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会仅仅只是借口而已

每周上课前几分钟,我都会让学生做课前分享,分享的同学不是指定的,而是自愿的。当我给他们做了演示后,问有哪些同学愿意做,下课可以来找我。

来找我的学生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的英文很差,还可以做分享吗,是不是必须得是英文。

我告诉他们,只要讲的内容里包括英文就行,不用全部是英文。把你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同学们就好。

昨天,两个做分享的同学,都跟我说:我不习惯在很多人面前讲话,老师你看着我的ppt讲吧。

这话好熟悉,熟悉到我差点忘记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师们让上台发言,我不敢举手,害怕在同学面出丑。想报名英语演讲比赛,又因为别人说的“参赛的人都很优秀”而望而却步,错失了提高自己的机会。

“我不行”“我不会”| 你的不会仅仅只是借口而已

现在想来,就算当时说错了,谁还会记得呢?不去试试参加一下,怎么能知道别人有多优秀,又或者自己也没有想象中的差嘛。

我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没有关系,尝试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也许你很擅长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呢。

结果出奇意料的好,一个同学侃侃而谈,对着ppt上的几张图片就能说出几个小故事。另外一个同学讲的也很不错,中间夹杂了好几句英文,发音也很标准。

看来,人对没有做过的事先天具有恐惧感,以及不相信自己有做好的能力。

人们对能力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一旦学生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做好。

经常听到的话就是“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来”

这种思维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我不行”“我不会”| 你的不会仅仅只是借口而已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希望在做事前能确保自己的成功。在有十足的把握下才会去做,但没有意识到,任何事都不会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往往偶然的机会出现,抓住它,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准备好自己。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会发现自己还有做别的事的潜能。

在得到做每周分享的机会时,如果这样想:就算我做不好,也没有什么关系。做不好,说明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或许我做的还不错,老师还会在课上表扬我呢。

转变成成长型思维模式,思路一下子打开,也就没有太大的担心了。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在不确定答案的时候,是不会举手回答问题的。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不确定答案,果断不会举手。但我发现,有些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虽然有时没有回答对,但是

在过程中收获了老师的表扬,老师的关注,以及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和老师在课堂上交流的机会。


“我不行”“我不会”| 你的不会仅仅只是借口而已

有一次,赖世雄老师来我们学校做讲座,期间他要求现场有谁愿意说一段英文,或者说说自己学习英语的情况,就送一本亲笔签名书。

机会难得,我想都没想就举手了。因为我是看着赖世雄老师的书一步步学习英语的,他是我学习英语路上的指向标。我站起来说了一段英文加中文,果然当时就收获了一本签名书。

事后我想,如果当时,没有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机会,我肯定不会有这意外的收获。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让我看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也收获了生活中不一样的意外之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