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開耕節推進會在河南舉行

文化長征第132站、第五屆中國開耕節推進會、第二屆尋找失去的中國原種在行動於2019年12月1日在普賢祖庭——中國如意寺舉行。此次活動由北京中農本草生物技術研究院、河南崇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河南省根雕藝術協會郟縣分會、郟縣民間文藝家協會協辦。郟縣收藏家協會、郟縣工藝美術協會學術支持的一次農耕文化的一次盛會,共有100多人參加活動,同時也得到了郟縣浩博義工隊的大力支持。

第五屆中國開耕節推進會在河南舉行

大家紛紛向如意寺原種博物館贈送原種

中國開耕節是經文化長征發掘、整理、推動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舉行的一次盛大的農耕文化儀式。它發源於古老的傳說,相傳妙莊王之女妙顏,也就是傳說中的普賢。成年後,妙顏下嫁於鳳山腳下,汝河岸邊,因妙顏是公主,後人為了紀念她,特意把村後之山叫做鳳山,並在山上種植一顆到今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存活了數千年的大樹,當地人稱之為“百雞樹”,也有人叫鳳樹,當地人視這棵樹為“神樹”、“聖樹”,這棵樹今天也被當地政府作為古樹名木保護起來了。

第五屆中國開耕節推進會在河南舉行

文化長征創立者張勝利先生在尋找失去的中國原種

在歷史上,汝河幾乎每年都會發大水,常常淹沒附近的村莊和莊稼,村民為了祈求來年五穀豐登,風調雨順,鄉民每年都會在農曆2月2日“龍抬頭”的當天,用轎子抬著普賢聖像遊行,最後在普賢成道之地——如意寺舉行盛大的祈福儀式,形成了早期的儺舞和儺文化。後因種種原因被迫中斷。後經挖掘整理,使這古老的農耕文化得以再現,現已成為亮麗的中原文化名片,為世人所知。

第五屆中國開耕節推進會在河南舉行

李衛傑先生講話中


第五屆中國開耕節推進會在河南舉行

王運動先生在講話中


第五屆中國開耕節推進會在河南舉行

郟縣浩博義工隊負責人石繼紅在講話中


第五屆中國開耕節推進會在河南舉行

韓小保先生在講話中


第五屆中國開耕節推進會在河南舉行

陳尚敏先生在講話中


第五屆中國開耕節推進會在河南舉行

孫紹增先生作品欣賞

經本次推進會討論決定,明年第五屆中國開耕節在前四屆的基礎上有所變化,儀式感更強,文化氛圍更濃。活動首先由中國開耕節大把式張臺先生手持“五穀豐登”黃色大旗,在第一通鼓的鼓聲中走到五穀面前,轉身引領手持五穀者沿場地走一圈,寓意迎五穀的時間到了,準備開耕,把不要誤農的消息傳達到各處,家喻戶曉,“通五穀,達四方”。在第二桶鼓聲中,拜五穀種子,拜土地,感謝土地和種子。在三通鼓聲中,拜普賢菩薩,迎甘露,灑甘露,祈求風調雨順,不忘普賢恩澤。在三通鼓聲中,灑種子,之後開耕節儺舞開始,載歌載舞,祈求明年人畜發達、五穀豐收。最後由中國開耕節大把頭張臺先生宣佈中國開耕節開始,耕地活動開始,達到開耕節高潮。

開耕節是播種希望,開耕節之後,一年播種耕耘,豐收的輪迴正式開始。中國開耕節傳承下來並非只有儀式,而是一種文化,是對土地、種子的歸屬感。是對自然、土地、種子的敬畏與禮讚。是中國農耕文化的最高表現形式,是中國農耕文化成熟的最重要標誌之一。種子是生命的根基,人類生存的依賴者,自古以來,農民既是種子的生產者,也是使用者,代代由他傳承和守護。可社會發展到今天,本來不是問題的種子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種子的多樣性和種子的生產遭受了毀滅性打擊,種子被少數人所控制,種莊稼的農民則失去了擁有的權利,這樣延續下去造成的惡果不僅是生物的多樣性,地域性被破壞殆盡,安全性也將受到更大的挑戰,耕種成本越來越高,對種子的擁有者依賴性越來越強。可再生農業的發展越來越艱難。一旦發生災難和戰爭,糧食生產安全將會出現困難,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作為農耕文化的大國在種子保留的方法上不能不做充分的考慮和關注。

第五屆中國開耕節推進會在河南舉行

部分與會人員合影

工業化的農業雖然能夠解決數量問題,但是改變了農業原來的可持續延續的模式、口味以及人類與大自然親密和諧的關係。文化長征組織“開耕節”、“尋找失去的中國原種在行動”等活動,旨在引起人們對農業文化的高度重視,一切活動都應在民族生存、民族發展、自然和諧的願景下進行,這樣才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民族。

孫紹增,程永志、李樹立,孫紅生,李應彥,李文翰,謝長明等著名書畫家向大會獻禮。

此次活動同時得到了河南郟縣浩博義工隊負責人石繼紅率領的義工為大會順利召開提供了諸多便利,受到了與會人員的禮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