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大沒小”,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比葫蘆畫瓢”


每位家長最欣慰的事,莫過於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發現孩子不像小時候那麼可愛了,有時會跟爸爸媽媽頂嘴,甚至對爺爺奶奶大嚷大叫,怎麼說也不聽。這讓很多爸爸媽媽感到氣惱的同時,也多了很多不解。

小天是個4歲多的男寶兒,正是大人口中那個“沒大沒小”的孩子。見了長輩不但不打招呼,有時還會回以“你討厭”“哼,我就不”,弄的對方也很尷尬。在家裡也是一個“小霸王”,奶奶喂他吃青菜,“我不喜歡吃菜,我要吃肉。”“乖孫子,青菜有營養。”“我不吃,你給我走開。”說著,一把打在奶奶手上,飯菜也灑了一地。爸爸看不下去了:“沒大沒小就得打,現在就這樣,長大你還得了……”

孩子“沒大沒小”,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比葫蘆畫瓢”


“沒大沒小”確實不是一個好習慣,但我們從小那個活潑可愛惹人疼的孩子,怎麼就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了?爸爸媽媽回顧一下我們往昔的育兒過程,有沒有在其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呢?

一、是什麼讓孩子在“沒大沒小”的路上越走越遠

1.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

孩子一天天長大,小腦袋瓜也越來越有自己的主意,而天下無不愛孩子的父母,但爸爸媽媽在愛孩子的同時,無意中也束縛了孩子的很多天性:“又玩遊戲,眼睛還要不要了?”“不能玩水,感冒了怎麼辦?”“不能吃糖,喉嚨發炎了又要帶你看醫生了。”“說多少遍了,不能光腳在地上跑,怎麼就是記不住?”久而久之,孩子心中不免積累了越來越多對爸爸媽媽的對立情緒,而這些情緒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長,必將通過某個渠道發洩出來,也許就在今天,他就開始用不禮貌的話語來頂撞你了。

孩子“沒大沒小”,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比葫蘆畫瓢”


2.有樣學樣

爸爸媽媽平時在管教孩子時,如果態度或語氣上過於強勢,沒有商量緩和的餘地,孩子自然也會慢慢習得這種說話方式;或者大人在面對問題時就喜歡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解決,孩子當然是有樣學樣了。但孩子並不能意識到自己脫口而出的話會傷害到別人,他只是見慣了爸爸媽媽經常這樣相互大喊大叫,耳濡目染自己也養成了這樣的壞習慣。

3.家長對老人不夠尊重

如果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就沒有做到對長輩的足夠尊重,比如飯菜端上桌,老人還沒動筷子,先給孩子挑上一口吃。或者婆媳問題嚴重,媽媽經常在背後說奶奶的壞話,甚至經常爆發矛盾,孩子在本該培養良好習慣的敏感期,處於這樣的家庭氛圍中,當然就不會有尊重長輩的意識形成。

孩子“沒大沒小”,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比葫蘆畫瓢”


二、“沒大沒小”對孩子有哪些傷害

也有人會說,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自然就有禮貌了。可事實只能是:如果家長不能及時幫助孩子糾正這一陋習的話,一個從小沒有敬畏心理的孩子,只會在“沒大沒小”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成為一個霸道、任性、不講理的人,而這種性格帶給孩子的影響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日俱進:

1.孩子的人際關係受阻

試想一個自私任性、又不懂得好好說話的人,他的人際關係會是怎樣的?他的身邊會有朋友嗎?而一個社交受挫,身邊又無處可訴衷腸的人,他的人生也必將是孤助無力的。

2.影響孩子將來的學習和事業

父母不可能保護孩子一生,以後孩子的路還是要他們自己去走。即使父母可以原諒孩子的一切錯誤,但社會只會給出他最客觀的評價。一個連父母都不尊重的人,很難想象他會懂得尊重自己的師長、領導,那麼尊重學習、尊重事業、尊重進取的心智又從何而來?

3.影響和將來配偶的親密關係

孩子“沒大沒小”,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比葫蘆畫瓢”


我們的伴侶是陪伴我們經歷身邊大事小情的最為親密的人,如果我們不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也不能用良好的情緒與其溝通交流的話,我們的生活只能是一團亂麻。

所以說,趁現在孩子尚未長成,一切還來得及,“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家長們趕緊著力於幫助孩子改掉這一壞習慣吧。

三、怎樣幫助孩子改掉“沒大沒小”的壞習慣

1.教會孩子運用正確的表達方式

如果發現哪天孩子頂撞了自己,冷靜!別和孩子剛著來,多一點耐心和包容,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可以先走開一會兒,然後平靜地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這樣的語言會傷害到別人。”一次沒有效果也不要放棄,下次照舊這樣做,相信孩子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的,他只是還沒有做好準備。

2.給孩子做好表率

孩子“沒大沒小”,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比葫蘆畫瓢”


爸爸媽媽除了平常要教導孩子對長輩講禮貌懂規矩之外,自己遇到長輩也要主動打招呼問好,日常生活中更是要做到對長輩的足夠尊重。除此之外,家長還要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遇到問題習慣用理性的思維去解決,而不是大吼大叫,讓自己的言行給孩子以耳濡目染的效果,孩子當然也會變回那個可愛懂事的乖寶寶。

3.對孩子的意見給予尊重

孩子“沒大沒小”,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比葫蘆畫瓢”


過於專制的父母,勢必會養出一個過於叛逆的孩子。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孩子們的心智每天都在飛速地增長著,與此同時自己的主見也越來越強。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意見發生衝突,先不要專制地否定孩子,而是應該放低身段聽聽孩子的意見,然後再做決斷。只有被得到足夠尊重的孩子,才會懂得給予別人同樣的尊重。

誠然,好的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自身的素質,而素質教育又遠重於學習教育,但如果我們未經清醒地審視自己,就以這副凌駕於孩子之上的姿態,把“沒大沒小”這個帽子輕易地扣在孩子頭上,我們也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為什麼沒有培養出一個懂得尊重我們的孩子了?

不止上述觀點您是否贊成?也歡迎您傾情奉獻自己的寶貴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