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的10倍——浅谈结构性存款的火爆

这两天除了股市的风风火火之外,大概就属结构性存款最热了,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合计109812.17亿元,较去年12月末增加13645.76亿元,环比增长约14%,同比增长约38%。”时隔3个月结构性存款再次超10万亿的规模,

几乎达到余额宝规模的10倍,这样的规模不可谓不大,要知道经过了这一连串的上涨,我国A股市场的总市值也才只有50万亿。

余额宝的10倍——浅谈结构性存款的火爆

现在余额宝的规模只有1万亿出头

这样一个单一类的理财产品的火爆,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中国居民收入增加,理财意愿的增强,同时更是优质理财产品难寻的尴尬。

何为结构性存款?

简单的来说结构性存款是一种金融产品创新,是在传统存款业务中嵌入金融衍生品工具而产生的一种理财产品。嵌入的衍生品工具有许多种类,比如期权,外汇等等,这些工具都具有高杠杆性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高杠杆工具才使得打包后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看起来如此的诱人。

余额宝的10倍——浅谈结构性存款的火爆

结构性存款这几年逐步兴起

这样的一种理财产品在国内最早出现于2004年,早先只是在小范围内有人知道,远没有到达现在这样人尽皆知的地步。

兴盛于利率下行的时代

说到结构性存款的兴起就不得不说到另外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全民理财产品——“余额宝”了。2013年上线的余额宝拥有定期存款的利率同时具有活期存款的流动性的特色让它迅速走红,让众多互联网用户第一次体验了互联网理财的便捷性。峰值时期让天弘货币基金规模直逼2万亿的规模是其火爆的最好证明。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中国进入降息周期,长期利率的下行使得“宝宝类”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逐步下行,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家对于理财收益率的期望了。

余额宝的10倍——浅谈结构性存款的火爆

“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逐步下行

这个时候结构性存款来到了舞台前端。结构性存款这种理财产品兼具了传统存款稳定可靠的特点和衍生品工具潜在收益可观的优势让它在利率下行时代得以顺利的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家追逐的热点。

究其原因倒也简单,预期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不是没有,但是通常都不能保证本金的100%安全,这让习惯了各种“宝宝们”稳定安全的消费者并不太能接受。加上这两年很多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暴雷的事件,更让大家对于本金的安全格外看重。这个时候,结构性存款在预期收益可观的同时,不光能保证本金的安全还能保证最低收益率,这对于大家就显得格外的有吸引力了。

预期不等于实际,理性看待结构性存款

说了这么多的结构性存款的好处,实际上在体验了这样的理财产品之后,多数消费者会发现这样的理财产品也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么完美无缺。还是要更加理性的看待结构性存款这样的理财产品。

余额宝的10倍——浅谈结构性存款的火爆

理性配置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是可取的

首先,看似很高预期收益率和最后实现的实际收益率并不能划等号,各家银行在宣传的时候通常使用了衍生品工具在实现极高收益率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收益率作为预期,所以实际参与时多数时候产品真正的收益率是不及预期的。

其次,因为结构性存款的主体还是存款,所以具有一定的期限性,产品的灵活性方面不如“宝宝类”产品来的便捷,并不适合资金周转需求较高的人参与。

尽管这几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居民可以参与的理财形式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但是真正优质的可以跑赢通胀的产品还是少之又少。因此,一款好的产品往往会让大家形成跟风的现象。但是近年来无数的产品暴雷让我们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理财的首要条件是确保本金的安全性,同时,不应该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才可以在财富稳定增值的同时,有效的回避一些未知的风险。所以,最近风风火火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很值得大家去了解一下,如果觉得合适,成为自己的资产配置的一个部分,也未尝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