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歷過文化衝擊?有什麼感受?

大千世界的文化


每個人時刻都是受到文化的衝擊,而且是在文化的不斷衝擊洗滌中成長起來的。

現代社會的發展更快,更離不開文化的沖洗和擊打。比如,小嬰兒在媽媽肚子裡幾個月就開始了胎教,只是幾十年過去了,沒有人能證明這種文化教育的效果如何,也不知道孩子聽到了?聽懂點什麼?至少目前還不能說這是偽科學和糟粕文化。

一些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的現代文明和腐朽文化,潮水般的湧向了我們,有人被衝昏迷了,有人被嗆倒了,但也有人很好地利用了西方的先進文明,並走在了社會的潮頭。

我雖然吸收了西方的競爭理念,卻並未放棄傳統文化的優秀之處。比如競爭創新,和諧共享,友善互助等。

但是,我從骨子裡堅決排斥西方那″唯我獨尊"的″二元對立″文化,因為這種文化完全勃離中華文化,甚至是格格不入。所以,我也不會被西方腐朽文化所衝昏頭腦,而是要保持清醒,才可立於不敗之地。


全峰山


我記得自己剛來美國的時候,有一年的聖誕節,我看著我的小姑從冰箱裡找出一個圓柱狀的物體,她打開並從裡面掏了幾勺濃稠的白色粘漿擱進烤盤裡。幾分鐘以後,冒著熱氣的麵包卷兒就出爐了。

“這玩意兒是罐頭面包嗎?” 我問她。然後這群美國人鬨笑起來 —— 這種被我稱作罐頭面包的東西,美國人叫它們 “皮爾斯伯裡面團” (Pillsbury dough。Pillsbury,美國著名烘焙品牌)。

recipe-creations.jpg

我是在澳大利亞長大的,和這裡不可謂不相似,但當我第一次踏足美國雜貨店的時候,我還是被震驚了。在澳大利亞,牛奶、黃油和麵包只有少量幾個品牌供你選擇,而牛奶通常也只含有一種配料(你懂的,那就是牛奶本身)。我們的奶酪不是那種鮮豔的熒光橙色,麵包當然也不會裝進罐頭裡賣。而在美國,幾乎能佔據整條走廊的貨架上擺的都是不同品牌的同一種產品。這是我第一次經歷所謂的 “文化衝擊” ——它很是令人傷感地提醒你,他鄉非故鄉。

所以我和其他幾位移民談了談他們來到美國後第一次經歷的文化衝擊,讓你瞭解一下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初來乍到的被美國文化嚇到。這裡是他們的回答:

cultureshock.jpg

蔡桉(音譯),45歲,律師,來自韓國:

“在我來到美國之前,我從沒聽說過也從沒見過牙套這種東西。在韓國,我有些朋友的牙齒長得很不整齊,但人們不會將此視作一種缺陷。上七年級的時候,我來到美國,見到了幾個戴牙套的孩子 —— 兩根金屬絲分別穿過你的上下兩排牙齒表面,每顆牙前面還有個金屬支架 —— 他們看起來就像是機器人一樣。直到兩年之後我才真正搞清楚這是什麼,因為我剛來到這裡的時候英語不夠好,所以沒辦法問他們。我曾經覺得,牙齒是你生下來就帶著的東西: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從沒想過人們可以這樣改造自己的牙齒。我以為牙齒是深深固定在口腔中的,所以這整個牙套的概念對我而言非常陌生。”

group-of-school-kids-with-teacher-sitting-in-classroom-and-raising-hands.jpg

許尼奇(音),26歲,數學老師,來自中國:

“上課的時候,學生們交流的方式,和他們與老師(比如我)的互動方式,讓我深深感受到了美國文化的衝擊。美國孩子上課時都非常活躍,他們在舉手之前,就已經脫口而出講出了問題的答案了,他們不會乖乖地坐在那等你注意到他們,而是主動的表現自己。學生們會在我的課上吃東西,而這在中國是不允許的。如果你性格外向,在這裡你會受到更多褒獎;而一個性格內向的學生在班裡會很受排擠。

在中國,我不需要自己擦黑板,清潔教室是學生的責任。在中國老師的地位很高,學生們會非常尊敬你。而在這裡,我不會有這種感覺 —— 教師的收入甚至連中產階級水平都達不到。”

immigrants-to-the-united-states-talk-about-their-first-moments-of-culture-shock-body-image-1460392458-size_1000.jpg

Chandra Edwards,27歲,金融分析師,來自韓國:

剛來美國的時候,最讓我驚訝的是人們對廚房紙的用途。在韓國,廚房紙就是在廚房裡用的,基本上就是擦擦煎鍋裡的油;當我來到美國的寄宿家庭,發現他們幾乎幹什麼都能用到廚房紙,連塊抹布都不用時,我感到非常震驚的。在學校也是這樣 —— 如果你弄撒了什麼東西,就從那一大卷兒廚房紙上扯下來一塊擦掉。當我去年回到韓國時,我發現這邊的情況也變了。人們現在會在洗手間裡專門放一個丟廚房紙的垃圾桶了。”

maxresdefault.jpg

阿利森·帕沃(Allyson Power),28歲,學生,來自加拿大:

“我覺得總體來說,美國人有些過分熱情了。雖然我這樣說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因為我是加拿大人,這本來應該是屬於對我們的刻板印象。舉個例子,經常有收銀員問我最近怎麼樣 —— 這種程度的交流還算比較正常的。但這之後他們竟然會問我今天做了什麼,我感覺這的問題就有點太私人了。而且我不知道是自己腦子裡的加拿大人文化作祟還是怎麼著,我竟然也總是老老實實地答了,所以我覺得我還是太認真了。我得學學怎麼禮貌地和人談話,別讓對方覺得好像不問你點什麼就沒法繼續聊天了一樣。”


調皮的涼城


有!

我是個農村孩子,去武漢讀的大學。

農村人經常笑話城裡人沒見過農村的動植物,“五穀不分”。還有一個故事,說城裡人看見農村人挑大糞,用手指嘗一下說醬油醃過頭了。

但是,去武漢讀書後去了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以前田間地頭經常看到的小草,都有學名,該屬於哪些界門綱目科屬種……

現在,寒暑假城裡的孩子估計在補課,在夏令營,在參觀各種展覽。而回家,看到村裡的孩子在玩泥巴、吃一些不健康的食品。

不是說農村不好,而是我們這一代開始,信息匱乏的劣勢會越來越明顯,我們會變得越來越無知。



遊人阿強


我是一個非常熱愛旅行的人,疫情前去過馬爾代夫🇲🇻,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本來計劃春節期間去柬埔寨🇰🇭吳哥窟的,然而疫情肆虐,便取消了這次的行程。

國內我去過布達拉宮、九寨黃龍、大理、麗江、瀘沽湖、桂林、三亞、香港、澳門、張家界、鳳凰古城、鼓浪嶼、烏鎮、西塘、頤和園、故宮、秦皇島等等。

說起文化衝突來,還真經歷了不少,接下來我將從中西方文化衝突、國內南北方文化差異兩個角度,就我到過的地方,來分析一下都有哪些方面。有時候文化是嚴肅的,有時候卻又是讓人啼笑皆非的。

中西方文化衝突:

☞中國跟泰國之間的文化差異:

①榴蓮

榴蓮本身倒是沒什麼,因為本來愛吃和不愛吃的多年以來就各有陣營,然後井水不犯河水。問題在於泰國榴蓮有「三不讓」,不讓帶走,不讓帶回和不讓打包。去過泰國的小夥伴們都一定在泰國吃過當地的榴蓮,那叫一個自然熟的軟糯香甜,好吃到飛起。但是如果你想打包,是不被允許的,也不能帶回酒店房間吹著空調享用,更不能託運回國。這是泰國的榴蓮規矩。


☞中國跟印尼之間的文化差異:

①印尼貨幣的面額很大

18年應客戶公司邀約去巴厘島旅行,印象最深的就是花了40多萬印尼盾吃了一餐飯,怎麼說呢?忽然感覺自己一夜暴富了,但是仔細想想吃的還不是炸雞漢堡+可樂,換算成人民幣大約34塊錢,跟國內差不多,稍貴那麼一點點。所以印尼雖然貨幣的面額比較大,但是卻花費卻並不便宜,我算過一筆賬,比去泰國要貴些的。

☞中國跟新加坡之間的文化差異:

①「恭喜發財」不是祝福

在中國逢年過節都會說恭喜發財,當然在晚輩跟長輩討要紅包的時候,用的最多。而在新加坡是不能一見面就說恭喜發財的,新加坡人認為「恭喜發財」裡面的「」指的是偏財,不正當渠道獲取的收入,這樣說是在侮辱對方的人格。

②不談另一半

在新加坡跟本地人交流或者被邀請吃飯,一般都是吃午飯或者喝下午茶,因為在新加坡早飯和晚飯都是要陪家人一起共進的。在跟新加坡人聊天的過程中,在對方的另一半沒有到場的情況下,不要詢問。因為這樣做會被視為是在窺探隱私,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尤其客戶之間,謹言慎行的好。

☞中國跟馬來西亞之間的文化差異:

①吃咖喱的國度

如果你問一個馬來西亞人,他們平時吃的咖喱有多少種?恐怕他會仰頭望天,做思考狀,良久後才悠悠的說,“那誰能說清楚呢?”去馬來西亞吉隆坡旅行的時候,有天吃自助餐,發現檯面上擺放著各種咖喱美食,大概上分為青咖喱、紅咖喱、黃咖喱、白咖喱、棕咖喱五種,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些其他佐料調味,那就是無窮無盡種了。

②用手抓著吃

馬來人吃飯是不用筷子🥢,也不用刀叉🍴的。他們用手抓著吃,並且只能用右手抓著吃。因為左手是用來如廁的,所以到了馬來西亞要注意接和遞東西都要用右手,左手被視為不潔和侮辱。可是左撇子們怎麼辦呢?

小結:我去過的幾個國家裡,可能文化衝突上最小的就是越南了。馬爾代夫作為旅遊勝地,已經發展的非常多元化了,基本上感受不到有什麼文化上的衝突,如果非要說一點的話,那就應該是早餐自助提供的都是冰牛奶,不過客房還是有配燒水壺的,一點聽說是有中國遊客入住的標配。

南北方文化差異:

☞關於飲食:

這裡可不是北方人喜歡吃麵🍜,南方人喜歡吃米飯🍚,然後北方人吃的鹹,南方人吃的甜,那麼簡單的問題了。我作為一個出生在北方,大學畢業至今,在南方呆了整整16年的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南北方飲食文化上的明顯差異。

中國一年有24個節氣,有很多傳統節日,就拿其中元宵節來舉例,元宵節裡吃湯圓,很奇怪南方人吃的大多是比較鹹的肉餡之類的,而北方人則大多選擇吃些芝麻、花生等偏甜的口味。同樣的還有端午節的粽子,南方人放五花肉、放叉燒、放綠豆、放板栗……,反正都是鹹的多,而北方人就只吃蜜棗的甜粽子。還有餃子,北方人說的水餃是不帶湯的,南方人一般吃的都是湯湯水水的。

☞關於生活:

南北方因為天氣原因所以過冬的方式很不同,北方人家裡有暖氣,南方人過冬一般的起床靠毅力,洗澡靠勇氣。說到洗澡就更大不同了,北方人習慣是一週洗一次澡,要用澡巾搓遍全身,南方人則是每天洗澡,從來不搓泥。再說關於結婚的時間上,北方人認為一婚在上午,二婚在下午,南方人卻是管他一婚二婚呢?都是在晚上。

☞關於語言:

南方人說話是平舌音比較多,北方人則是捲舌音比較多。中國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比如我在廣東,就發現哪怕是廣東境內,還分汕頭話、客家話、白話等等的。具體到某些詞彙上,又會有所不同,北方人說喝酒,一般指的是喝白酒,南方人則是指的啤酒。南方人說的早茶並不是單單喝茶那麼簡單,而是配各種點心的,身為北方人的我,剛來南方的時候,還當是真就只喝茶呢!

小結:其實南北方的文化差異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我國地大物博,因此哪怕是相對距離較近的廣東和廣西也是有差異的。真要細說起來,恐怕10萬字都無法寫完全。

綜上所述

古老的中華民族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出門旅行或者出差,遇到有文化衝突的事情其實是很常見,在國內因為地域不同會有差異,在國外因為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同會有衝突。不過其實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都是可以相互包容的。

我是頭條文化領域創作者「墨久歌」

點擊【關注】發展更多精彩


墨久歌


文化的衝擊就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最明顯的首先就是英語的廣泛使用和大家都在學習這個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再者的話就是讀書時代韓流文化的興起和衝擊,隨著世界在發展,文化在交融,大家受韓流的衝擊,無論從日常生活到穿衣打扮化妝護膚這些,都開始受到韓流文化的影響。感受最深的就是第一,要虛心學習別人的優秀文化和知識,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第二,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文化衝擊有時候帶走傾略性,所以也要發展好本國文化輸出才是首要任務,因為一個國家的發展趨勢不僅僅只靠經濟政治,一個國家的文化水平也往往決定一個國家發展的方向。


古今收藏文明


我讀書的時期,不看成績,一級二級地往上升,從小學到初中,半天集體勞動,半天上課。那時讀大學不用考試,由地方基層組織推薦,拿上介紹信到工農兵大學報到上課就行。所以我現在的文化基礎很差。


陳土詩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經歷過了5000年的文化。我們從客觀的角度來看

第一,從禹舜堯時期,到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等等到最後的現代化社會。在這樣歷史漫長的過程中,當然有一個很大的文化衝擊,雖然我自己沒有經歷過,但是從讀書的時候,歷史課本里就有講過, 有原始社會的文化,到現在的高科技文化,一直在發展,取其精華。

第二,每個時間段的文化發展,比如從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三字經》《弟子規》等等,像這樣的傳統文化一直在傳承,但是對於女人要裹腳,男女不平等這樣的文化,一定是要掘棄的。這樣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也是在歷史文化不斷衝擊下才形成的。

從我自身的經歷來說,當然也有一個很大的文化衝擊,

第一,在讀書的時候,從數理化到天文地理,這樣的一個過渡,能夠不衝擊嗎?

從歷史的開始到現在高科技的發展,比如說哪時候都是鑽木取火,現在呢,火柴已經淘汰,大多數都是打火機,當然也有更高級的,這就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

第二,在工作以後,學校所學到的東西跟社會實踐所學到的東西就是很大的一個衝擊。

第三,在旅行的時候,出去看外面的世界,瞭解國外的文化或者是當地文化,和自己所瞭解到的也是一個很大的文化衝擊。比如,我在去雲南的時候,瞭解到當地的風俗文化以及玉文化,這是在我的家鄉所沒有了解到過的,會有一個衝擊。去泰國的時候,他們的宗教文化與自己所認知的也是一個衝擊。

不論是發展過程中還是在實踐過程中的文化衝擊,我們都應當更好的去接住它,然後去了解學習鑽研,我們就會感受到與文化的衝擊越來越少。


糊里糊塗馬三歲


在經濟的洪流中我迷失了自我,我找不到了我的理想我的夢想我的親情我的愛情,美好的快樂的世界在我眼前坍塌,我感覺我像揹著一個巨大包袱在向上攀登!


L長河


沒有


洛和洛公主


自從改革開放,網絡世界飛速發展。

每個人與每個人之間不在相隔千里遙遙

每一次刷手機,都能接受到未知。

文化衝擊無處不在。

有的難以接受,有的永遠不會接受。當你涉世未深,你可以接受,當你經驗老成,接受新鮮事物特別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