇帝為官家的,但大多不是什麼很正式的稱呼,和我們在《清平樂》裡看到的那種情況,還不一樣。可見到了宋代,“官家”這兩個字的使用,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的。

二、“官家”已不只是官和家

宋代皇帝對官家這個稱呼的使用,開始與宋太祖趙匡胤。在蘇軾的好友王鞏的筆記《聞見近錄》裡,記載了當時流傳的宋太祖的一個故事。就說太祖陳橋兵變後來奪了天下,一起打江山的有些老兄弟有些轉不過彎來,意識不到當年的大哥已經是皇帝了。於是有一回藉著出遊,宋太祖就敲打他們,說:“

此處無人,爾輩要做官家者,可殺我而為之。”這裡的官家,自然是指代皇帝。實際上宋太祖是在提醒這些老兄弟,要注意君臣的分別了。不過考慮到此時說話的環境,這裡的官家,也不是太正式的用法。

《清平樂》開播,劇中宋仁宗為何被稱作“官家”?其實大有深意

宋太祖

“官家”二字正式變成皇帝專屬,大概是從宋太宗時期開始的。在宋代的文人筆記裡,記錄了幾次宋太宗和文人臣子的對話,大概都是太宗問:“你們都稱皇帝為官家,這官家二字是什麼意思啊?”然後臣子就回答:“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所以皇帝就叫官家了。”

《清平樂》開播,劇中宋仁宗為何被稱作“官家”?其實大有深意

宋太宗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這是宋太宗以後,逐漸確立下來被人們認可的,關於“官家”二字的解釋。但是咱們前面也說了,官家二字在文獻中的含義,早年間可不是這樣。作為能在宋太宗御前答對的文臣,哪一個不是學富五車的?他們會不知道官家二字的本意嗎?所以這個君臣問答的故事,其重點本身也不在於解釋官家到底是什麼,而是要確定一下“官家”這兩個字應該是什麼。

《清平樂》開播,劇中宋仁宗為何被稱作“官家”?其實大有深意

《清平樂》劇照

類似宋太宗和文臣的這種對答,實際上在宋代還發生了好多次,對答的具體內容也往往是大同小異,這給人一種感覺就是君臣達成了某種默契,大家在共同的通過這種重複,通過對三皇五帝的比附,去強化對某個東西的信念。這個東西是什麼呢?當然就是皇權。

文史君說

在《清平樂》播出之前的片花裡,有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大致是仁宗說:“他們(指文臣)要把朕套進那個他們設計好的聖人的殼子裡”。《清平樂》的原著小說叫《孤城閉》,這個孤城實際上指的應該也是這層“聖人的殼子”。

我們經常說宋代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或者也經常站在士大夫的立場上去評價皇權如何如何。《清平樂》卻換了一個視角,站在皇帝的立場去看這種共治,可能會看到不同的景象。

在第1集晏殊勸諫的劇情裡,作為皇帝的老師,晏殊始終在給少年的仁宗強調一個觀點,就是天子要做到天下百姓需要看到的那個樣子,而皇帝自己的私情、甚至是自己的母親,其實都是不重要的。這就是文臣們為皇帝打造的那個“聖人的殼子”。

《清平樂》開播,劇中宋仁宗為何被稱作“官家”?其實大有深意

《清平樂》晏殊勸諫

而官家這個稱呼逐漸的變成皇帝的專屬,變成比附三皇五帝那般神聖,其實也是打造這個“殼子”的一環吧。

參考文獻

張禕文:《“官家”源變與宋代皇權重塑》,《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

王育濟:《“官家”與宋代皇權的理性定位——以宋太祖朝為例》,《文史哲》2006年第5期。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