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盤點】那些研製成功卻坐“冷板凳”的美國輕武器(下)機槍及發射器篇

Part.1 機槍

 

美國在20世紀研製成功後只少量裝備甚至未裝備部隊的機槍很多,這裡只列舉其中典型的幾種,如勃朗寧M1917機槍、馬雷蒙特7.62mm通用機槍、CMG-2式5.56mm輕機槍等。


【硬核盤點】那些研製成功卻坐“冷板凳”的美國輕武器(下)機槍及發射器篇

勃朗寧M1917重機槍

  

勃朗寧M1917機槍 該槍是美軍歷史上一種裝備後在戰場上很少使用就進行改型的機槍,也是一種沒有經過靶場嚴格試驗就匆忙裝備軍隊的機槍。  

1900年,勃朗寧取得槍管短後坐式機槍的專利,1901年樣槍研製成功後,美國陸軍部並沒有對其產生太大的興趣,之後,勃朗寧返回比利時國家兵工廠(FN)工作。1910年,他重新揀起自己的機槍,在歐格登(Ogden)和猶他(Utah)兩地製造出了新樣槍,新槍在1901年式樣槍的基礎上改進了拋殼、緩衝和扳機機構。在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軍發現他們裝備的機槍技術落後且數量不足,於是想起了勃朗寧機槍,當即與柯爾特、雷明頓兩公司簽訂了緊急生產勃朗寧機槍的合同,到1918年底,兩公司共生產了56 608挺勃朗寧機槍,定型號為M1917機槍,裝備美軍第79師等部隊。但該槍在戰場上並未大量使用,原因是連續射擊時,機匣板的強度不夠,無法正常使用,在1920~1921年間,因機匣板返修的M1917勃朗寧機槍達25 000挺之多,幾乎佔到生產總數的一半。在隨後的幾年中,幾乎所有M1917勃朗寧機槍都經過返修,最後只得於1936年對其進行系統改進,改進後的型號稱為M1917A1機槍。

 馬雷蒙特7.62mm輕機槍 該槍是馬雷蒙特公司新英格蘭分公司在1980年代初研製的,擬用於取代M60 7.62mm通用機槍。該槍採用可變自動方式,可採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方式,也可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槍管能快速更換,彈鏈供彈,左右兩側均可供彈。全槍質量只有6.8kg,比M60減輕35%以上,全槍長只有940mm,比M60縮短了15%,是一種非常輕便的機槍。儘管該槍具有體積小、質量輕、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等諸多優點,但研製成功後便石沉大海,一直沒有見到有關它裝備使用的報道。


 CMG-2式5.56mm輕機槍 該槍是柯爾特公司根據美軍要求研製的,又稱為柯爾特-Ⅱ型機槍,是1980年代初參加美軍“班組自動武器”選型的機槍之一。該槍大量採用以往機槍上成熟的機構和零件,如雙復進簧、無彈簧抽殼鉤、閉塞膨脹式導氣裝置等,槍管也可以快速更換。但在試驗中發射M193 5.56mm槍彈時,存在殺傷威力不足的缺陷,因而研製成功後未能正式裝備美軍。


Part.2 榴彈發射器


  

美國在20世紀研製成功後未裝備或少量試裝備而未成為軍隊制式裝備的榴彈發射器也不少,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和M129自動榴彈發射器就是其中的典型產品。


【硬核盤點】那些研製成功卻坐“冷板凳”的美國輕武器(下)機槍及發射器篇

美國M129自動榴彈發射器


  

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 該自動榴彈發射器是美國航空噴氣軍械製造公司在1960年代初研製的,1965年完成設計定型,1966年裝備越南戰場的美軍進行試用。實戰證明,該榴彈發射器是400m內步兵的有效支援壓制武器,尤其是對付密集的人員目標效果顯著。該發射器的主要優點是體積小、質量輕、機動性好。武器系統全質量只有15.8kg,全長也只有712mm,可以裝在武裝直升機、裝甲車、江河巡邏艇和火力突擊車等機動平臺上使用,也可裝在三腳架上從地面發射,還能由士兵夾持射擊。但就其戰術用途來說,作為班組支援武器時射程太近,不如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作為單兵武器時質量又太大,不如M79和M203單發榴彈發射器;甚至不如MM-1半自動榴彈發射器的機動性好,因而最終沒能成為美軍的正式裝備。 

M129自動榴彈發射器 是由美國馬雷蒙特公司新英格蘭分公司研製的,曾少量配備於美國AH-1G式“眼鏡蛇”直升機上作為機載武器,也可安裝在裝甲車、江河巡邏艇和火力突擊車等機動平臺上使用,還可安裝在三腳架上從地面發射。該榴彈發射器的主要特點是靠外能源實現自動射擊,裝在機動平臺上時由機、車、艦提供能源,裝在三腳架上使用時由手搖驅動,操作使用不便,因而儘管它和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相比,具有質量輕、射擊時命中率高等優勢,但最終還是沒有成為美軍的正式裝備。


Part.3 單兵火箭發射器


  

由於巴祖卡單兵火箭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突出,20世紀中期,美國單兵火箭的研究是非常活躍的,但研製成功後未裝備或少量試裝備而未成為軍隊正式裝備的火箭發射器也不少,這裡只列舉其中兩種。 

RAW 140mm火箭發射器 該火箭發射器是美國曆史上研製時間最長的輕武器之一。早在1960年代,布倫斯威克公司就開始研究一種可加掛在步槍上發射的火箭發射器,1970年代初樣品試製成功,1975~1976年向軍方進行過多次表演射擊,發射火箭彈30餘發。1977年5月,美國陸軍與公司正式簽訂了研製合同,要求在一年半時間內完成武器系統的研製。1978年9月,美軍導彈發展指揮部組織了樣品試驗,結果不甚理想。此後經過長達11年的改進與完善,其間曾少量生產供部隊試用。1989年參加美國陸軍的多用途單兵武器選型,最後落選,沒能成為美軍的正式裝備。 

RAW 140mm火箭發射器是加掛在步槍前下方的武器,具有許多優點。它利用發射槍彈時的燃氣推動火箭發動機點火機構點火。武器系統由發射器和火箭彈組成。發射器由固定連接架、發射管、擊發機構、保險機構、渦輪組件、導氣管和分離接頭等零部件組成。固定連接架與步槍槍口鋼性連接,導氣管裝在固定連接架上,前端與連接口的導氣孔連接,後端與發射管的擊發機構連接,發射管和渦輪組件等都裝在連接架的下方,火箭彈插在發射管前端。發射時,先打開發射管上的保險,發射槍彈的火焰燃氣經過槍口時,一部分從連接口的進氣孔進入導氣管,驅動擊發機構擊發火箭發動機的底火,完成火箭發動機的點火。 

配用的火箭彈為球形,由火箭發動機和戰鬥部組成,其中只有點火機構突出在球體外,其他都裝在球體內。武器系統總質量4.73kg,火箭彈直徑140mm,殺傷威力是40mm榴彈的5~10倍。為了保證火箭彈的直線飛行,對火箭發動機的結構,如藥室的形狀與尺寸、裝藥、噴管的直徑與方向等,都進行了優化設計,使火箭彈的最大射程達2 000m。

儘管RAW 140mm火箭發射器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武器,但作為附加武器,其質量還是過大,步兵攜行和使用都不夠方便,最後在選型中名落孫山。  

“毒蛇”70mm火箭發射器 該火箭發射器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的一次性使用的單兵武器,1977年初開始工程設計,1981年完成研製工作。其間進行過多次試驗和改進,該武器系統最後實現的技術性能是:發射器戰鬥狀態長1 143mm,攜行狀態長695mm,質量3.73kg,全彈長648mm,全彈質量1.87kg,炸藥質量425g,初速257m/s,有效射程300m,破甲深度450mm。這一武器系統原計劃是要取代M72火箭發射器,用於對付主戰坦克和殺傷有生目標,但實際試驗結果表明其無法摧毀1980年代初裝備的新型坦克,便於1983年停止了所有研製工作。


【硬核盤點】那些研製成功卻坐“冷板凳”的美國輕武器(下)機槍及發射器篇

“毒蛇”70mm火箭發射器系統


該火箭發射器系統採用串聯破甲戰鬥部、破甲/殺傷二級戰鬥部、新型高能炸藥和高能量、高燃速火箭推進劑等多項新技術,綜合性能比M72火箭發射器有較大的提高,如破甲威力提高了1/3,最大速度提高了77%,300m射程的飛行時間縮短了一半,破甲或穿透工事後,二級戰鬥部可隨進到工事內部後爆炸,可殺傷隱蔽在工事內的有生目標或毀壞其他內部設施。但其質量也增加了42%,且對付坦克威力不足,總體性能與M72火箭發射器相比並不佔優勢,因此最終還是沒能取代使用多年的M72火箭發射器而成為美軍的制式裝備。 

以上這些輕武器大多是當時性能先進的武器,但因種種原因,最終都沒有正式裝備部隊。這些武器的命運告訴我們:軍事需求牽引武器的發展,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本文發表於2007年2期(上),公眾號文章有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