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坪头——来自横断山脉金沙江畔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深度图文报道


初上坪头——来自横断山脉金沙江畔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深度图文报道

(碧波荡漾的金沙江)


初上坪头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中赴雷波莫红帮扶将近两年了,早就希望到莫红村的隔壁山头——坪头乡,走一走,看一看,可一直都未成行。今日趁着周日会议结束后,立即和来自宜宾的帮扶同事驱车前往,了却这一久违的夙愿。

坪头乡距离雷波县城57公里,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因为所有的财政支付都要经过莫红中心乡财政所,所以在另一个角度上讲,成为我帮扶的莫红中心乡下面的一个乡,马上进行的乡镇行政调整方案中,更是加剧了这一属性。莫红中心乡属于集镇乡,每隔五天赶一次场镇,当然坪头乡的彝族老乡也是前来一起凑热闹和表达心情的,他们买卖生活之类的东西都是以地摊的形式交换的,与先前我们孩童时代在汉区农村逢场赶集的情形也差不多。莫红乡是西昌、昭觉、美姑进入雷波的西大门,属于咽喉要冲,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和重要,而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是雷波、昭觉和美姑鸡鸣三县的分界标志。

初上坪头——来自横断山脉金沙江畔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深度图文报道

(巍峨的横断山脉)


站在坪头乡的山崖,驻足远眺,斜对面就是早已爆红网络的悬崖村,去年昭觉本土作家阿克鸠射出版的《悬崖村》一书,更是助添了这个处在深山幽谷中山村的名气,节假日期间,北京、上海、广东的游客也纷至沓来,一登高下。悬崖村属于昭觉县的支尔莫乡,也叫阿土勒尔村,同样,悬崖村也是我早已向往攀爬的目标之一,但曾经有两次都因爬行到三分之一处接到工作上的紧急电话,而不得不放弃,山高人为峰的哲理至今也还未诠释和实现。


初上坪头——来自横断山脉金沙江畔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深度图文报道

(崎岖的羊肠小道)


薄暮冥冥,一束晚霞透射出万丈光芒,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远处悬崖村的钢梯隐约可见,在精准扶贫的历史洪流中,这条通天的"现代交通之路"正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山顶上还飘荡着72户彝族老乡的烟火,山上所有就读山下小学年级的孩子们每周还上下求索着、攀爬着、希望着。而曾经发挥重要交通重要的藤梯之路已经被葳蕤的野草和各类植物或浅或深的覆盖了,历经沧桑岁月的悬崖古道渐行渐远的成为记忆的永恒。

初上坪头——来自横断山脉金沙江畔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深度图文报道

(孩子们在“劳作”)


万仞山崖的下面,是深谷沟壑的金沙江,虽然已是人间四月天,但江水已大量干涸,水位几乎落底,失去了往昔的碧波荡漾,更不见了舟楫往来,号称目前全国第二大的溪洛渡水电站也不见了滚滚奔腾的浪花。去年夏天,我曾独自去了与雷波一江之隔的云南永善,在最佳位置观赏平台处,目睹和感受了溪洛渡放水时的咆哮与伟壮,当时那撼人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此刻,我心里默想,只有盼望山中的雨季早点来临吧,充盈满满,才是"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诗情画意和原本韵味。眺望坪头乡右手边的龙头山,绵延横亘的山脊在苍茫暮色中,极像黑黝黝的兽脊,给人一些惊恐但又努力追逐的快感,多了嶙峋突兀的气势,但少了重峦耸翠的绿意,不得不多少有些遗憾。

据了解,坪头乡户籍人口有3100多人,基本是纯彝族,坪头山上有三个大小不等的村庄,高高低低散落在山坡之间,极目远眺,宛然一幅自然铺成的山水画,可谓不着一墨,尽得风流,特别是枝头已嫩绿繁茂的核桃树,在晚风的吹拂中,摇曳飘荡,感觉增加了无穷的活力与希望。


初上坪头——来自横断山脉金沙江畔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深度图文报道

(坪头中心校教学楼)


独自一人走到校园门口,让我感到欣喜的是,这里的学校远离了喧闹和繁华,显得特别的宁静与清幽,墙壁上充满彝族风情的文字、壁画与熟悉的汉字标语赫然映入了我的眼帘,令人精神为之大振,我想这也是彝族这个伟大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活力与灵魂吧。相对外面而言,未咋受到疫情的影响,属于低风险地区的这里,已经开学了,教室的走廊上传出了孩子们追逐的欢笑声,听校门口的值班保安人员讲,有四百多孩子们在此就读,比山对面莫红中心校读书的学生多出了一倍……

初上坪头——来自横断山脉金沙江畔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深度图文报道

(坪头乡中心校校园)


暮色越渐越浓,但依旧有很多衣着单薄的孩子在公路上、屋檐下追逐戏耍和似乎忙活着:有的在放风筝,把线放得长长的;有的在抡起锄头挖地,但动作还不那样成熟和规范,虽然这土地不是十分的肥沃,但每一年的春天种下的都是秋天收获的满满希冀,且养活了一辈辈山里的人;有的在写作业,虽然字迹有些歪歪斜斜,但我觉得孩子们已始于良好的开始,人生的涂鸦值得点赞和回忆;还有的在妈妈怀里喂着奶、撒着娇,眼睛有着丰富的表情转动着……淳朴之风、自然之趣和山村之情,是如此的静谧和谐与相得益彰,这一切原生态的文明、文化足以触动人心,并促使我立刻追忆自己的童年往事。


初上坪头——来自横断山脉金沙江畔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深度图文报道

(坪头乡风貌)


1500米左右半山腰的海拔高度,让人微感有些凉爽甚至寒意,但好几位扶贫的朋友围着火炉烧烤,无拘无束的畅谈交流也快意人生和豪情飞扬。我们谈近两年来的扶贫感受、谈现在的疫情世界、谈油盐酱醋茶、谈爱情婚姻家庭、谈人生百态和世间万象,在土鸡香味十足的缭绕和小酌的淡淡醉意中,也顿感温暖与满足!今天这顿别具风味的晚餐,也是来自宜宾与数字打交道的和雷波本地与人民币打交道的两个帮扶好友热情邀请的杰作。"劝君更尽一杯酒,愿使客人醉他乡"?主人的浓浓醉意可淹没不了我的越来越清醒和惬意之后的诗意,我想,"吾心安处是吾乡",这里面所有的体会和意境,唯有此刻才感同身受和诠释得淋漓尽致吧……


初上坪头——来自横断山脉金沙江畔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深度图文报道

(远眺悬崖村)


夜色笼罩了整个山坡,稀疏的灯光在这特殊的环境中,感觉显得格外的耀眼和璀璨,少言的同事赵洪川也感慨道,这真是神仙一样居住生活的地方,还特别像外面一个热闹的小镇,它只是在山中寂静的躺着而已。

迎着夜风,远眺山峦沟壑,追忆时光影碟,回首逆行的路,把酒酹万绪,心潮逐浪高,多愁善感的我已泪光点点……

愿贫困和愚昧远离这山野空谷,愿孩子们逐梦山外绚丽的天空,愿这里的彝族老乡永远幸福吉祥。

初上坪头,我心永恒!


初上坪头——来自横断山脉金沙江畔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深度图文报道

(作者偶遇马夫)


——作者简介:李博,四川渠县人,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工作,四川省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挂任雷波县莫红中心乡党委副书记。成都市龙泉驿区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廉政瞭望》《四川日报》《西南作家》《草根诗集》《中国风》《新时代诗词集萃》《四川文化网》《圆明园官网》等。系《中外文化传媒》《诗词文艺》签约作家、诗人,《西南文学》杂志特邀编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